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海燕 《大观周刊》2012,(38):256-256
据很多高中学生反映。高中数学难学。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不少高中数学教师把责任归于中考命题.说数学题太容易做.强烈呼吁中考命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教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面.本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周良梅 《大观周刊》2013,(6):221-221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相似文献   

3.
张艳欣 《大观周刊》2012,(25):236-236
本文通过实例举证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在提高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高中数学作业的巧妙结构布置、批改原则、问题反馈等方式得出文章的主旨结论。要通过数学作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4.
王春枝 《大观周刊》2012,(48):388-388
体验数学与感悟数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验数学是感悟数学的基础.而感悟数学则是体验数学的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感悟去获取。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内,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卫延敏 《大观周刊》2011,(32):172-172
数学教学能不仅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意识,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好的学生他的语文成绩也不差,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上很活跃。  相似文献   

6.
向阳 《大观周刊》2012,(35):243-243
学生有初中升入高中,刚开始对数学不适应是正常的,都有一个过程,学好高中数学,不仅能为高考打好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那么,面对着全新的教材和学习环境,高一新生应如何学好数学呢?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何不同?难易程度如何?怎样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7.
周德胜 《大观周刊》2013,(11):273-273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沈国军 《大观周刊》2012,(51):332-332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虽智力一般.但南于学习目的明确,有较强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我将各种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情感、习惯等非智力冈素的积极参与归纳为学生学习的隐彤动力.基于以上考虑.我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关学生的动力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张兵 《大观周刊》2011,(14):18-18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较大的差异,如何让学生适应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顺利过渡,这是我们所有高一数学老师都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了解了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差异;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种差异总结为:知识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自学能力的差异,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定量与变量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0.
马振海 《大观周刊》2011,(45):113-113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那么,如何开展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周云 《大观周刊》2012,(15):239-239
升入高中以后.许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在一段时间后往往发现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不外两条:一是想学,二是会学即学习方法,要学好数学光想学是不够的,还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王永红 《大观周刊》2013,(2):122-123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南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一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大观周刊》2012,(22):209-210
要想取得数学好的成绩,必须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钱文涛 《大观周刊》2013,(2):136-136
从初中进入高中后.存高一上期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同学.进入高中阶段后呈现l『较大的滑坡现象、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严重.直接影响了总体教学成绩的提高和尖子生的培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高中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和要采取的对策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助于学生的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贾玉玲 《大观周刊》2012,(23):219-219
众所周知,我们南乐县的课程改革走在了全省的前面。新课标理念已经渗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新的课程也深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去。那么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其数学学习状况,以使得教师能够更科学地从事数学教学。所以评价绝不是单一的用成绩、名次来衡量的。我们的评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白霞 《大观周刊》2011,(32):160-16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要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袁春香 《大观周刊》2012,(39):139-139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好多学校的水平不齐.导致学校成绩差别很大,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有些高中的生源质量越来越差,而数学学科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要提高高中的数学教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所以我们要认清形势.好好研究一下数学的教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8.
张宜全 《大观周刊》2013,(6):192-19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数学探究”、“合作学习”、“数学建模”等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的课改方案.似乎强烈的影响着我们原本熟悉的教学环境,课时的减少.学习方式的改变.尢不对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人对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愿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9.
张国华 《大观周刊》2012,(39):141-141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只能在进行的方法和策略上下功夫.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子.创造出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我们特进行了“数学随堂评价模式”的实验.以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的随堂评价模式来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数学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调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陈婧 《大观周刊》2012,(25):238-238
初中数学毕竟简单许多.学生升人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