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学地理学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学批评学科,虽然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建构,然而其学术目标是相当明确的,并且初步开创了由两个方向所构成的双重空间:一个是对于文学创作的推动,一个是对于文学研究的扩展。由于对文学起源与文学本质的重新认定,把文学看成是地理感知与人生体验的统一,而让作家重新定位文学创作的自我坐标,把自然与人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纠正文学创作的世态化倾向与内视化倾向,发展出以地理(包括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为基础的文学一脉。同时,由于把文学定位于地理环境的产物,从而让批评家和学者重新审视中外作家与文学作品,在重视时间之维的同时,注重对于空间一维的拓展,让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纠正忽略空间与地理的倾向,从而推动中外文学研究的重大发展与对文学理论问题的重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以文学为本位,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文学研究的背景与框架,《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以地理、作家、文本三者的关系为研究枢纽,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中国古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与民族风貌。其研究拓展文学地理学的格局,创建文学地理学的内在理路,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与新品质。  相似文献   

3.
从人文视角出发,考察文学的空间结构以及地理图景,这成为拓展文学研究路径的一种可能。文学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视野,重在强调文学与地理的交融与互动,进一步探寻文学与地理背后的多重文化语境。不同地域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在许多时候可以触发作家的生命意识与情感认知。文学中的地理,是作家心灵深处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是创作的原发动力,促使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精神原乡,这种精神原乡在创作过程和文学作品中,则呈现为具有艺术美感的地理时空。因而,地理空间既是形成作家创作风格的自然环境,又是作家精神原乡的源头。地理风物和文化传统对一个作家乃至一个作家群体的影响既是潜在的,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宋代十贤"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是特指宋代乾兴元年至绍兴二十五年先后被贬或贬经雷州的十位正直官员,这些官员短时期内在雷州形成了一个小规模的被贬文人群体。从文学家地理分布的视角来看,他们被贬谪的过程就是文学家地理空间分布发生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中既有文学家长时段动态分布的类型,也有文学家短时段动态分布的类型;雷州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当地百越民族奇特的生活习俗和数量众多的文学景观,这些隐性和显性的因素共同在十贤诗歌中构造出一个独具雷州文化特色的地理空间。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小说中山水类景观和动植物类景观所构成的实体性文学景观、民俗传说类景观和鬼神怪异类景观所构成的虚拟性文学景观共同构建了《续齐谐记》文本中的多重地域景观,并展现出贯穿于其文本中的地域观念和创作取向,进而建构了《续齐谐记》文本中基于自然景观基础上的客观地域景观、主观情感景观及阅读再创造的三重审美空间,显露出《续齐谐记》本身可供解读的多重探索维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地理学方法分析文学小说。从空间维度将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看作是一个在社会实践和地理语境交集下不断反复出现的、由小说内在关系产生的事件。并重新定义了多琳·梅西有关空间的三个命题,即:小说的地理可以理解为将作家、文本和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复杂的空间相互关系;无论何时,任何一部小说的多次写作、重写、阅读和重读在空间层面是并存的;从地理角度来看,小说本身不应被理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分析对象,而应是一个永远开放、总未被完成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秦观贬谪词是词人在绍圣元年(1094)至元符三年(1100)所作,代表了秦观词作生涯的最高峰。基于文学地理学视角从文本之外的贬谪地动态分布来分析秦观贬谪词,吴越、荆楚和岭南文学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秦观贬谪词书写由华丽化向清淡化转变;从贬谪词文本呈现出的空间构建模型及空间特点入手分析,发现其空间书写对象以宫室建筑和水域空间为主,空间观感呈现华丽与清冷共存的特点,也反映出词人心态由对往事留恋向现实绝望转变。从空间视角对秦观贬谪词进行审视,会对地域与词风、词作本身的关系形成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宋代女性文学审美空间狭小、幽深而封闭,文学创作意象大多集中在闺房之内,呈现出以闺房为轴心向外辐射的空间结构模式。这既反映了审美主体特定空间内管中窥豹的审美特征,又再现了她们内心深处对幽闭空间交织的爱恋与厌弃的矛盾情绪。幽闭空间给宋代女作家认识外部世界带来局限,然而她们通过闺阁门窗这只特殊的心灵"眼睛",观察和认识着她们生存的世界,感受着女性独有的痛苦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9.
文学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山之助”强调自然山水景物可以给人灵感,使人文思泉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契合了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轨迹,而对这一命题稍加拓展,便可挖掘出它对文学地理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的影响:一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助作家养成多样的气质和不同的人格;二是大自然的山川形胜与时令节候助力作品建构出多样的地理空间;三是“江山”助人、助文的同时也会受到人、文的反作用,形成互动关系,实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中国学"的名称是从"汉学"转换而来,其研究主体基本上为外国人,其视角是国外的,其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是欧美式的,其目的是为所在国服务的。因而,构建适应现代中国需求的、符合各学科自身规律的中国本土化的学术话语体系已是学界共识。产生于中国本土的文学地理学,以中国本土的材料、数据、成果、观点、体系为主体,吸收西方研究成果,融通古今中西,对构建本土化的中国学做了全方位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服饰美与人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趣味爱好是分不开的。服饰美要根据人的年龄、性别、生理条件、职业、场合、环境等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批判,提出了和谐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在他看来,和谐是一种最高类型的美,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而最终实现人与自身的和谐,它是通过克服人与自然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最终克服人与自身的异化而实现了的完成了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3.
南开大学的数学文化课程,从2001年2月开设,至今已经10年了.数学文化课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课程组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相似文献   

14.
地理学科中所蕴含的自然美、人文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地理教师应善于提炼地理教材中的审美因子,充分发掘地理学科的美育功能,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手段、美育方式和美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只有从美学的高度、世界的广度、历史的深度、现实的角度、发展的速度来确立一个坐标系,才能为自身的静态作品、动态交往——艺术创新进行定质定性,为教育教改的理想目标、崇高境界定向定位,以获得文化之根的归宿感、文明进步的方向感.  相似文献   

16.
情境空间作为文学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第一部描写东乡族现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阿娜的憨敦敦》表现人物生命历程和性格命运、进行空间叙事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本在一个个立体鲜活的情境空间书写中融入了东乡族世代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下的人文地理因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表现了地理空间建构作家的审美倾向、民族认同、乡愁凝结等意义,体现了渲染叙事氛围,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彰显了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勰以"清"论文,涉及到对作品语言、文风、文体等各个方面的评价,主要是指诗文言辞的"清丽"和整体风貌的"清峻"等,核心是指以华美的言辞鲜明地表达思想内容,自然流畅、意气峻发,给人一种整体的审美愉悦感。"清"作为文学审美范畴,其地位是在《文心雕龙》中正式确立的。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地理学应该以文学为本位,学科归属上属于文学而非地理学。文学地理学不但会改变既有的文学研究格局,还会为文学研究带来全新的契机和广阔的前景,其作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的学科意义十分有限。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是成为与文学史并列的二级学科,而不是中国文学史的次生学科或附属学科,更不是中国文学史的附庸。文学地理学既是文学理论的一种新形态,也是一系列文学研究方法和批评方法的总和,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应该并重。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