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批判性、阶级性、描述性三重视域对意识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的观念体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思想或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现实依赖性、实践性三大基本特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不仅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而且继续散发着巨大的理论魅力和当代价值——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以生动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当前文艺意识形态性问题的讨论应回到马克思恩格斯原典,首先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是如何论述的,有些什么观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才有统一的依据和标准。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论述有五个要点:文艺属于观念的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式;经济基础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最终根源,但不是惟一根源;文艺作为意识形态形式还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文艺是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同属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五个要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理论有待于我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把握。  相似文献   

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以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为文本结构,以反讽为主要修辞风格,对“世界历史”概念作了实践的批判性改造。“世界历史”是经由施蒂纳中介而来的意识形态语言,它颠倒反映着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与之相对,马克思恩格斯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基础重构的“世界历史”概念,客观地揭示了现代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是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发现。由此,马克思恩格斯既批判了唯心主义的“世界历史”观念,又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作为一个理论问题肇始于西方学术界。虽因阶级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而带有一定歪曲的成分,但其代表的理论倾向是真实的。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视角对马克思恩格斯关系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以及恢复马克思恩格斯各自思想的本来面目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从宏观层面看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从中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微观层面看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意识理论.这三个层面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 三个方面.基于上述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历史发展的研究,其方法论原则是,立足宏观整体,注重中观核心,准确把握微观基础,从总体上全方位考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陈振明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7.
1846年初,马克思恩格斯对正在写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了结构调整。这次调整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一次实质性升华,没有这次升华,也就没有现在的第一卷第一章,亦即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比较系统的正面阐述,因此深刻地理解这次调整,对于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这次调整的全部文本就体现在广松所说的大束手稿和小束手稿中,本文重点论述小束手稿的形成及其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章所强调的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及其反讽表述看,"世界历史"观念颠倒地反映着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世界市场理论历史和具体地呈现出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由于误读了"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论性质,所以"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是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9.
审美意识形态论放弃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论的批判性与列宁意识形态论的阶级斗争性,将审美意识形态解释为反映经济基础的一种上层建筑,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却又未能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建构系统理论,这就造成审美意识形态论不仅在具体表述上时常出现理路混乱,而且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与理论价值。因此,审美意识形态论是一个已经完成历史使命,应该放弃的命题,不可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至今,经历了160多年的社会变迁,其基本属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有些模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阶级性向民族性发展,历史性中突出时代的召唤,灌输性向渗透性发展,在"一元"与"多元"的意识形态联系中突出"一元"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1932年首次公开发表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意味的哲学思想。然而,通过深入到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语境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语境的分析.就会发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总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中,使用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多次使用“灌输”概念,并首次提出了向无产阶级灌输科学理论的思想;在长期的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及对象;在对各国人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开启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也深刻影响着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他文本中对意识形态本质作了重要阐述,由对"虚假意识"的批判,到意识形态的经济根源性、阶级性分析,再到"商品拜物教",都反映了他们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认识。这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立场,自觉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正确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属于高频词汇,对其内涵及特征的准确把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把钥匙。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意识形态是由意识形式聚合成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的、产生于社会存在但具有独立运动特征的虚假意识。意识形态由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构成,具有虚假性、公共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梁赞诺夫在领导MEGA1编辑出版工程的过程中,搜集到了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其中就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然而,正是围绕着这部手稿,古斯塔夫·迈尔掀起了一场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之"发现"的学术争论,矛头直指梁赞诺夫。通过对这桩历史公案的文献学考察,我们认为,梁赞诺夫搜集、拯救包括《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在内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他的这一历史功绩绝不能被忽视甚至否定。  相似文献   

16.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年对东方社会理论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探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意识形态概念曾经历过一个中性化的转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确实在否定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但依据他们关于意识形态产生和存在条件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只不过基本规定不同,所谓“中性化”问题就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问题;列宁在并不知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贬斥性用法的情况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思想史的角度也并不存在所谓“中性化”的过程.毋宁说,这一过程本身只是不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正在发生的社会运动进行探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对"共同体"理论进行了科学系统的阐述,从人的自由解放的角度区分了真正的和虚幻的两类性质不同的共同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方面个人与共同体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体现为二者的对立,从而表现出这种共同体的虚幻性;另一方面,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虚幻共同体只是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特定情况下,意识形态是其主体对社会存在的虚幻反映。这除了社会关系本身的颠倒之外,还源自社会统治力量及意识形态阶层独特的精神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做过系统说明,为我们自觉理解意识形态现象给出了解蔽的钥匙。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阶级社会中,作为代表统治阶级意志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主要体现于其概念、本质和功能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