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设计理念】本设计立足学生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充分留给学生诵读时空,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词、走入意境、感悟诗情、积累语言,最大限度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正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初绽放先说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位从事诗歌创作近60年的老人,一生却只发表了163首诗,平均一年只写两到三首。再说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有"中兴四大诗人"之称的杨万里,一生创作诗歌两万余首。虽然只有少数流传下来,但我们所读到的,首首都是经典。因此,好的  相似文献   

3.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绝句六十首,使古代田园诗的发展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全诗摆脱了传统田园诗非理性的格套,盈溢着“泥土与血汗”的气息,开辟了一条理性田园的路,可以概括为四个“实”,即诗景真实,诗心老实,诗风平实,诗意现实。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艺术家是哲人:因为他随时都在处理、或者在思考如何处理物我之间的关系的。当然诗人大多是用感悟到的形象物灵动地表现物我关系的。而这里,如果成功地运用了语言的技巧,必定全情景交融,达到如王国维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  相似文献   

5.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一组诗影响深远,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经典之作。组诗选取平凡自然的风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农具和风光这四类,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组诗还表现出吴地人民的农事劳作和生活状态,融入诗人的多样化的情感,既有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也有对农民深受剥削的同情,更有对农民淳朴热情的赞美。  相似文献   

6.
范成大写下的田园诗篇向来受到后人的激赏,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在晚年写下的《四时田园杂兴》。但(《四时田园杂兴》的出现并不是突然的,它是以诗人早期的咏农诗为基础的。诗人的咏农诗从早期作品到《四时田园杂兴》的发展过程,就成为一个饶有意义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有意为之、无意成之的一组田园诗。诗人从农事节气、传统节日、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以及农村风物等方面描绘了苏州石湖一带农村的四季风貌,叙述了雨水、惊蛰、清明、谷雨、霜降、小雪等不同节气的物候人情,描写了寒食、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习俗,展示了祭春社、蚕桑养殖、丝织绩麻、"筑牛宫"等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以及石湖农村风物,可谓古代石湖农村的一部百科全书,对于研究南宋石湖一带农村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地理变迁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开学初,我就接到领导的电话,说安排我上两节古诗连堂课。当时的我对古诗词的教学真是一片空白,印象中不就是读读、说说、背背吗?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收集、查阅有关古诗词教学的资料。网上观看古诗教学视频,到处去听古诗教学观摩课。可是越到后面,自己的心里越在忐忑,古诗教学看上去简单,实则不易。想要上一堂精彩有新意的古诗研讨课更是难上加难。古诗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人文底蕴。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诗境,自己必须披文入情,和作品对话,  相似文献   

9.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知道大家都已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归纳一下诗人“拍摄”了哪三张“照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总结了传统田园题材的共同点,然后从《四时田园杂兴》的表现内容、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还有诗人的创作意趣及创作立场来分析组诗的独特性,力图全面地体现《四时田园杂兴》对传统田园题材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田园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范成大晚年的《四时田园杂兴》是作者的经典之作,也使中国古代田园诗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全诗描写了农村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既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喜与乐,也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中农民的悲苦生活。通过诗人对农民生活喜乐与悲苦的描写,本文旨在于去探究诗人对农民及农村生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田园诗一般认为肇始于东晋的陶渊明,陶氏同时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和"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语),实则继承了先秦《诗经》中以《豳风·七月》为代表的侧重农事题材和以《卫风·考》、《陈风·衡门》为代表的表现隐逸思想的两大诗歌系统。陶氏之后的田园诗如唐代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人的作品却偏重于隐逸。  相似文献   

13.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与月泉吟社的《月泉吟社诗》是宋元两组典型的田园吟咏组诗,后者沿袭前者题目,有一定的传统接续,但由于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动荡、异族铁蹄下的田园在月泉吟社的笔下呈现出与南宋范成大笔下偏安一隅的田园迥然不同的面貌。本文拟就思想、内容、艺术三方面对这两组巨诗作一比较,以达到对宋元之际田园诗的进一步体认。  相似文献   

14.
范成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作较多地被人关注的是田园风光。综合其诗作,透过秀美的田园风光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宋代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原始风貌,对于研究宋代的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结合他的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组诗,以秀美的田园风光反衬农民生之多艰,更具有意想不到之效果。  相似文献   

15.
这节课的教学积累丰富,活动充分,新意叠出,余韵悠远,表现出余老师教学设计的深厚功底,可谓“别出心裁教古诗”。特点之一:大胆指导学生“吟读”。“吟读”是整体感知诗词、品味诗词意境的重要途径,也是朗读教学的高层次技法。余老师在教学的第一个板块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诗意、诗情进行“吟读”。如范读《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句后,还特别提醒学生“既是相邀就要读慢一点”,要读得“意味深长”一点,并通过延长尾联一些字词时值的吟诵,引导学生读出故人待客的热情,作者作客的愉快与留恋,主客之间的亲切…  相似文献   

16.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石湖创作的一组诗歌,自问世以来颇受瞩目,但至今仍少有人关注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作者选择这一特殊结构形式有其特殊的寓意:纪念伴随其出生以来历久弥深的国耻。这一选择的驱动力来自我国的文化传统、作者的经历及对诗歌风格的好尚。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诗歌讲究诵读,如果诵读的方法得当,同学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但是,应该怎么诵读诗歌呢?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呢?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要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8.
<正>我很荣幸地以一个观察员的身份,经历了经棚民族实验小学吴琼老师的《四时田园杂兴二首》的教学历程。上课伊始,孩子们韵味十足地背诵着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大约背诵了两三首后,老师开始上课。首先吴老师布置了初读任务: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试着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小吕同学和组内其他三个孩子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马上开始读古诗。在初读过  相似文献   

19.
程振理 《语文知识》2015,(3):11-12,2
近读吴春来老师《丹柯》课例,颇有感于其对话教学法运用的独特魅力。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学方法有讨论法、对话法、情境法、探究法等,其中讨论法与对话法越来越受到一线老师的青睐。讨论教学法在中国典籍中记载最早的是《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学生讨论问题,从教师出题、鼓励发言到学生各抒己见,到教师在学生请问的前提下进行启发、评价与指导,讨论内容明确,讨  相似文献   

20.
<正>我校建设学习共同体一年以来,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讨论话题过于开放,讨论时任由学生信马由缰,不知所云。教师不能及时"拉回"学生的思维,不能以学科目标"框"住学生,让课堂显得目标不明,效率不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结合吴琼主任《四时田园杂兴二首》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安全,让孩子呈现自然的学习状态笔者观课一般都会选择一个小组里显得最不活跃的孩子,因为,感觉他(她)应该是弱势群体。今天,笔者同样选择一位最安静,显得有点"蔫儿"的女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