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具有散漫、舒朗的叙事结构、平静淡泊的叙事心态、流畅平实的叙事语言,形成独特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2.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3.
现代作家深层心理结构中的“围城意识”进入家族文本空间,形成现代家族小说的“围城叙事”。“围城叙事”是现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总模式,这种叙事模式决定了家族小说的深层结构和叙事主链的同构性。历史寓言叙事模式、全息影像叙事模式和个人心史叙事模式是“围城叙事”的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炜的长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叙事模式:受难叙事和流浪叙事,前者通常讲述“我”的家族苦难历史,与《离骚》、《圣经》中的“失乐园”的叙述构成较为一致;后者则由“家族”流浪与他者流浪组成,往往表述作者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严谨思索,体现其一贯的怀疑精神。其长篇小说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藩篱,追求情绪的诗意张扬,显示出张炜在长篇小说与诗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5.
历史叙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对小说叙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中国历史叙事模式渐已定型,并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积淀在中国叙事传统中,其结构方式、时间模式、视角形态成为小说叙事的元模式.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文学已经不再有八十年代那样的轰动效应,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迥异于新时期小说的叙事特征。全球化是九十年代文学所处的文化环境,市场化是中国八、九十年代社会转型得以实现的巨大动力,而现代性则更是中国文学自新文学诞生以来甚至更早时间内持续的现代化诉求。把九十年代的小说放在这样的全球化、市场化,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有了期盼世界认同的努力和尝试。在这样的理想下,小说创作在思想表现方面虽然失却了深度模式但是却成就了叙事意义上的另一种成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叙事时序的错综、叙事频率的交替、叙事结构的多层构架、叙事视角的叠合四个方面入手,对鲁迅小说进行叙事分析,以求还原他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博尔赫斯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经验。博尔赫斯擅长将叙事与虚构融为一个整体,本文试图探究其在叙事与虚构的转换中所采取的具体办法:1.作者——叙述者——作品——作品中的人物以一种全新的面日出现在读者面前;2.利用双重叙事架构使平谈无奇的故事神奇起来,充满智慧的闪光;3.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常常借助日常用品来营造一种非现实的气氛;4.利用时空上的遥远消解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试论余华小说的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小说作品采用了重复叙事和循环叙事的叙事方式。重复叙事包含着深刻的重复性经验 ,循环叙事体现的是移情倾向或生命意识的消解、停滞。重复、循环的叙事方式使余华完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0.
沙汀小说大致存在着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一些交叉视角,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作家的冷静客观,暴露讽刺、含蓄蕴藉,选材精深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11.
《太原大学学报》2019,(3):69-75
池莉作为20世纪80、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在文坛引起不小轰动。相比同一时期的其他新写实主义作家,池莉选择站在代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采用平民视角、关注大众心理,从而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叙事伦理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源于作家对个人经验的独特创造和发现,呈现的是某种人生的存在状态或价值。在池莉小说创作中,同样体现着她对于人生经验的理解和创造,即"生""活着"乃是一切之根本。  相似文献   

12.
论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欲望越出物质需要层面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逻辑,责任伦理与信念伦理遭到异化,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创作日益演化为权欲能指的反复叙事。这一现象是欲望叙事越来越背离自由伦理并日益转向消费伦理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以一种平实的、朴素的叙述语调讲述女人个体存在的内在事件、生活的琐屑之事,形成关于女人叙事的伦理基础;其叙事伦理主要包涵三方面的内容:呵护现代生活秩序中脆弱的个体的身体感觉、肯定女人对幸福、快乐的现实追求以及建立一种小说叙事的模糊性伦理观。因而"她"的时间和空间能够拒绝流行的概念的夹带,整饬属己的生存经纬,作为生命实体的女人得到了某种更接近原貌的书写。  相似文献   

14.
在王安忆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分别使用了单一聚焦和双重聚焦两种叙述聚焦类型,并在同一聚焦类型中交叉使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具体的聚焦方式。不同的聚焦类型和聚焦方式的组合,在构建小说叙事伦理时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王安忆家族小说对此叙述策略的不断变化,显示出她对小说叙事伦理可能性的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具有浓厚的抒情性特征,这种抒情性功能是通过郁达夫小说叙事的样式来实现的。郁达夫小说在叙事上具有“叙事的琐事化”和“琐事的情意化”的特征。他的小说不追求完整的情节叙事,而是以日记式的“琐事”展开,具有高度个人化的特征。情感的表达在这些个人琐事的表述中得以展开,“琐事”型的叙事单元由作者情感的内在贯穿而获得了新的统一性,从而形成具有抒情功能的琐事型叙事样式,这是郁达夫时现代小说叙事的抒情化变革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小说叙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视角灵活,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充实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代文学中有一些"神话叙事"现象,它们或是对远古神话的引用、改写仿拟与重述,或是以神话叙事思维写作,以隐喻的形式表现当代人的生活之思。当代神话不同于原始神话,它是当代作家从理性思维走向直觉,根据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独特感受重新构想出来的世界。它赋予神话原型意象新的现实涵义,提供现代叙事结构的范式,表达对人类生存境况的认知和把握,显示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其人及其作品都随着20世纪的落幕而成为历史,从纵横两方面来考察张爱玲本人的存在意义和她作品的文学史价值,对处在新世纪风口浪尖的当代文学有着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雅与俗的融合、本土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调和、末代的挽歌与新时代的清唱、边缘与中心的互动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余华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于文坛的代表作家,早期的文学作品通常以中短篇为主,这些作品通常都描绘一幅冷漠无情的世界,体现着人门对社会、人性的厌恶。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余华的写作开始转向长篇小说,例如《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活着》等著名的长篇作品。基于此,主要研究余华的长篇小说,通过余华早期的写作经历来分析余华思想转变的过程,进而分析余华长篇小说的特点和小说中的叙事技巧,以此来全面地解读余华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