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文本以其无声、持久、绝对于声音的优势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手机短信也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联络与交际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平台,是一种自由空间的延伸,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手机短信文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就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英惠 《新闻窗》2008,(1):104-106
所谓短信服务(SMS short message service)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也是将信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转寄的过程。1992年英国Vodafone公司通过个人计算机向移动电话成功发送世界上第一条短信息,由此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从2000年起,我国的手机短信服务逐渐兴起,并从最初的SMS到了EMS(加强型手机短信服务)(Enhanced Short Message)与MMS(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多媒体手机短信服务)阶段。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服务是数字图书馆中一种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中间件开发是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文章设计实现了一个交互式的短信服务中间件,解决了生成短信、发送短信、接收短信、处理短信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短信的档案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存在形式,已经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本文从短信是否是档案信息,是否值得保存开始探讨,并进一步阐述了短信保管的必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郝晓云 《今传媒》2007,(5):60-61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后,短信便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个人通讯工具.2005年底,我国发送短信总量为3046.5亿条,平均每天有9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间传送,而2000年短信发送量为十亿余条,六年间增长了300倍.(1)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E-mail、网上聊天之后的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洋 《青年记者》2004,(8):32-33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而便利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垃圾短信、涉嫌犯罪短信和强迫广告等负面信息的大量流行及传播负效应的显现。如何预防和追惩手机短信的负面信息传播,净化传播环境和社会空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南 《新闻窗》2011,(1):114-115
一、手机短信广告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而我国则于1998年开通短信业务,从此,短信在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中国移动2001年的短信数量达159亿条,2002年达到500多亿条,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  相似文献   

8.
涂燕平 《青年记者》2006,(24):64-65
手机短信爆炸式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了一次革新的契机,不甘在这一新的传播领域无所作为,传统媒体纷纷走上了与手机短信的联姻之路,广播也不例外。广播节目纷纷与短信联姻相比较而言,手机短信这一新型的传播方式在广播中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开通短信平台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爆炸式发展给传统媒介带来了一次革新的契机,不甘在这一新的传播领域无所作为,传统媒体纷纷走上了与手机短信的合作之路,广播也不例外。目前,广播电台开通短信平台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每个电台有属于自己的平台代码。广播与机短信的结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作为目前人际传播的流行方式,手机短信的文化色彩越来越浓厚,已形成其独特的文化系统,折射着一定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能.本文从文化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认为短信文化具有整合、离散、凝聚三种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手机媒体是大众传播媒体家族中年轻的一员,围绕手机媒体展开的研究也时常见诸专业刊物。本文专取手机短信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全国52个城市的5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11名受访者的访谈,试图从传播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角度,探讨手机短信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的介入程度及影响力,以及它的影响方向。本文初步验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已呈"短信中介化",这种中介化符合大学生交际心理需求,并且大学生对此持肯定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短信传播与其说是一种交流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它在改变人类书写和交流习惯的同时,对人们的心理和群体交往关系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着眼于手机短信独特的文本形式和文本特点,以分析其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语言特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Short Message Service)是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短信息传送服务方式。主要技术原理是通过一个额外信道来传送包含有文本以及二元非文本的短小讯息,实现信息简单交换的目的。它具有移动性好、收发便捷、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近年来,手机短信成为人际信息传播的新宠。中国移动2000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2001年短信业务发送量是190亿条,2002年飚升到900亿条,2003年则高达1700亿条。手机短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从真诚的祝福到对社会现象的调侃,短信已经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现代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手机短信使用者的总体数量和人均短信发送总量均显著高出欧美国家,手机短信在中国人群体中的高使用率、短信人际传播在中国人际交往中显示出的强渗透力和持久热度表明,跨文化心理是研究中国人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有效路径。本文以此为视角,从中西方面子观的比较入手,透过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解读,对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及构建的人际关系特点进行分析。面子在中国人际交往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在手机短信人际传播中有着特定的表现,本文就较为突出的两点作相应阐述:一、短信人际交往的纯文本优势——说话"绕圈子";二、"面子"与短信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抓住了当前人际传媒的最新发展及其造成的两大人际交流现象——春节短信拜年、广东非典型性肺炎传言,切近最新热点展开评述,十分抢眼。本文由手机短信在羊年春节期间备受欢迎入手,探讨了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传播媒介的相关问题。文章从人际传播媒介系统的发展规律等方面,剖析了手机短信成为人们愿意选择的人际传播媒介的原因。又以2003年2月中上旬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性肺炎传播期间传言导致人们恐慌为例,评价了手机短信的不利方面。文章向我国刚刚起步的、高速发展中的信息社会发出警示,一醒耳目,值得细读。请看:  相似文献   

16.
数据     
●短信:无聊经济北京勺海市场研究公司一项有关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使用短信的被访者每天平均发送的短信大约  相似文献   

17.
从手机短信的发展看大众传播的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从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短信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零点调查公司在中国10个城市、9个小城镇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地区18-60岁的手机用户中,有40%以上的用户收发过短信息或享受过短信服务。  相似文献   

18.
首先简要叙述了目前基于短信平台的手机图书馆的普遍功能,通过分析手机短信支付方式的优势可以弥补由目前原文传递方式在文献提供服务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手机图书馆提供手机短信支付实现自动下载全文服务的必要性.最后,详细介绍了上海图书馆已经开发完成的短信支付自动下载全文服务系统的流程设计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是手机媒介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同样看到了手机短信的经济利益,致使各种虚假短信泛滥。所谓手机短信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发送虚拟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04,(2):83-83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来自世界GSP协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5100亿条,其中中国达到17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量的1/3。手机短信除了聊天、问候外,还有订制新闻、收看天气预报、参与答题游戏等多项增值业务,而其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人称为“拇指经济”。在年轻人中间,“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羊年春节之后,股市中短信概念也应声而起,相关个股曾时盘中的亮点。有统计数字表明,猴年春节发送手机短信超过70亿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