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金志兴过错行为是指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其不良品德的开端,通常表现为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损坏公物、贪小便宜等。大量教育实践证明,过错行为是可以得到矫正和改善的。过错行为发现得越早纠正得越快,就越有...  相似文献   

2.
陈松彬 《生活教育》2015,(4):102+104
中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育作者应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深入了解造成学生过错行为的主要原因,采取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为主,消除情绪障碍,善于发现"闪光点",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相似文献   

3.
康井泉  刘民 《青年教师》2005,(12):10-12
中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身心发展呈现矛盾、动荡、迷惘等特点,不少人士称学生的这一时期为“青春心理断乳期”“矛盾纠合期”“青春危险期”等。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因产生失落感、失败感、自卑感、挫折感和失去方向感,导致“过错行为”或“行为失当”,其中严重的甚至发展到违法犯罪。因此,对学生过错行为进行类群分析,对于从个性中总结共性、从特殊规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矫治学生过错行为,提高教育针对性都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如今,一些学生不懂得感恩,没有感恩之心,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学校一直在开展感恩教育,可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感恩教育没有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一、社会呼唤感恩教育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每个人都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遇事不顺或犯错误后不知道审视自己的行为,把过错全都推到别人身  相似文献   

5.
一、感化教育及其心理依据 所谓感化教育,是指教育者用行为影响或善意劝导,使受教育者被感动,而在思想或行动上,向好的方面转化的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化教育是矫正青少年学生过错行为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式。落后生或后进生,往往由于偶尔或经常出现某些过错行为,而产生一系列具有连锁性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具有这些过错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学生,对老师、同学、家长等周围的人们,常常保持一种戒备的心理状态,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教育者首先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这是教育的前提。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对后进生采取压服…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中小学生过错行为的表现形式,指出学生过错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矫正学生过错行为的方法和措施,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成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教育惩戒作为纠正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重要教育方式,必须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况,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式、学校文化及评估标准的适应性、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应充分认识到教育惩戒不是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必然选择,因易于“失范”而要慎用,学校和教师有权选择和放弃使用,但不能轻言放弃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8.
结合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通过深入了解和仔细分析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中学生的诸多案例及其主要特征、家庭背景和成长过程,与学生推心置腹的心灵沟通,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采用了解情况,弄清其成因;表扬奖励,促使其醒悟;劝导批评,促使其转变;信任激励,促使其自新等策略对存在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诸多中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和矫正,并附以具体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教育惩罚”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罚”的行为为目的,通常包括学校惩罚和教师惩罚。教师是学校惩罚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对有事实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如训诫、斥责、惩罚性值日、惩罚性更正作业、取消某项权利等。教育惩罚,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必要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  相似文献   

10.
所谓过错行为,即学生经常会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具体地说,就是不符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不文明行为.过错行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严重性、稳定性还没有达到品德不良的程度,相对讲较易矫正.因此.研究和矫正中学生过错行为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过错行为的成因千差万别,我们对他们的过错行为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张萍 《教育导刊》2001,(15):16-18
在教育学中,个性是个体在其自身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其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个性教育则可以相应地理解为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虽然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个性在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对“个性”本身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实际上,“个性”是一个中性概念,既包括积极的健全的个性,又包括消极的缺失的个性。教育中要培养的当然不是消极个性,而是积极个性。那么,这些“积极个性”又是什么呢?或说个性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正确的解答,不仅有利于纠正人们对个性的误解.而且能够增强个性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的过错行为既给家庭、学校带来麻烦,也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品德不良。但其严重性与稳定性尚未发展到品德不良的程度。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过错行为,积极探索与研究过错行为的形成原因,面对现实,分析现状,努力寻求解决过错行为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代。它是学生们在掌握人类基础性知识 ,从而为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在社会和自然的某一领域有所建树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建功立业作必要准备的同时 ,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下简称“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 ,学校总是把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三观”教育相结合 ,并放在重要的地位 ,而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那么 ,该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或者说 ,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一个途径。我们知道 ,中…  相似文献   

15.
过错行为指的是学生不经常产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学生的过错行为通常表现为恶作剧、故意违反纪律、无礼貌、骂人、打架、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害公物等。过错行为产生后,会对集体或他人产生不良影响,妨碍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如过错行为不断发展,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过错行为,及时加以矫正。那么,怎样进行矫正呢?一、要摸清过错原因,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是不成熟的个体,犯有过错有其自身原因,如道德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等;也有其外在原因,如父母离异,…  相似文献   

16.
唐国杰 《考试周刊》2012,(45):115-115
什么是惩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洛克认为,惩罚是指对犯有过错行为的人施行的一种处罚。对教育而言,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否定,以使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一周年:意义究竟是什么?《办法》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这是教育界、司法界的一件大事。围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问题,多年来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学校对学生是否负有监护责任?也就是说,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承担责任的原则究竟是过错原则(即有过错才承担责任),还是无过错原则(即不论有无过错均要承担责任)?对这个问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行为和后果。在《办法》实施之前,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司法处理往往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学校不论有无过错,动辄被判处赔偿巨款。学校对此战战兢兢,一些学校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措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把它称为负强化。教育惩罚大体可分为思想和行为两种类型,思想类的惩罚早在我国古代就实行了。例如家长对子女犯了错误后让其当着众人的面承认错误。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则实行对犯错误的学生扣思想品德分。在班会上作检查,或根据犯错误的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等纪律处分。行为类的惩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离中学生很遥远吗?他们眼中的教育公平又是怎样的?作为一个中学生,能为教育公平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本期的《中学生论坛》走进了上海久隆模范中学。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如何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教育功能,使爱国主义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是中学生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