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继冯集梧《樊川诗集注》之后,研究者进一步考订杜牧诗中人名,续有所得。但未得主名者有之,考订未当者亦有之,故作樊川诗人名补笺如次。李褒《樊川文集》卷二《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顷见《杜牧诗文人名新考》云:“李景让开成四年(839)至五年(840)在京。杜牧此时也在京任左补阙,与李景让以礼部侍郎知贡举的时间相合。‘李侍郎’当是李景让。诗云:‘白头郎吏尚留连’,考杜牧开成四年为左补阙……,五年转膳部员外郎,故诗当作于开成五年。”上述考证可商酌之处有二。第一,开成五年杜牧年仅三十八岁,初入尚书省为郎(据缪钺  相似文献   

2.
提要卷69、页611: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按:欧阳修知贡举在嘉二年,嘉祐四年知贡举者为胡宿。(《宋会要稿》选举1之11)考《咸淳毗陵志》卷11,唯载其兄单锡登嘉祐二年进士,提要误植于单锷头上,故有此误。又《天下郡国利病书》第5册,引《单氏家乘》,称其‘登嘉祐五年进士”,按嘉祐四年、六年试进士,五年未试,此说有误。苏拭《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称其为进士,而慕容彦逢《文堂集》卷15为其作墓志,称其兄“锡中进士”,“君与弟镇又皆老于场屋”,可见他是屡试不第的失…  相似文献   

3.
1.唐代,在长安考中的状元进士会齐集大雁塔题名明志,下图为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李存诚等人题名拓片。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生年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见《唐宋词人年谱》)把《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六)(以下简称《感旧》,见温诗集卷六)系于开成五年,且定“李仆射”为李德裕;更据开成五年冬庭筠所作《开成五年秋,以抱病郊野,不得与乡计偕至王府。将议遐适,隆冬自伤,因书怀奉寄……一百韵》六(简称《百韵》六)中“收迹异桑榆”句,以为“意谓未逮老境,然其时必已三十左右;”因而估计庭筠生于元和七年(公元八一二年)。近年来发表的几篇考  相似文献   

5.
吴其港(178~1847),字季深,一字油斋,号吉兰,又别号零娄农。河南省固始县人,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吴廷瑞,乾隆对年进土,官至广东按察使。伯父吴南,乾隆的年进士,官至解州、直隶州知州。父桑恒,乾隆52年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兵部吏部待郎、礼部右侍郎。兄吴其尽,嘉庆4年进士,曾任内阁学士。礼部诗郎、兵部侍郎等职。吴氏一门显赫荣耀,在河南一时传为佳话。吴其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博览群书,精通古今重要典籍”①。有“稀世之才”②。嘉庆二十二年(1871)中进士,殿试获一甲第一…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位有国际影响的艺术大家来说,拜师是件大事。张大干拜书坛名家曾熙、李瑞清为师,历来认定为已未(1919)年,地点在上海。由张大千六朝铜镜拓片跋文及清道人丁巳五言联以及《曾农髯年谱长编》中有关张爰丁巳拜师的诗文等物证,可推知张大干实乃丁巳(1917)拜师。张氏自述的“二十岁从日本归国,拜曾熙门下学字”或是因晚年记忆误差所致。  相似文献   

7.
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殷商历史上一个显著现象,是其都邑之频繁迁徙,殷人自称“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尚书·盘庚下》,以下《盘庚》篇均简注《上》《中》《下》),“不常厥邑”(《上》)。汉代张衡曾概括道:“殷人屡迁,前八而后五。”(《西京赋》)“前八”指成汤建国前之八迁,“后五”为成汤建国后之五迁。  相似文献   

8.
《宋史·卷四百五十一》载,陆秀夫“景定元年(1260年)登进士第。”我以为不确:一、按宋制,三年一次开科取士。查《宋史·理宗纪》,有宝祜四年(1256年)五月甲寅,“赐礼部进士文天祥以下六百一人及第”。开庆元年(1259)五月辛末“赐礼部进士周应炎以下四百四十二人及第”。景定三年(1262)五月丁丑,“赐礼部进士方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条件之一;二、科举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科举考试有规律可寻;三、积德行善者中进士;四、科名前定。冯、凌二人将对科举取士的态度融入拟话本中,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制的担忧,同时还对士子进行了劝诫。研究“三言二拍”,对研究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卢钩     
鲍亚民 《学语文》2005,(9):26-27
卢钧,字子和,本范阳人。祖炅,父继。钧,元和四年进士擢第,又书判拨萃,调补校书郎,累佐诸侯府。太和五年,迁左补阙。与同职理宋申锡之枉,由是知名。历尚书郎,出为常州刺史。九年,拜给事中。开成元年,出为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  相似文献   

11.
[民国]《台州府志》卷二二《选举》二转录[万历]《仙居志》所载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戊辰科进士有吴全智、樊蜚卿2人,其按语曰:“时钱镠称天宝,杨渥仍称天祐,安能假道吴国北应汴梁之试,颇为可疑。”言外之意似认为此2人为吴越自行开科所取的进士。其实,钱虽称天宝却又声称“奉中原正朔”,吴虽独立而当时尚未称帝,吴越境内的士人还是有可能赴汴京应试的。据《登科记考》卷二五,开平二年进士郑希闵、陈沆都是莆阳(今莆田市,当时属泉州)人;贞明二年进士何泽是广州人;贞明四年(918年)状元陈逖、天成二年(927年)状元黄仁颖也…  相似文献   

12.
总目录     
●言论●再创甘肃教育新辉煌本刊编辑部(1—2·4)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本刊编辑部(3·1)认真学习《决定》贯彻落实《决定》仲华(9·1)●卷首语●陇头泉———《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15周年咏怀冯国荣(4·1)残强人颂歌(排律)冯国荣(5·1)充满希望的田野———职教、成教“十五”展望冯国荣(6·1)沁园春———中国共产党八十华诞志庆冯国荣(7—8·1)教师节漫兴邓伯言(10·1)咏学校艺术教育(排律)冯国荣(11·1)七律二首中国期刊展冯国荣(12·1)●教育大视角甘肃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要点)…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字义山,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他是晚唐诗坛最后的一抹亮光,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为当时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诗坛大放异彩,却因黑暗势力的打击和迫害,过早地陨落,令人扼腕!  相似文献   

14.
林偕春(1537—1604年),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云霄人。祖居佳州郭墩,因近海多盗,后迁居莆美前涂村。林偕春生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月初四,自幼聪明颖慧,在父亲训导下攻读经书,四十年(1561年)举于乡,四十四年(1565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担任史职。人们尊称他为“太史公”。  相似文献   

15.
陈祖美 《天中学刊》2002,17(1):49-53
(一)刘禹锡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情前头万木春”,其中“沉舟”、“病树”是作者自指而非指斥他人;“千帆”和“万木”则是指作者所酬赠的对象,也就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生力量而不是以之讽刺新贵。(二)白居易名句“幽咽泉流水下滩”,自段玉裁、陈寅恪提出应为“幽咽泉流冰下难”后,多数学者信从,其实,此句仍应为“水下滩、。理由之一,是泉水不结冰;理由之二,作为长篇歌行,其音节、格律可较自由,不必改为与前句之“花底滑”“属对工绝”的“冰下难”;理由之三,由白居易亲自编订、元稹作序、后人与宋版校过的善本《白氏长庆集》、《白香山集》等均作“水下滩”。(三)李Jin尝诘问冯延巳说:“‘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也”。学者以为冯句胜于李句,冯的回答是“媚人”、“答非所问”。其实不然。因为李句之所出的《摊破浣溪沙》一词寓有杜稷之忧,而冯句之所出的《谒金门》则只是一首宫怨词。两人的对话是君臣相知、休戚与共的表现,冯回答得体而非“媚人”“答非所问”。(四)李煜的《乌夜啼》,非多数学者所认为的是其后期表达亡国之痛所作,而应是其前期悼念爱妻周宪的一首悼亡词。  相似文献   

16.
小议状元     
“状元”作为科举制度的专有名词始于隋朝,隋炀帝召试天下土子,朝廷设置进士科,其榜首者,谓之“状元”。唐代第一名进士称之为“状头”;宋时曾将进士第一冠以“榜首”,至开宝年间,定殿试贡士之制,才改称“状元”;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分三甲取士,真宗时又分三甲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北宋时一甲三名均可称“状元”;元代一甲亦限三人,然第一名者乃称“状元”,明代洪武年间一甲第一人可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教科书的第40页在叙述雕版印刷发明和发展概况时配了一幅插图,题名为“唐刻本《金刚经》拓片(局部)”(见上图)。笔者认为此题名极为不妥。  相似文献   

18.
家长会,是密切家校关系的纽带,是实现家庭、学校共同育人的途径。然而,当下不少中小学的家长会已严重异化。诸如,将家长会开成了“告状会”,将家长会开成了“批斗会”,将家长会开成了“招生宣传会”,将家长会开成了“表演作秀会”等。那么,家长会到底该怎样开,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敖陶孙(1154—1227),字器之,号腥庵、腥翁,长乐(今属福建)人。关于敖陶孙的生平,刘克庄所作《腥庵敖先生墓志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敖陶孙“少贫,以学自奋”。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乡荐第一,律赋传海内”。然而省试下第,之后便客居昆山。后入太学,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得中进士。官历通州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平海军节度判官兼南外宗正簿。宝庆元年(1225),理宗继位,官转奉议郎,归乡奉祠。宝庆三年(1227)卒,年七十四。敖陶孙有《腥翁诗集》,已佚,遗诗见收于《两宋名贤小集》、《江湖小集》、《江湖后集》等。  相似文献   

20.
《上裴相公启》是温庭筠参加进士试前行卷的书信,学界对上启时间及启主"裴相公"的真实身份颇有争议。本文证以史料、温庭筠的诗文对《上裴相公启》的上启时间、启主等问题进行再考辨,考订上启时间应在开成元年年末,启主应是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