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奎 《大观周刊》2012,(34):259-25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创新能力已成为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一种能力,创新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被社会作为优质之才,它的核心便是创造性思维,于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越显重要,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前提与动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重点探究学生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的影响因素,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忠伟 《大观周刊》2013,(1):217-217
改进物理教学,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创新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终点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终点行为的经常任务。学生的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培养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只要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坚持不懈,一定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评价学生  相似文献   

3.
啜淑霞 《大观周刊》2011,(50):131-131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进行创造性的各种活动。语文教育是基础学科,也是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意识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小平 《大观周刊》2013,(10):310-310
现代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个体所处的环境,能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才能力。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中蒙语文是一门培育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武岐 《大观周刊》2011,(39):200-200
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初中物理教育中,注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为社会和高一级学校输送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初中物理教育之重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福祥 《大观周刊》2011,(2):149-149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数学思维的品质,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包桂英 《大观周刊》2013,(11):220-220
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具有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创造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如能适当根据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创新资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来设计教学,因势利导,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朱瑛 《大观周刊》2012,(1):158-158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化学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用化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通过化学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几.最方案,以期对化学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白玲 《大观周刊》2012,(3):253-253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需大批创新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新课改的特点改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要求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化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化学中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辩证统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的活动能力,发挥了化学中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化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细节,完整把握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化学创造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康阳锋 《大观周刊》2012,(23):203-204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现代高科技和人才的激烈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竞争,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对思维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要求很高,所以数学教学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赵君芝 《大观周刊》2012,(12):292-292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谢慧 《新闻世界》2014,(1):176-177
培养创新人才应具有的创新素质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也应努力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本文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初探,归纳出“问题式”、‘嚷旗式”、“自主互助式”等几种创新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王敏  于渊  尹少华 《大观周刊》2012,(31):198-198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个智者,每一个学校,都要爰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我们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的产物,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完全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也被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赵建芹 《大观周刊》2012,(25):259-259
英语学习的自身规律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要求我们以创新的思路改革英语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为此,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有关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活动任务化对开发创造比思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临芳 《大观周刊》2012,(30):211-211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存伟 《大观周刊》2011,(15):204-204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只有实施创新性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中专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中专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方式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和个人素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挑战能力及丰富知识结构,具有时代活力的人才。对于学生来讲,他们要从模仿中学会创造。创造教育的具体实施从根本上要依赖于教师。所以,创造教育对教师自身素质有以下要求:一、教师对教育过程中创造性培养的正确认识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意  相似文献   

20.
吴洪顺 《大观周刊》2013,(1):160-160
现在社会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摈弃被动接受,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养成创新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意识。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只是面对智商高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帅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一、贴近生活,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