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书号是由出版单位向出版管理部门领取,无偿使用的。但是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才允许从事出版活动,才能领取书号。为了更好地管理书号,从1994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书号总量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是为了抑制当时图书总量的盲目增长,减少低水平重复出版,压缩低质量平庸图书品种,遏制“买卖书号”现象。  相似文献   

2.
作为新闻出版总署2008年的四大管理改革举措之一,书号实名申领工作已在2009年1月1日正式启动.书号实名申领是指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活动中通过总署书号实名申领信息系统按书稿实名申领书号,一书一号,出版单位可随时通过网上申领书号.  相似文献   

3.
书号是印在图书版权页上作为分配给每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每一种图书的标识代码。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出版单位是不使用书号的,1956年,当时的文化部颁布了使用“全国统一书号”的规定,我国出版单位开始使用由“分类——种次号”组成的“全国统一书号”。分类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现改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种次号由出版社代号和出版的图书流水编号组成。  相似文献   

4.
书号,是国家赋予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权力的一种标志。它本身不具有价格,不是商品,不能买卖。世界各国都是如此。然而,目前我国的书号却变成了有价的商品,明码标价,公开买卖。当然,绝大多数是打着所谓“协作出版”的名义。只是当卖书号出的书内容上有重大错误时,出版单位才承认是卖书号。大凡卖了书号,出版单位就很难把握书的质量和内容。据政府出版管理部门查到的在内容上有错误的图书,90%以上都是买卖书号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出版总署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于今年6月正式启动,这是我国出版领域改革的重大举措。近半年来,我市与北京、上海、湖北以及中央有关部委管理的56家出版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进入总署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实行网上书号实名申领,一书一号。新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出版单位可随时通过网上申领书号,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作为书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活动中按书稿实名申领书号,一书一号。  相似文献   

7.
半月要闻     
柳斌杰:改革已经没有政策上的障碍;《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出台;新闻出版总署规范本版电子出版物出版程序;明年起书号将全面网上实名申领  相似文献   

8.
田智 《出版科学》2007,15(1):40-47
本文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图书市场1981至2005年的发展特点,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现行书号调控政策与我国图书市场发展趋势的关系.从模型分析可知,我国的图书市场呈现出图书种数逐年增加和平均每种图书印数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图书市场的发展要求与书号总量调控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关系.本文建议出版行政部门完善书号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9.
对出版社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合理控制,是实现出版工作从数量增长向优质高效阶段性转移,搞好出版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一些出版社由于搞“广种薄收”,大量超专业分工出书,甚至买卖书号行为滋生蔓延,造成书号使用失控,品种总量膨胀。从1985年起,平均每年以15%的数量递增,到1993年,出书已达97600多种,大大超出了出版社编辑出版和图书市场的承受能力,使整个出版结构、秩序失衡,导致了图书质量的滑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版本记录页和封底右下角都印有“统一书号”。它是由图书分类代号、出版社代号和同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三部分组成的。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出版年鉴》(1984年)的“统一书号”为17017·125,其中“17”是“综合参考”类的代号,“017”是商务印书馆的代号,“125”是该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国外不少国家出版的图书,在书号前标有“ISBN”,这是“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nternational Stan-  相似文献   

11.
2009年,书号实名申领可以说是出版政策的一项重量级改革,顺应时代发展,合乎民意心声,这从图书出版同行笑逐颜开的表情、跃跃欲试的行动中可窥见一斑。因此,本人认为2009年出版界的关键词中书号实名申领应该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2.
书号网络实名申领是我国图书出版监管领域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了买卖书号的土壤.该政策虽然终止了书号定额分配制,却仍未解决民营公司无法独立出书的问题;它虽然能对图书宏观内容进行审核,但无法监测图书编校、设计、印刷质量.目前该政策已经实施两年多,为检验实施效果,本文提出了一套测评设计方案,通过非实验多小组前测/后测的方法,在排除影响政策效果测评的干扰因素后,评测书号实名申领制对买卖书号痼疾和图书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宣布:作为书号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书号实名申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出版单位在图书出版活动中按书稿实名申领书号,一书一号。与此同时,由新闻出版总署条码中心等单位研制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也已投入运行。书号实名制的到来,也引发了大家对于书号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刊登说明中国标准书号是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Number简称ISBN)系统的组成部分。ISBN系统创建于1970年,它是国际出版业和图书贸易通用的标识编码系统。一个ISBN的惟一标识一部在制作、销售和发行中的专题出版物。ISBN系统旨在为出版单位、发行商、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编目和订购系统提供有关出版物的关键数据,同时它也为出版者名录和即将出版的出版物目录收集数据,ISBN的应用还有利于版权的管理以及对出版业销售数据的监测。《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已于2006年10月18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于2007年1月…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795—2002《中国标准书号》于2002年1月4日发布,从2002年8月1日起实施。取代此前使用的,1986年1月16日发布,1987年1月1日实施的GB/T5795—1986《中国标准书号》。下面列举新旧国标的主要不同点,便于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对比掌握国家标准的变化,按时正确地贯彻执行新国标。表1出版者号的分段范围设置表一、“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范围新国标中规定:中国标准书号为每一出版物、每一版本提供惟一确定的、国际通用的编号标识方法。新国标将原来“图书”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书号制度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我国出版物实施了由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书号。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国际标准书号改编的中国标准书号,实现了出版物标识和国际的接轨。1994年以前,书号是敞开发放、不受限制的。因此,一度出现了图书品种的盲目增长,同时买卖书号也开始盛行。针对上述情况,1994年,原新闻出版署正式实施书号宏观调控政策。书号宏观调控对于加强出版管理,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图书质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买卖书号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为书号实名申领喝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业界一直呼唤的书号实名申领,终于在风雨与炎热交替的七月变成现实.从7月15日起,京、沪,渝、鄂及中央部委管理的56家出版社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实行网上书号实名申领,试行3个月后,将于2008年底正式启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 5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这是书号放开的前奏,还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对此,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看法大不相同.本文拟对书号放开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放开书号后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出版社相应对策.如果书号不放开,本文即是"假语村言";即便书号放开,本文也只是管窥之见,还请各位出版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标准《中国标准书号》(GB5795—86)规定,从1987年起,我国出版的图书,在其版权页和封底(或护封)上,都必须印有“中国标准书号”。它由如下七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0.
对书号总量调控和图书价格放开政策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书号总量调控和图书价格放开政策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业改革中两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它们不仅对当时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前图书出版业的发展仍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