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登会 《大观周刊》2012,(21):227-22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由以前的“主角”变成“导演”,  相似文献   

2.
罗俊 《大观周刊》2012,(34):386-386
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喝记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是绝对的“人到人”模式,教师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直观动态模拟地展示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杜江南 《大观周刊》2012,(22):148-14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前平 《大观周刊》2012,(15):276-276
在新一轮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理课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针对如何加强对地理教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周文明 《大观周刊》2012,(23):248-248
为了适应文科综合考,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变“教”课为“导”课,在教学中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同时落实“双基”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热点、焦点联系起来,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旺平 《大观周刊》2012,(43):316-316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有所回归,但是“肢解课文”“照本宣科”的语文教学模式依旧盛行。把一篇篇经典美文变成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把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的“机器”,自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唯有以提升语文素养为主,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经典文章之“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健全的语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过经典美文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骆书泽 《大观周刊》2012,(9):180-180
我们知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大都不愿意举手发言了。举手就意味着被老师叫起来“说话”,而孩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恰是一个十分注重自己在他人心中印象的年龄,所以,生怕别人说自己“假积极”。于是,在课堂上便形成了谁也不愿主动发言的局面,久而久之,自然会产生一种惧怕繁衍的心理。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听老师讲变成主动张口说话;由记录老师的答案变成阐述自己的观点;由看老师的“表演”变成站起来成为课堂的“主角”呢?  相似文献   

8.
蒋美丽 《大观周刊》2012,(52):132-132
任何学科的教学质量都跟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有关,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兴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刨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使学生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中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呢?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9.
蒋和平 《大观周刊》2011,(43):133-133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初中地理一直不为学生和家长重视,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很郁闷。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李锋 《大观周刊》2011,(2):34-34
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方法,为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是摆在每一位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舞台。课堂不能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在学生学习提高的过程中显得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斯琴 《大观周刊》2011,(10):181-181
新课程标准对以往旧的地理学科做了很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设了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王燕 《大观周刊》2012,(26):238-238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已经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地理信息,优化地理课堂结构,突破时空障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学活动.不断拓展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和信息修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全贵 《大观周刊》2012,(33):269-269
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在地理课堂上出现了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厌倦学习地理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这种不利于教学的局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地理教学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地理课上活,上出味道来。  相似文献   

14.
任向林 《大观周刊》2011,(45):106-106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阮灼华 《大观周刊》2012,(22):165-165,163
从近年中考改革来看.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从这个形趋势来看.利用“探究法”组织教学是很必要的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让“探究法”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启发学生探究、内化。  相似文献   

16.
毛华奋  张天霞 《图书馆杂志》2003,22(8):67-68,12
本文探讨“亚历山大数字地球典型”(以下简称ADEPT,原文全称为Alexandria Digital Earth ProtoType)在教育评估中的研究设计。作为与地理学科相关资料库的数字图书馆,ADEPT现正在洛杉矶和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本科生课堂上进行实例研究。本文介绍了数字图书馆在学校中的配置、信息技术在开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上的作用及对数字图书馆的总体评价,给出了全方位的研究设计,以及最新发展动向等。  相似文献   

17.
冉淑龙 《大观周刊》2011,(28):189-189
历史是“既成事实”,编辑历史教科书只能是“求真务实”.来不得半点虚假。也许是因为“历史必须真”在作怪,历史教学从来就是按教本把当时权威史家的“断言”(且中学教本常常是“独断言”)不折不扣地灌输给学生。正因为这样.历史作业天然就是机械抄袭。这种教学观念使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的“机器”.传统的“历史作业”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  相似文献   

18.
秦峰 《大观周刊》2011,(23):266-266
目前,广大语文课教师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己任,把语文课学习应有的广阔空间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教师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语文”的观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语文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全面实施素质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周鸿 《新闻界》2012,(2):74-76
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交叉型学科,学科性质和市场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广告“通才”、“全才”和“专才”,仅靠理论知识和2个月的实习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在大学四年的课堂学习中系统地、有计划地规划和引导,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训练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三巴 《大观周刊》2012,(7):211-2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所以教师应努力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活动教学在吸收了传统教学的优点的同时,还应融入任务型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完善英语学科教学体系,使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