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意大利传授士利玛窦来华 2 8年奇迹般的文化交流活动 ,探讨了其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学明  田丽琴 《中国教师》2011,(Z1):156-157
<正>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关于这一时期的开始,学术界普遍以利玛窦的到来为标志。本文试图尽量将这一历史活动放诸世界大范围形势下,从与此有关的社会情况入手,以求能得出关于利玛窦来华原因的较清晰的结论。一、利玛窦、耶稣会及天主教  相似文献   

3.
为了取得基督教远征中国的成功,利玛窦紧紧围绕“打消明人疑虑,融入当地社会”与“赢得学术声誉,跻身社会上层”两大策略展开其传教活动,事实上,这两大策略恰好抓住了中国,尤其是明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事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人类文化特有的,同时也是普遍的表现形式.数学文化作为人类基本的文化活动之一,与人类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现代意义上,数学文化既体现在对人类科学精神的提升、语言系统的丰富、大脑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上,同时也反映在对人类理性思维的拓展和对人类审美情操的陶冶上.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生活的丰富,数学文化的魅力将越来越强烈,其永恒的、真理性的价值功能将更加的明显."数学文化的历史,以其独特的思想体系,保留并记录  相似文献   

5.
南昌地区是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较早、成效较好的地区之一,这与利玛窦、章潢、熊明遇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利玛窦在南昌三年,最早将西方文化传入南昌,开阔了南昌人的视野,也使西学开始在南昌等地传播开来。章潢是南昌籍人士中,直接与利玛窦交往,受到利玛窦的影响,接受并传播西学的第一人。他在《图书编》一书中为利玛窦介绍过来的西方地理学作宣传。而熊明遇则是在外省受到爱好西学的其他传教士和士大夫的影响,而成为西学的启蒙者,并对南昌地区的西学东渐产生影响的人。他的代表作《格致草》就是一部介绍西方格致之学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作为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采用了多种具有灵活性的传教方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并成功地打开耶稣会在中国传播的大门。因此,对这些方法进行探讨,将有助于后人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并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7.
近代欧洲最初对中国的重要影响之一就是耶稣会士的纷至沓来。利玛窦作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奠基人(Mathew Ricci),通晓汉语、研读儒经、身着儒服,结交显宦,介绍西方科技,争取中国皇帝,引领了中西文化的首次大规模交流,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为争取皇帝支持的北京之行是这一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利玛窦在南昌传教三年,经历了两次风波。前一次风波是西方天主教与中国道教冲突的反映,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在南昌的首次碰撞,对利玛窦后来在南昌的传教有过影响。后一次风波也是中西两种文化冲突的反映,但由于利玛窦得到了江西地方官员的支持,不仅使风波得以平息,而且还被获准在南昌城中定居买房并建立教堂,从而为天主教在南昌的传播开辟了基地。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西学之所以能东渐,主要有耶稣会士起了媒介作用、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中国学者会通中西的文化实践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时,也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未使中国传统科技发生根本性变革。本从两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化的影响包括夷夏之防、源流之辨和使用之分等等;另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造成的传播途径障碍,以及教会内部的争论和传教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义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活动,一些积极的中国人在"西学东渐"的浪潮中获得了"开眼看世界"的机会.但由于传教士们是伴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踏上中国土地的,这是讨论"晚清传教士在中国究竟是文化交流的使者还是文化侵略的帮凶"的根本原因.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媒体也面临着世界同行业的激烈挑战,应该正视其正面意义,在竞争中找到发展的方法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校发展史上.于19世纪中叶由教会学校发端,开始了班级授课的学校阶段。较之史上的“私学”和“书院”阶段,它的出现更能适应近、现代工业生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西方传授士创办和执教的教会学校,至少在客观上曾经对中国的文明、进步起了积极的作用,“西学东渐”与书院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流,最早的教会学校亦多有称做书院的。  相似文献   

13.
明末历局的开设及其组织编译《崇祯历书》和引进西方天文仪器,使中国的天文学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共同发展的道路。西方传教士也借进入历局参与修历的机会,得以深入宫廷传教,并使明末天主教在华传播事业在“南京教案”之后重新振兴。  相似文献   

14.
利玛窦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使者,既传播了西方文化,也向欧洲介绍了中国文化。端州时期,奠定基础;南方活动,扩大影响;觐见皇帝,进贡方物;北京十年,大展才华。利玛窦与徐光启、李之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全方位地把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介绍到中国,其“文化适应”策略架设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利玛窦得到历代中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他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 ,以文化和解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揭开了基督教传教史上最迷人的一章。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是由于在时代精神影响下创建的耶稣会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 ,而利玛窦的个人素质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则为适应性传教方式的推行提供了成功的基础和机遇  相似文献   

17.
利玛窦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对明朝末年中国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进行了较为真实客观的记述和评价,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和平知足、尊师敬老、愚昧虚骄、封闭多疑等特点。他的独到见解和真知灼见对于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塑造良好的国家民族形象都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0,(10):32-38
今年5月是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赛逝世400周年,以利玛赛东来为标志,今年是西学东渐400年祭。这是中华民族在严峻的挑战中磨炼和提升文化生命力的400年。  相似文献   

19.
最早开始进行基督教在华传布史研究的是教会团体及传教士本身,此类著述从教会的角度探讨传教活动的成败得失,在教会内部流传。20世纪初,在华教会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的腥风血雨后,有过短暂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内,国内基督教界人士多有著述问世,旨在回应既往事件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挑战,同时对教会的未来作出展望。此类论著因研究者的宗教立场而带有护教论色彩。传教士在中国民间的传教过程中(特另是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中西间认识上的隔该,传教士队伍和人教民众的鱼龙混杂,使得教案频发,从而最终激起大规模的反洋教斗…  相似文献   

20.
耶稣会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是神学和科学的结合 ,它使利玛窦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思想、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传教士。利玛窦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异族文化的充分尊重和超越宗教神学领域的宽阔的文化视野———理解、尊重和赞美中华文明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