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瑭 《大观周刊》2011,(10):27-27
在刑法理论上,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二者之间极易混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虽然从结果上看都没有发生犯罪的危害结果,但犯罪分子对于犯罪的主观态度和社会危害性差别很大,本文将对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危险犯既遂后中止的时空性进行尝试性探析,旨在改变我国传统的犯罪中止理论认为犯罪中止的时空性起于犯罪预备开始之时终于犯罪既遂之前,犯罪既遂后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形态的通说。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的分类标准不同,危险犯中止均可存在于犯罪预备、实行和完成各个阶段,既遂后中止既符合法律规定也有法理依据,其时空性应拓展延伸至犯罪行为所产生的危害进入不可逆转状态之前。  相似文献   

3.
霍雷涛 《大观周刊》2012,(22):33-33
犯罪对象是犯罪论中一个重要概念,其对于确定犯罪形态乃至行为的定性量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对象面临看很多理论困境,在刑法学的理论研究中,它却似乎是一个被边缘化的概念。在传统理论中,一般将犯罪对象定义为“犯罪行为所作用的,社会关系的主体或者物质表现”。这一观点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但是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犯罪对象的传统定论已经明显落伍了,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4.
档案犯罪是指以档案为犯罪对象的犯罪。档案犯罪之所以与文物犯罪、涉密犯罪、信息犯罪、证据犯罪产生竞合关系,是由档案所具有的多重价值属性决定的。档案犯罪竞合的形态包括想象竞合与法条竞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处罚原则,而刑法分则未对侵犯著作权罪未遂状态的认定作出明确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体系和刑法总则与分则衔接不够顺畅造成的。在未来的立法中,应当改变传统认定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要件,加强犯罪形态与具体罪名的衔接,实现侵犯著作权罪未遂形态的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加大档案保护力度,必须对档案犯罪的对象范围、抢劫档案的行为定性以及档案犯罪的罪数形态等问题进行科学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照想象竞合犯或牵连犯的处断原则进行处罚,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7.
犯罪转移是指通过对犯罪目标、犯罪手段、犯罪时间、地点和犯罪动机等的控制,从而使犯罪行为和结果发生位置上的转换。从法益价值来看,犯罪转移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本身的价值,尤其是当人身价值与财产等非人身价值发生冲突时。从犯罪预防的评价目标来看,犯罪转移思想的确立和犯罪转移措施的实施,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而且能够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感。犯罪新闻报道在展示犯罪事实,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可以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转换犯罪新闻的报道视角,将犯罪转移作为犯罪新闻报道新的着力点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陆娴 《大观周刊》2011,(31):95-95
“着手实行犯罪”出自九七年刑法第二十三条对犯罪未遂的规定,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着手实行犯罪”从立法意愿上看是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犯罪着手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刑法领域界具有争议的领域。因此,怎样给“着手”定一个恰当的衡量标准,仍然是司法领域界值得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宋高祥 《大观周刊》2012,(28):66-67
亚文化是一种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而犯罪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犯罪亚文化对青少年有着天然的影响性和倾斜性。导致青少年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和越轨行为.对犯罪亚文化产生的原因和其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了解.对青少年犯罪予以有效地预防和遏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档案犯罪不能准确表达和涵盖所有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使用涉档犯罪一词能够更贴切地表达与档案和档案管理有关联的犯罪。涉档犯罪是指涉及档案和档案管理的犯罪。其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秘密、情报、信息类犯罪、文物类犯罪、证据类犯罪、财产类犯罪、安全事故类犯罪和渎职类犯罪六类犯罪。  相似文献   

11.
夏光敏 《大观周刊》2012,(42):59-59
当前青少年犯罪有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而提出对青少年犯罪采取事前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 以犯罪主体为新视角,以同主体类型犯罪为研究对象,提出"情报源-主体-案件-犯罪问题"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思路,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犯罪主体的影响因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规律,从而为实践中防控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提供更多战略情报分析思路。[方法/过程] 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定同主体类型犯罪问题而并非单个案例为情报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该类案例样本中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信息,构建犯罪主体社会网络,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适用于一定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基于犯罪主体社会网络的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有利于客观地揭示此类特殊主体犯罪规律和犯罪特点,发掘犯罪主体影响因素,能够为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犯罪     
李成方 《青年记者》2010,(10):42-43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犯罪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犯罪。当然这只是网络犯罪的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因为网络犯罪的犯罪手段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变更的,它的犯罪面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拓宽的,同时因为各界对于网络犯罪的界定存在很大的分歧,而且各个国家的网络计算机技术不尽相同,所以对于网络犯罪的定义,学界一直未予明确。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犯罪是高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对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分析了计算机犯罪主要特征有犯罪智能化,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后果严重,犯罪目的多样和犯罪黑数巨大,然后从完善法制,技术管理,安全教育等角度提出了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犯罪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犯罪以网络作为犯罪工具,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6.
古代对犯罪过失的认识从其与犯罪故意的区别开始,然后在其内部形成了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并逐渐注意到了犯罪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差异.但在结果责任时代,对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予以同等处理.  相似文献   

17.
古代对犯罪过失的认识从其与犯罪故意的区别开始,然后在其内部形成了有认识过失与无认识过失,并逐渐注意到了犯罪过失与意外事件的差异。但在结果责任时代,对犯罪过失、意外事件予以同等处理。  相似文献   

18.
郭永亮 《今传媒》2010,18(10):26-27
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失业人口较多、贫富差距悬殊、价值观念失范、社会管理存在漏洞等都是团伙犯罪的诱因。团伙犯罪具有行动隐蔽化、纠结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的特点。对于控制团伙犯罪应实施前置性侦查,即对"多人犯罪主体"实施"由人到案"的工作方式,突出"以侦查促防范"的工作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陈芳 《新闻窗》2010,(2):93-93
有学者根据犯罪新闻的内容侧重点对犯罪新闻报道进行分类。如余祥鹏、贺威在《犯罪新闻采写侧重点的选择》一文中,提出了犯罪新闻有以下几种采写的视角:一是选择犯罪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二是选择侦破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三是选择审判过程作为采写侧重点:四是选择犯罪特点作为采写侧重点;五是选择犯罪后果作为采写侧重点:六是选择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作为采写侧重点。  相似文献   

20.
洪叶 《报刊之友》2014,(3):27-28,30
犯罪新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犯罪新闻报道是公众享有知情权的体现,也是媒体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一环。但是犯罪新闻报道存在很多问题,操作不当可能会违背伦理道德,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底线。本文对犯罪新闻报道中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总结,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