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下乡对教学工作的调研中,听了部分老师讲的思想品德课,发现有的教师对思想品德教材不熟悉,教学目的不明,重点难点不清。有的教师教学方法死板,把思想品德课当语文课上,多种形式朗读,逐步分析,归纳中心,致使课文中的基本观点讲不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思想品德课是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陕甘宁青教材协作编写组根据思想…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因而近几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效果等产生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革新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讲授一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方式的主要缺陷是教师依靠语言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号的感官单一,学习效率不高。而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容易使教师成为教学中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难以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教好思想品德课,对初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高尚道德的培养,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使得思想品德课教学缺乏应有的生机,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教学生活化,是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也应是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正确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施和平 《考试周刊》2009,(19):202-203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其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教师进行空泛的理论说教,是一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对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有厌烦、逆反、排斥心理.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思想品德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带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是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思想品德课不好上,无论教师在讲台上怎样卖力去讲,学生就是无动于衷。笔者认为,要想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黄杰 《教师》2011,(6):94-95
随着课改的深入,初中政治课被替换成思想品德课,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并不感兴趣。经过分析及调查,笔者发现思想品德课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教师身上。经常有学生反映,大多数思想品德课内容生硬、枯燥乏味,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越听越没劲。甚至许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学得好还是差无所谓。  相似文献   

7.
桑玲英 《文教资料》2012,(8):179-180
初中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许多抽象的概念、深奥的理论,学生较难理解和把握。教师若要把抽象的政治理论讲得生动、形象,就要选用相关事例来辅助教学,于是事例教学就成了思想品德课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生活中的事例很多,什么样的事例能够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说服力,则需要教师在大量翔实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和提炼。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未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仍只管讲大道理和知识要点,使学生感觉到教学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明理、启智、导行功能不能发挥。那么如何才能讲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我觉得一定要注重新颖和有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人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尝试的。  相似文献   

9.
马文广 《教师》2014,(19):46-47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这种转变克服了死记硬背和简单再现的弊端。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思想品德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造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不高,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面临新的困境。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又将成为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要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体验到思想品德课的乐趣,激发起他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对于思想品德课,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观",还是教师的"教学观"都存在误区,直接阻碍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试图从教师的"教学观"入手,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刚教书时,老教师便给我介绍思想品德课的授课过程:导入→学习新课→明白事理→深化观点→导行。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导行是最重要的。学生的日常行为,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讲一套,行为又是另一套,则说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只停留在道德认知上。如何让学生在获得道德认知的同时产生良好的道德愿望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呢?一、跳出书本,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为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单纯地说道理、讲理论,学生作为听众,对这些理论耳熟能详,没有新鲜感,课堂上死气沉沉,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的欢迎,使得思品课的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健康的心理、文明的行为这种教学目的没能达到。而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参与,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与  相似文献   

14.
晏亲友 《考试周刊》2012,(46):138-138
学生的积极心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建构,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建构学生的积极心理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上使用情景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希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情景教学,使情景教学成为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作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望而止步,难以理解,再加上有的教师只是说教式地讲授一些条条框框,强硬灌,无疑会挫伤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情绪不高,滋生畏学的心理,这给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7.
小学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教师觉得难教,学生兴趣不大。从教师客观方面上讲,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从学生主观方面上讲,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思品课产生轻视心理;从家庭、社会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方面来看,家庭成员素质决定了思品的教育质量,一些素质不高的家长的言行和品德无形中影响学生,这些不良习惯极易造成孩子的童年阴影,乃至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扮演“教书匠”,更多的是发挥“教书”的功能而不是“育人”的功能。教材怎么讲,教师怎么教,教材讲多少,教师教多少,思想品德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使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法要因课放活,牢牢抓住学生的.睛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育人的根本指向。  相似文献   

19.
“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直接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方式往往是借助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向学生讲述某一个道理、教师把道理讲清讲好,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问题是有的教师没有把要讲的道理讲清楚,因而大大削弱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表现大致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王乾 《宁夏教育》2013,(3):51-51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旨在升华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活动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具体而有效的形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条条框框和书本上的知识要点。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变成教师、书本和课堂的奴隶,思想品德课被许多教师讲“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