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瑜 《大观周刊》2012,(43):252-252,251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确立了小额诉讼程序,是对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呼吁确立小额诉讼程序的有效回应.其对及时化解小额纠纷、减轻当事人经济负担,提高诉讼效率等具有积极的意义,也符合世界各国民事司法便利化的趋势。尽管如此,但仅有一个法律条文的规定略显粗糙,很多与之相关的制度急需进一步完善,才能使现有的小额诉讼程序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档案广角     
, 《湖北档案》2012,(9):1
●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条款的确立使  相似文献   

3.
印莉 《大观周刊》2013,(12):53-54
2013年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最需明确的主体问题却未得到清晰的界定。众所周知,传统的民事诉讼规定原告必须是纠纷之直接利害关系人,此种原告适格的理论使得许多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纠纷得不到解决,推宄缘由,盖我国法律未解决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资格问题,故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是深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马婷婷 《大观周刊》2011,(26):83-83,52
所谓管辖权异议是指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在司法机关违背管辖的规定.管辖了其无权管辖的案件或者认为其他司法机关更适合管辖的情况下.在法定期限内向有审查权的法院提出要求该司法机关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或更适合管辖的司法机关管辖的主张.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我国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管辖权异议制度。就目前来看,法律的这一规定还比较笼统。虽有较多的司法解释.但在使用中仍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以致学术界和业务界具体实践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实践中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仅局限于抗诉方式,针对公益诉讼案件无法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致使受侵害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当前赋予我国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具体构建民事公诉制度时,应当明确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地位、范围和相关程序问题,以切实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范卓屹 《大观周刊》2011,(31):55-55
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程序法。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和相关参与者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牵涉到民事诉讼理论框架的建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仅存在于法院与诉讼参与人之间,还包括当事人与诉讼参与人之间,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研究对民事诉讼法的司法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佳鸿 《大观周刊》2012,(32):21-21
诉讼标的对于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适用、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厘定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旧实体法说、诉讼法说、新实体法说以及诉讼标的相对说都对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t但都非无懈可击。笔者认为,解决诉讼标的识别问题的正确方法,应是根据不同诉讼类型的纷争解决机能.就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分别分析其诉讼标的。  相似文献   

8.
王洪涛 《大观周刊》2012,(52):36-36
从目前的理论研讨和诉讼实践来看,虽然要求对《民事诉讼法》予以修订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真正潜心对《民事诉讼法》之修订所关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撂讨的论述并不多见,本文拟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有无必要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张宇飞 《大观周刊》2011,(19):40-41
审判公开作为现代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产生绝非偶然,而是有看深厚的理论基础的。从人权理论上来讲,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要求审判公开;从民主治国理论上来讲,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审判公开;从诉讼法理论上来讲,现代刑事诉讼的诉讼目的和诉讼公正的实现以及诸多诉讼原则的贯彻实施要求审判公开。  相似文献   

10.
尤亚琴 《今传媒》2011,(10):24-27
法官的释明权,法官的释明权制度,最早产生于1877年的德国民事诉讼法,其最初是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存在的。我国将本来作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产生的法官释明权制度适当的引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中,从而弥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所产生的问题。本文通过讨论我国释明权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释明权制度,提出相关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宋玲 《档案时空》2007,(10):38-39
诉讼文书写作是诉讼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在从事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司法文书规定的格式写作,其特定的法理思维内容和方法构成了它和非法律类文书写作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有助于满足档案公共利益充分保护与档案行政管理权力全面监督的二元现实需求。诉的利益理论、客观诉讼理论以及风险预防理论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多维证成进路。尽管“诉讼法”模式、“档案法”模式以及“专门法”模式均可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立法建构的可选模式,但从经济性与协调性角度看“诉讼法”模式更为适宜。立足于检察行政公益诉讼的现行规定,检察公益诉讼在档案行政管理领域的立法建构可从受案范围的扩展与诉前程序的优化两方面进行规范回应,期冀实现档案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健全与善用。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法院自建院至今已收藏诉讼档案10余万册,其内容涵括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相当丰富。它是我国建国5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人民法院实施已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的真实情况的缩影。反映了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全过程。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诉讼档案得到了充分利用。有的刑事案件被告人利用原审案件档案资料申诉成功,获得减刑甚至由有罪改判为无罪获释。尤其是十年动乱结束拨乱反正时期,利用法院诉讼档案使一批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一些民事案件当事人利用原始诉讼档案资料进行申诉,使其合法权益得到应有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张家磊 《大观周刊》2012,(14):50-50
旧诉讼标的学说的产生是诉讼,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使诉讼标的作为一个诉讼法上的概念最终与实体法请求权相分离而实现独立.牟文主要对旧诉讼标的学说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做出简要评价,以期对更深刻的认识民串诉讼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25日,宜昌县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给予损坏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被执行人家属边冬梅拘留10日的处罚.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是诉讼程序中重要的一环,我国民事、刑事立法中也有相应的规定。但诉讼法中的有关规定仍然有一定的缺陷。根据对泗县法院刑一庭和民一庭的调查发现,刑事诉讼中证人几乎有出庭,而民事诉讼的证人则出庭率很高。分析原因,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本身性质不同的原因,另外刑事诉讼中对于证人的保护以及补偿制度仍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案件质量评查,发现审判人员在准许当事人撤诉申请的民事裁定中,只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条第(五)项以及适用于上诉案件的第一百五十六条,而没有适用《民诉法》第十三条的。笔者认为是否准许当事人撤诉,应当适用《民  相似文献   

18.
胡琦明 《大观周刊》2011,(32):39-39
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中,证据的撤回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引起司法工作者足够的重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证据的撤回规则进行详细的规定,而实际上证据撤回应该是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一种,《民事诉讼法》的空白应该说是现行法律的一个缺憾。本文意在分析证据撤回是当事人应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并分析实践当中在现有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处理当事人的证据撤回申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执行和解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在执行环节中对其民事实体权利行使处分权的具体体现,执行和解对于及时解决纠纷,大量减少讼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执行和解的规定过于粗略,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对执行和解的概念与实质、执行和解的原则与效力及实践应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宋娇娇 《大观周刊》2011,(34):71-71
现行民事诉讼法138条规定,判决书应当写明事实,判决的理由和所适用的法律。因此法官就不可以按个人意志随性地来裁判案件,而且必须写明作出如此判决的理由,及所适用的法律。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判决理由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