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青青 《新闻窗》2011,(2):114-115
现如今.无处不在的通稿,给传媒业带来了莫名之困。市里召开重要会议,或者发生敏感事件,就有可能要求媒体发通稿。甚至一些企事业单位,动不动也说拟好了新闻通稿,要求按照通稿来发。每每遇到这些情况,新闻从业人员不禁感叹.地方新闻通稿是否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正新闻通稿,对于媒体人来说是个熟悉的词语,大凡有重要领导、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总能见到"通稿"的身影。应该说新闻通稿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通稿所提供信息的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所谓的"新闻通稿"是由信息发布者事先拟定好的对某一事件的报道,供新闻媒体在报道中使用。这种"通稿"通常是当地政府对于某件事情的信息通报、观点、态度以及自己采取的措施、做法等等。如果发布者仅仅是用"新闻通稿"进行信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新闻通稿在现代宣传氛围、传播环境,特别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中呈现出被"重用"、"滥用"、"活用"、"商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析。针对新闻通稿呈现出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某省会一家市报,报道省里的会议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和省报的报道一字不差,甚至标题和版面位置也一样。这些新闻还有一个特点——长,少的二三千字,多的五六千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了解,是由于省有关领导要求发“通稿”。领导同志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是想突出会议的重要性,强化读者的印象。其实,这只  相似文献   

5.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6.
近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活动安排和精简文件的意见》,其中规定,对市委书记、市长公务活动,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新闻通稿,文字稿一般不超过1000字,广州电视台全市新闻联播不超过2分钟;市委常委、副市长公务活动,由主办部门发新闻通稿,文字稿一般不超过500字,广州电视台全市新闻联播不超过1分钟。"  相似文献   

7.
最高法院新任院长周强近日称,各级法院要改变过去"一篇新闻通稿打天下"的做法,结合各类媒体不同的受众需求,把法院依法公开的信息、媒体关注的问题、公众的兴趣点三者结合起来(新华网6月4日)。所谓"新闻通稿",好处是"统一":口径统一,事实统一,提法统一,甚至标题、字数也统一。读者从各类媒体上看到的有关某个事件的报道,署名的记者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通稿,是由新华社播发的,重要的通稿也要求国内的媒体按规定发表的。这是常识。 而现在,我想不少新闻同行也会接触到另一种“通稿”,这就是记者在应邀出席一些会议或其他采访活动时,由主办单位率先准备好的一份稿子(一般情况还会和纪念品一并发给记者),人手一份。按说,这已是见惯不怪的事了。当然,作为主办单位事先准备一份稿子是无可厚非的,值得注意的是应邀出席会议的记者,好点的将“通稿”改头换面用,偷懒的干脆就照搬。这是很不正常的。以致同一“面孔”的消息反复在不同的媒体“亮相”,不仅助长了个别记者的懒惰行为,还…  相似文献   

9.
这种事让我碰到不是少有的几次:要材料——越来越多的年轻记者常在采访一些会议时,追着会议举办方的有关人员问"有没有材料"。这是"画面"。"画外音":没材料怎么报道?早先是为记者提供领导讲话稿,后来是发给记者"新闻参考稿",再后来就更直接和更干脆了,连"红包"带"新闻通稿"  相似文献   

1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针对我国新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依靠通稿等问题提出来的,并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如何将"走转改"常态化、建立长效机制,就成为许多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转改"不是一阵风,而应该是一种始终凝聚在心中的恒定新闻价值——为了真正把"走转改"精神落到实处,《承德晚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走转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迎难而上,努力破解会议报道改革创新的难题。 减篇幅,加信息量 改革创新会议报道,首先要控制会议报道的篇幅,严格限定字数。今年5月中旬,中央某直属机构在浙江开会,并拟好新闻通稿提供给省级媒体采用。我们拿到稿子后一看,将近1500字,  相似文献   

12.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13.
偷懒新闻大体分为两种: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照搬通讯员稿件和会议通稿,虽然难出彩,但至少是真实的;而把陈年旧闻重新包装或者把别的地方的新闻移植到本地来,这就涉嫌造假了,很显然,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伤害很大,是各报社深恶痛绝的一颗"雷".  相似文献   

14.
尽管新闻通稿从内容、形式、时效上都在与时俱进,有所改变,但出于新闻发布者的官员思维定势,新闻通稿本身行文还是相对呆板、拘谨、僵硬。随着传播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多渠道和公众知情权的不断扩大,某些地方的新闻通稿仍显得有些落伍,通稿不仅“不通”,有时还成为媒体记者的集体诟病,使得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棘手,带来舆论引导上的更大被动。  相似文献   

15.
高书华  于茜 《青年记者》2010,(18):19-19
偷懒新闻大体分为两种: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照搬通讯员稿件和会议通稿,虽然难出彩,但至少是真实的;而把陈年旧闻重新包装或者把别的地方的新闻移植到本地来,这就涉嫌造假了,很显然,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伤害很大,是各报社深恶痛绝的一颗"雷"。  相似文献   

16.
舒晴 《新闻实践》2012,(1):37-38
新闻发布会不仅是新闻发言人的舞台,同时也应该是记者的舞台。但一些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回单位后应付发稿,通篇是会议要求、某某领导指出等。这种冷冰冰的报道显现的突出问题,便是新闻的同质化。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互联兴起的传播环境下,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打通两个舆论场、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如何让时政新闻报道从模式化的宣传通稿中转变,实现新闻的"价值回归"?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官方微信订阅号"福建新闻联播"的探索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让时政新闻回归"新闻"、把领导回归成"人"、把新闻回归为"新"闻、让主流媒体回归为"媒体"这四个方面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18.
通稿的故事     
(一) 新闻的作用在社会上热起来之后,通稿,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新闻术语,突然地被许多人挂在了嘴上。公关公司为工厂、商店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企业概况一类材料上,会标明“新闻通稿”。有些领导写了或讲了有意义的内容,也会在稿子上加个批示说,建议报纸发个“通稿”。新华社记者在与报纸、电台记者一起外出采访,记者们和接受采访的东道主,也常常说,新华社发个“通稿”吧,我们各报好用……大家对通稿这个词使用得还不很准确。例如,都不清楚“通稿”这个简称的全称到底是什么;例如,都习惯从上下统一的政治权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通”字,例如……其实,通稿这个词,不光是个新闻专业术语,还更是一个新闻业里通讯社  相似文献   

19.
某省会一家市报,报道省里的会议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和省报的报道一字不差,甚至标题和版面位置也一样。这些新闻还有一个特点——长,少的二三千字,多的五六千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了解,是由于省有关领导要求发“通稿”。领导同志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能是想突出会议的重要性,强化读者的印象。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小报抄大报”,读者早已厌烦了。读者一再向这家市报提出意见,有的还用讽刺口吻提出:“你们两家报纸干脆合刊好了!”现在,我国报纸已形成多层次的结构,不同层次的报纸,读者对象、发行范围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尽管我们已经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多年,但不少地方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却往往变成了“通稿宣读会”。这时通稿不但没能传达应该有的信息,反而成为了被受众质疑乃至否定的话柄。长期使用通稿,还会造成记者的惰性和媒体本身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受损。一纸通稿,不仅不能使读者解决“为什么”的疑惑,有时连“是什么”也无法说清,更不要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层分析和解读了。这实际上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危机,也是新闻道德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