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以人为本与高等学校育人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充分尊重和关切,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追求。教育作为塑造人的手段,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也是现代大学精神的精髓和灵魂,因此,以人为本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观念与实践要求。高校育人工作落实以人为本,必须围绕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具体环节展开.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从哲学上说就是把人作为历史创造的主体和实践发展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搞好以人为本的思政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 ,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 ,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 ,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心理要求 ,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德育创新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它丰富了发展内涵、创新了发展观念、开拓了发展思路、破解了发展难题,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也是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一、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这一本质和核心要求高校德育必须把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它要求…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管理要素包括人、财、物,而财与物的管理也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因此,人是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学校管理要全面创新,就必须以人为本,围绕“人”来做文章。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作为学校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为本,时刻把教师放在心上,尽可能地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管理者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为本,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曾其西 《考试周刊》2012,(69):192-192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构建和谐水利企业的过程中,必须把“以人为本”这个根本要求贯穿并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员工的活力,激发潜能,集合众智,从而达到促进企业与员工两者和谐发展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职业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职业指导中必须深刻理解人本服务的基本内涵,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满足人的不同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开展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真情服务、高效服务,努力为求职者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季彬 《湖北教育》2004,(14):36-3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的分子。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人”字上下功夫,才能全面提高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管理的效益。把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与高校财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人是管理组织的主体。只有依靠主体的能动性,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高校财务管理。本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实际,就如何从机制创新上入手,贯彻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家政服务业需要专业化的家政职业教育的支持。面对家政服务市场对高级家政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和家政服务业市场极大的发展潜力,认为高职院校家政专业设置是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家政专业的发展将推动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至今,如何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实现高校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减轻改革中人员分流的压力成为当前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在分析人事代理制度的内涵及其发展、高校实行人事代理制度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人事代理制度是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育服务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达国家高等学校在服务社会过程中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启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服务意识的要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树立自觉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发展速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拓宽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王屹 《高教论坛》2004,(3):153-156
社会发展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选课制和弹性学制两大基本特征,体现成人高等教育多规格、个性化的教育原则,解决成人工作与学习之间矛盾的学分制,成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坚持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原点,通过对学生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培养、对具备发展后劲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徐徐拓展学生心智的扇面。这种由点、线、面构成的"扇形人才"培养途径,正日臻成为高职院校发散型和开放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建设好高校教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高校现代化管理、加速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8.
政府环境责任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的重要课题。政府环境责任的科学谋划和落实不仅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赋予政府的无法回避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的一种社会责任;不仅是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促进和加强政府有效社会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不仅是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腾飞的动力源,更是确保黄河三角洲高效可持续开发及其区域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的人本视角与公民政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在本质上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主体和谐,其理想境界是人的交互主体性和谐。因此,我国建构和谐社会,需要从政治上建构和谐的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政治主体性的提高,推行公民政治。由于公民政治的本质内容就是公民利益博弈、分配和满足的规则体系,所以,建构和谐的公民政治社会,又需要健全公民进行利益博弈的政治市场机制,发展公民社会自治,以实现社会利益的主体共享,达到以人为本的主体和谐。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胜利。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企业必须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