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法引渡制度有了重要发展。坚持条约前置原则的国家,也允许依据互惠原则开展引渡。双重犯罪原则出现例外规定,死刑不引渡成为基本原则,政治犯罪不引渡范围被限制。面对引渡规则的变化,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世界各国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犯罪提供了国际法依据,但回避了"死刑不引渡"问题,而该问题却是影响我国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的主要障碍.通过辨析"死刑不引渡"究竟是一项引渡原则还是一种法律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其他国际公约的规定,以期为我国顺利引渡外逃腐败犯罪分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引渡作为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国家间开展司法协作,打击跨国犯罪有重大意义。本就引渡的概念、引渡的规则、引渡存在的问题及我国的引渡现状等作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末以来,现代国际引渡制度相对于传统国际法上的引渡制度而言,已有了飞跃性的突破。但反观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却与现今的国际引渡制度存在不少距离和不足,文章在总结国际引渡制度新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出了我国《引渡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引渡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现代引渡制度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的基本原则,至今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国际社会不断出现新形势下,为适应打击跨国犯罪的需要,不少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已对传统引渡制度做出了变通规定,及我国颁布《引渡法》较晚,且与我国签订引渡条约的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为了有利于成功地实现引渡合作,对引渡制度新发展做了简要分析,并借鉴西方国家引渡制度对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以明确的条文形式编纂了条约解释的规则和方法。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研究也历来都是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条约解释的原则却鲜有学者论及。试以法律解释原则这一角度为切入点,对条约解释的原则这一理论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引渡制度主要包括:死刑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和双重犯罪原则等。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国际犯罪越来越暴力化、多元化,传统引渡制度难以适应国际社会不断发展和打击国际刑事犯罪的需要,其基本内容都得到了新的调整和发展。引渡制度的新发展对我国引渡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为国际法的新发展带来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比较研究各国对本国国民引渡问题的立场及确定国民身份时间节点的规定,结合我国国内法相关立场和我国有关引渡条约的规定,并考虑“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与各国宽松移民政策的综合作用和腐败犯罪罪犯参与投资移民的便利条件所导致的利用该原则遮避、减轻应有法律制裁的情势,提出对该原则加以修正的两种方案,即对“不引渡”本身或对确定国民身份的时间节点作出灵活规定,以期为我国有效惩治、打击腐败犯罪罪犯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引渡制度     
引渡制度是一项国际司法协助的重要制度,也是国家有效行使管辖权和制裁犯罪的重要保障.在国际法上,国家没有必须引渡的义务,引渡的法律依据应为含引渡条款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以及相关国内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的颁布施行,为中国国内有关机关处理中外之间的引渡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劫机罪性质的认定和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在引渡劫机犯领域的适用,目前各国在理论上存在着尖锐对立和分歧,在实践中具体作法也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些理论分歧,以便严厉惩治和有效制止劫机犯,本文提出应该确立一种划分政治犯罪与非政治犯罪的国际标准即“按比例的标准”。作者认为这种“按比例说”不失为解决劫机罪的定性以及政治犯不引渡原则的适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少杀、慎杀,可杀可不杀的坚决不杀”原则对死刑裁量没有限制作用,杀人要准、适用死刑要考虑社会影响的原则难以限制死刑的适用,纵向稳定、横向平衡原则可能导致死刑的滥用。为了有效限制死刑的适用,应确立“严格限制的报应刑原则”、“必须考虑的预防刑原则”、“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被全面考量原则”以及“一切合理怀疑被排除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死缓制度是我国的独创,它的理论基础是辩证的哲学理论和慎杀、少杀甚至不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观念.其有利于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发展和丰富刑事法学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司法领域内数起冤案的产生使得学界和舆论再次掀起了探讨司法改革的热潮,而死刑复核程序显然成为其中的焦点.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的价值、死刑核准权下放与收回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死刑核准权的收回将拉开以死刑复核程序改革为切入点的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待死刑的政策是"少杀、慎杀".1979年刑法典对死刑持非常谨慎的态度,除了在分则中极力控制死刑外,还有总则中对死刑的适用作了严格的限制.1997年刑法典除了在总则编中对死刑的适用对象作了更精确的表述,并对死缓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外,在分则编对可处死刑的罪种数量略有减少.但是我国死刑适用的范围客观地说是比较宽泛的,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中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6.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死刑的执行方式是死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死刑执行方式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死刑的执行方式经历了从野蛮、残酷到人道、文明的转变。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死刑执行方法逐步趋向人道。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地把“注射”纳入死刑执行方式之中,这标志着我国死刑执行制度正在不断地向人道化、文明化的方向发展。将死刑的执行方式作为切入点,以探寻完善我国的死刑执行制度之路径。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通过对世界各国死刑情况和我国目前死刑罪名使用情况的分析,指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杀人偿命"的复仇思想,目前的死刑罪名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家发展的需要的,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随着法制的进步和对人权保障思想越来越重视,死刑罪名在我国未来是极有可能被废除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法制的进程中 ,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却很不完善 ,部分死刑复核权却一直还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最高人民法院还没有收回的意图 ,为了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弊端 ,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下放的弊端 ,同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20.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从世界范围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厦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刑法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刑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