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民法典》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的权益层级问题与个人信息权的民法属性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权利人”理论所奉行的自主性内在理由,以及民事权利在制度层面上的“权利独立性”检验标准,个人信息权作为一项权利,在实质上、形式上都能够得到证成。人格权理论有利于个人信息保护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解决个人信息财产利益保护的问题,将个人信息权认定为一项具体人格权最为合适。司法解释与实践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向精细化迈进,构建具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
西方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经历了由“信息自由”到“环境信息权”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演进,而《奥胡斯公约》则在其演进过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将环境信息权作为人权保障之特殊权利的呼声愈来愈高,更强调环境公正和公众的环境参与。通过梳理环境信息权在西方发展的基本脉络,对其知情要件、知情协调及环境人权主张展开深入剖析,进而结合《奥胡斯公约》及其他西方环境信息权立法中的有关规定,对“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的环境立法现状及其发展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4.
新时代生命教育应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民法典》的实施开启了权利保护的新时代,特别是人格权单独成编,更是彰显了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和保护。在此背景下,从理念、内容和路径三个维度对高校生命教育进行了审视,提出发展高校生命教育的措施,即以生命尊严为核心,推进生命教育理念;以人格培育为重点,深化生命教育内容;以权利保护为主旨,拓展生命教育路径,从而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6.
黄彤 《大学教育》2022,(11):190-192
《民法典》关涉的课程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色彩,但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上仍存有难点。以《民法典》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在民商法类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有三,分别是在课程教学上把握好“讲什么”和“怎么讲”的关系、发挥类案检索下的大数据功能和建设一支具有课程思政意识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魏晋时期同时出现了"以《诗》为经"和"以《诗》为戏"两种矛盾的现象,分别体现了宗经和离经两种相反的倾向性。"以《诗》为经"表现出对《诗》的态度是尤为宗崇的,"以《诗》为戏"则显示出一种戏谑和幽默的态度,二者是不同性质的语言游戏。"以《诗》为经"显然是有汉一代经学意识形态的延续,而"以《诗》为戏"则反映了魏晋之际《诗》文化的新风貌。《世说新语》较为真实地再现魏晋史实,对上述《诗》文化面貌也有很好的记录与反映。在"以《诗》为经"的大文化环境下,"以《诗》为戏"显得相当特殊,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唐梦婧 《大学教育》2023,(10):146-148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维护,同时法律领域也应积极保障未成年人权利的实现。文章基于《民法典》条文,从未成年人主体的特殊性角度出发,以未成年人的继承权为讨论焦点,指出当前未成年人行使继承权面临的困境。虽然法律承认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在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性,但在具体行使继承权时仍存在争议;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在《民法典》中均有提及,但在具体适用时不免出现困难;遗赠和胎儿的继承权问题更是我国法律研究密切关注的焦点。在厘清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文章针对保护未成年人继承权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呈现个人主义兴起、女性地位提升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家庭结构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其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也随之拓展,界定夫妻共同财产对夫妻关系及家庭和谐至关重要。《民法典》中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界定比较笼统,不太清晰,一定程度上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适用不当,财产权属不清的情况。基于此,通过科学界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深入研究夫妻共同财产在司法实务中的具体适用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从而展望我国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千百年来,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将《出师表》和《陈情表》相提并论,可见诸葛孔明的《出师表》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1.
《设施园艺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互联网+”的应用不仅可为课程提供更为丰富的共享资源,也可为教与学提供更好的沟通平台。通过初步探索“互联网+”背景下《设施园艺学》课程“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表明“雨课堂”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实行"三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将河北贫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家级贫困县——沽源县为例,探索该县在"三权分置"背景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言是《庄子》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争取并支配话语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道者话语权力的顺承和他者话语权力的重塑,《庄子》在某种程度上建构起自身的一套话语权力体系,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伍尔夫所谓的"现实"指的就是中国道家所尊崇的"道"的境界,是事物的本质和生命的核心,是一切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和谐的,和谐产生美。因此,伍尔夫所谓的"现实"指的就是"和谐"与"美",它是文学和艺术产生的根源。通过她在《蒙田》这篇小文中的描述,利用文本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伍尔夫眼中的"现实"即是"道"。  相似文献   

15.
“空间三一论”是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理论,他认为“空间实践”“表征性空间”和“空间表象”在空间的生产过程中构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文章以2022年皮克斯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为例,借助“空间三一论”来阐述该片的成长叙事。华裔主人公美美在进入青春期后,开始利用“可变形的身体”来进行她的成长“空间实践”:一方面,她在母亲监控和家族仪式之下的“空间表象”中选择人类身体去顺应;另一方面,她又在主体意识觉醒后变身为小熊猫去逃离“表征性空间”——家、祠堂和唐人街,并最终挑战母亲及家族的权威。可以说,《青春变形记》以“变身”为契机,揭示了新生代华裔如何在社会空间中构建主体和族裔身份,生成中西文化相融的成长空间。由此来看,动画电影的成长叙事亦可看作主体如何在社会空间中生成,并同时作用于空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同意"与转注关系、"同意"类术语使用这两个方面入手,对《说文解字》(大徐本)中的"同意"现象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说文解字》中,"同意"这一术语具体所指包含不一,而对于该类现象的术语使用也变化不定。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语篇分析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观点,从语篇功能的视角,在实际的语篇中考察动态的语言应用。旨在考察汉语指示代词这/那和英语指示代词this/that的语篇功能,探求汉语和英语指示代词在语篇中使用的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源氏物语》由日本女性作家紫式部创作于公元11世纪,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最高杰作,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由曹雪芹创作于公元18世纪,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古今第一小说。两部文学巨著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各自的国家备受推崇,可以说各自代表了一个顶峰。两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性,具有可比性及比较的价值。本文就两者的“好色”部分来做比较,试分析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颁布以后,选择性必修课程《法律与生活》以此为契机,在普及民法典基础理论、宣讲法律精神内核的同时,贯彻人民立场,彰显为民情怀,引领“和合”风尚,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化为灵魂,培养法律思维,使学生在案例深度研学中回归法律生活、培育法律情怀,真正成长为有德有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给统计学带来机遇和挑战,大数据背景下,统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当顺应时代变化有所调整,教学方法方面需要体现传统统计学和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分析的异同,开发各类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统筹兼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