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馈     
制度性腐败是腐败分子巧妙利用现行制度中的弊端或漏洞,为其腐败服务,因而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因为都是在制度内的腐败,不仅安全还不用冒多大的风险,因而腐败的金额一个个都是天文数字。《新闻周刊》在2000年11月18日出版的第24期中针对中国的现实,敏锐地提出了“制度性腐败”,虽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词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但它是向公众指出了盘绕在中国的大地上久医不去的腐败的病症。掩饰或者隐瞒病症都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于对症下药更是不利。这比那些扭捏地提出的集体腐败、行业腐败、系统性腐败更本质,更概括,不仅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  相似文献   

2.
徐颖 《新闻世界》2011,(9):295-296
廉政风险防控就是将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力图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它是预防腐败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简述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发展,阐释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预防腐败的作用,着重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中应抓好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易浩勇 《大观周刊》2012,(40):46-46
“亚腐败”是一些党政官员及企业管理干部作风的不良表现,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亚腐败”的现状,“亚腐败”的主要特征,并综合归纳了其具体表现,本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防治方法。做好打击及治理“亚腐败”行为工作,我们的反腐败工作才能取得综合性的成果,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这一观点给予了严厉的批评,通过腐败来推进社会改革的论点遭到了人们痛斥。这无疑使“腐败论”者们感到极大的失望。本人也是腐败的痛斥者和憎恨者,但经过近几年里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突然感到了腐败的另一种价值,这就是对社会进步的激励作用。我甚至说过这样的话:腐败越甚,社会变革的动力越大,腐败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意义就越大。当福建厦门走私大案逐渐浮出水面,它的社会意义已显现得越来越清楚。 在此案未发生以前,善良的人们往  相似文献   

5.
清朝的大面积腐败是从乾隆晚年开始的,和坤腐败治国,全体官员上行下效。嘉庆年间更是常有腐败大案发生,如臭名昭著的王伸汉案。到了道光、咸丰以后,贪污受贿,上下其手,风气腐败,黑幕重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层层压榨。官大的收了下面的礼往上面送,官小的就盘剥百姓,权大的就进行钱权交易,权小的就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以此议论腐败之根,就推论出腐败的根子在上面,认为腐败高官才是社会腐败的根源。这个立论有无道理?有!但并不全面,正确的看法应该是腐败的根子既有来自腐败高官的,也有来自基层腐败官员的。  相似文献   

7.
清季东三省官员在财政方面的腐败非常严重,涉及众多人员和广泛领域。督抚等对其进行了整顿,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整顿措施大都浮于表面,没能建立有效的惩处制度和预防腐败的机制,因此,腐败的整顿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8.
子才 《传媒》2014,(3):78
正1月19日《经济观察报》刊发的《腐败排行榜:闽浙较严重京沪腐败度最小》一文,阐述了一位教授对"每万名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立案数"的统计整理结果,并由此列出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腐败程度排序"。从这项统计的数据上看,我国最腐败的地区多数是东南沿海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其中福建、贵州、浙江等位居前列。这一文章披露的腐败排行榜,依据不足,缺乏科学性。这种做法很不应该,更不能将此文刊登在大众媒体上。  相似文献   

9.
“语言腐败”是官话的一种延伸现象,其危害性与经济腐败一样不容忽视。这不仅产生了恶劣的舆论影响,而且不利于我国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新闻叙事的话语研究角度试图去发现语言腐败形成的要素,只有通过规范权利的使用,诠释新闻的真实性,正确增加大众的话语权,才能不断防止“语言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腐败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世纪80年代至今.正是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其间出现的种种与金融相关的复杂经济现象.也为中国金融腐败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厚的取证土壤。 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开始了 “金融腐败指数”的课题研究。 在耗时三年的调查中.课题组向全国29个城市的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的金融工作人员——包括行长.财务管理人员.信贷员等.以及企业(含上市公司).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发出调查问卷,共收集到3561份答卷。最终于2003年5月计算并编制出中国第一支金融腐败指数.并形成报告。 这支中国第一次试图为金融业的腐败定量的指数显示:中国金融业的腐败指数为5.42(越接近10腐败程度越高):其中证券业的腐败指数最高.为7.26。 而在金融业的腐败中.清晰可见一个完整的链条。  相似文献   

11.
厦门远华案将当代中国的腐败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一个新的腐败名词:“制度性腐败”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 所谓“制度性腐败”.指的是某个地区的一些权贵通过权力性结伙的方式.利用已有的组织建成一个跨系统、跨行业,跨省市.实施境内外勾结.对社会财富实施疯狂掠夺的一种体系内的腐败。 “制度性腐败”的最主要特征就在于,腐败分子巧妙地利用共产党现行制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社会反腐法制史上,清朝防止群体性腐败法律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完善的内容,结构体系比较完整,具有提前抑制腐败圈的形成、瓦解已存在腐败圈的作用,是以控制社会关系为基本思路的防止群体性腐败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社会反腐法制史上,清朝防止群体性腐败法律制度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具有完善的内容,结构体系比较完整,具有提前抑制腐败圈的形成、瓦解已存在腐败圈的作用,是以控制社会关系为基本思路的防止群体性腐败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古代历史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规律《周易·既济》爻辞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说的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要发生的祸害,事先做出有效的防范。从治国安邦的角度看,腐败就是国家之大患,应时常预防和治理。虽然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都与腐败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制出现后,腐败就有了产生的条件和  相似文献   

15.
晚清警政建设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警察制度的引进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置身于晚清政局腐败的大环境下,很快走向腐败。其腐败表现在: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扰民滋事,警匪勾结,警察嫖、赌、毒,警察为贼,媚外,警容风纪差等几方面。晚清警察腐败对清廷警政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销蚀作用,使清末政局恶化程度向更深层次发展,对晚清及民国初年政局均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注重预防腐败,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仍然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长期性的艰巨任务。笔者多年来一直关注思考预防腐败、反腐倡廉工作,认为预防腐败应该着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人民群众监督举报腐败的新机制和体系,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如能解决,今后预防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明清时期,以及在19世纪的美国,均出现过腐败泛滥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的格局。但前者导致了这两个王朝的衰落,而后者则在后来逐渐遏制了政府官员腐败。历史证明,根治社会腐败的良方是民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腐败实际上是社会腐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折射,是经济、政治腐败现象侵蚀新闻界的结果;或者说,是新闻界吸纳社会腐败的产物。新闻腐败有三大表征:版面、节目的腐败,新闻从业人员的腐败和新闻管理的腐败。事例很多,业内外人均心知肚明。过去,对于新闻界的问题,有关方面不是没有重视,反对“有偿新闻”的斗争已进行了多年。除颁发了全国性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外,报业、广播电视业也相应出台了行业规定、规则、公约等。然而,从实际效果看是不尽人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国家最头痛也是最显眼的病灶。而最大的腐败是人事的腐败 人事腐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缺乏一个稳定而切实可行的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20.
信息腐败是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腐败相比,信息腐败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更加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和信息化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信息腐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