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平 《新闻爱好者》2008,(10):53-53
广播发展与社会经济变革、城市化水平提升有着必然联系.同时又与广播市场细分、频率专业化等发展变革有着密切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广播媒体在广电总局“2003年广播发展年”、“2004年产业化发展年”政策推动下。发展势头迅猛,新频率相继涌现,品牌节目和主持人影响力不断提升,显示了广播发展的强大势头和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2.
贠欣  严艳  李艳 《东南传播》2014,(5):95-97
文章针对国内旅游期刊的现状,阐述了大众型旅游期刊的概念,并借助数理统计、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等方法研究了我国大众型旅游期刊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大众型旅游期刊在时间上年际差异较大,呈现增速由快到慢的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分散,2012年地理集中指数为29.3,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三级分布规律,八大经济区域间基尼系数为0.91,区域分布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3.
<正>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传媒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体产业的环境正发生着深远的变化。在政策方面,江主席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政策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逐步发展成为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的区域经济结构,福建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随省内产业结构的逐步合理化而不断调整优化,但是总体上还是以粗放型为主,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目前福建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以增强外向型经济后劲,推动外向型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凯 《传媒观察》2002,(11):12-13
200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恢复较高速的增长和入世进程的加速,前两年陷于经营沼泽的经济报纸在市场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同时,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还涌现了一支以经济性内容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军,与传统报刊在低点切入市场后再稳步寻求发展机会不同的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21世纪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是我国政府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和亚太地缘关系的深刻变化出发,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区域发展倡议,意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谋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区域间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方法/过程] 从资源投入、服务产出和公众受益3个方面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选取2012年全国31个省份的统计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法测度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地区差异,利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从东至西依次递减,多数省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最大;在地理分布上呈现空间集聚和空间异质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然后,分别运用区位熵指数、Theil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对2003-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实证发现:①北京、浙江信息产业的发展分别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内起到了示范作用;②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地区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差异的根源。③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差异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以福建省建宁县为例。通过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的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人才流失的原因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人才为代表的各种基本生产要素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等客观因素.以及政策机制不完善、人才管理无序、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等因素。提出了包括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改革办学体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给予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等建议,多措并举应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人才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传媒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广电、报刊、互联网、户外等媒体既遵循着各自的发展规律不断向前,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政策、技术和资本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传媒产业经历了异彩纷呈的15年.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发展空间问题,直接关系着县市报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怎样去拓展县市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呢?我们的体会和做法是:抓住20世纪尾巴,伸出跃向21世纪的跳板,通过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拓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而促进报业和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区域之间差异拉大,发展较快和较慢的区域传媒都对自身现状不满,凸显的问题就是需要建设空间传递机制,要求形成更完备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一则实现传媒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协调发展,二则实现传媒业向它行业的渗透,人才、品牌、资本等要素在更广阔的社会范围内整合,实现传媒业增长的战略性突破,这是新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两岸经济文化全面对接融合是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社区正是文化、社会及经济交流融合的重要平台,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新生长点。鉴于此,文章以闽台为研究视角,具体分析了福建和台湾的社区文创产业发展状况和差异,进而总结了两地社区文创产业合作现状和局限性,以此探讨"一带一路"建设中两岸社区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区域间交往日益频繁。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这一领域的报道,应成为地市党报适应新形势,增强竞争力的题中应有之义。黄山日报近两年来在组织记者跨区域采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日益扩大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为地市党报实行跨区域采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行跨区域采访,首先要打破认识上存在的“旧框框”,即认为报道外地与地市报强调的地方特色无关甚至还有冲突。过去,常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保持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石超 《大观周刊》2012,(50):85-85
区域经济联系表现为经济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滇中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借助引力模型以及计量统计软件来测算滇中各地区相互之间联系的强度,然后再通过与长株潭城市圈、滇西城镇群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出滇中城市圈发展的劣势以及方向,并以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两年时间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全新时代。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新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江总书记在中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上批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经济时代换言之,可以说是多媒体化网络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广播电台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媒体之一,它有什么劣势和优势,在这样的时代如何  相似文献   

17.
媒介景观: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研究(2000-201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7,(11):2-9
凯文林区提出城市的意象观点,城市具有"可辨读性",在城市里,我们几乎所有感官同时运作,这些感知综合起来便成为城市的意象。李清志曾对1950-1990年代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进行专门研究,但21世纪以来台湾电影中的台北城市意象却未有专门研究。2000年以来,台湾电影在全球化浪潮、电影票房全面复兴、政党轮替引发本土精神回归、电影与城市营销和观光密切结合等背景下,形成了台北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城市意象。藉由2000年至今台湾电影中台北的城市意象,可研究分析21世纪以来的台湾电影记录了台北城市由西向东轴线翻转的城市记忆,建构了不同时间、空间的台北地景,将台北打造为具有人情味、温情和在地精神的特色城市,描绘了台北的都会环境,展现了台北的人文地图,构筑了关于台北城市的集体记忆与空间想象。  相似文献   

18.
将变异系数应用于农村信息化发展差异与均衡度定量评价,构造农村信息化区域均衡指数,分析我国区域间及区域内农村信息化发展差异及均衡度.  相似文献   

19.
对于福建省这样一个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省份来说,必须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对外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设、优化福建省外向型经济投资环境时,可以拟定以下框架把握福建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华社、中新社等媒体在时事新闻中播发了我国颁布的一系列清除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时事编辑面对众多的反腐类报道,在宣传运用法律武器严惩腐败的同时,还要大力宣传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政策的、思想的等各种有效的手段来进行综合治理的有效做法。结合笔者在处理时事稿件的体会,我认为,应当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