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石雕师傅。苏格拉底很小时,有一次见到父亲在雕一只石狮,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话!教师就是学生心灵的雕刻师。学生,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差的学生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天赋理性和内在力量,让学生从蒙昧中醒来。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卢沟桥住了四、五年了,从来也没见过卢沟桥上的石狮子。今天,妈妈答应带我去卢沟桥看石狮子。 一走上这座古老的石桥,我就惊奇地发现,桥栏杆上雕刻着许许多多的石狮子,真是数也数不清啊!这些石狮子光溜溜的。妈妈说:"你能数一下这些狮子吗?"我出于好奇,痛快地答应下来,我从桥头的第一只石狮子开始数起,一、二、三……这些狮子可真不好数,有的看似一个,但在狮子的怀  相似文献   

3.
2000年,文化部命名广东澄海,福建漳州芗城区、石狮蚶江镇为"中国民间灯谜之乡".三大谜乡集中于闽南和粤东.从漳州、泉州、汕头三地之间的历史渊源、地理位置和文化风情等方面看,灯谜文化有其互相影响和互相融合的关系.本文探讨构建闽粤灯谜文化带可行性及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晋绅院"是徽县江洛镇的民间古建筑,其建筑格局、房屋结构、装饰风格独特别致,主体建筑雕饰精美,无论砖雕、木雕、脊兽还是门口的石狮,无不体现了浓厚的晋商文化特色。砖木构件上的人物装饰图案,内容丰富、雕工精美。晋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所追求的"诚实守信、儒贾并行"经营理念在"晋绅院"人物雕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闽南传统建筑古朴、俏丽,在空间营造、建筑装饰上透露出浓厚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精美繁复,其即将流逝的画、雕、剪粘、堆砌等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为我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课程将美术融入到闽南地域文化生活探究之中,用美术的方式传播闽南传统建筑艺术,在探究过程中感受闽南传统建筑中的人文精神,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及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根据泉州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龙舟竞渡的风俗备受闽南人的欢迎与热爱,龙舟文化与闽南结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闽南龙舟文化。龙舟文化彰显了闽南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拼搏进取、挑战自我之精神。龙舟文化对闽南精神的重塑起着重要的影响,它强化了闽南人的爱国之情,塑造了大团队意识,诉求了"商"、"义"并行的和谐理念。在当代,龙舟文化促进了闽南精神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3650个阶梯     
<正>这个地方出了很多有名的石匠,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师傅。那年师傅的石艺厂接了许多活儿,需要很多帮手来完成工作,于是师傅才同意收下他这个看起来资质很差的徒弟。别人几天能学会的技巧,他却要花几个礼拜才能领会,但他没有放弃。他喜欢与石头打交道,因为他从小就被师傅雕刻的精美绝伦的石狮子吸引了,他的理想就是今生要做一个可以与师傅做的石狮子相媲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布袋戏是台湾流传已久的一项民族文化,在闽南,或者是一些流行闽南文化的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精美玲珑的木偶戏向来不缺少喜爱它的观众.尤其是在祖辈、父辈那些个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木偶戏成了一种最为普及的戏曲样式,可谓是街知巷闻.本文对布袋戏的发展现状予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志东 《教学随笔》2015,(4):166+165
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狮子     
寺前有四十四个石狮子,寺后树上结了四十四个涩柿子。四十四个石狮子不吃  相似文献   

12.
零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石碣村的村民多一半都是石匠,靠的就是石碣山漫山遍野的石头。少年阿满和父亲就住在石碣村。如今房地产业兴旺,需要大量石材,一批批的石商接踵而来,把石碣村的其他产业也带火了。阿满的父亲作为一个老石匠,手艺很棒,接的都是刻石碑、石狮子这样的高级活儿。要说阿满家的日子本该过得挺红火,父亲的工作虽然累,但是收入高,母亲在家缝补浆  相似文献   

1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让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的优秀和特点。闽南语是我国重要的方言之一,是体现闽南乡情、亲情的语言工具。"闽南童谣"产生于闽南这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里。多少年来,勤劳勇敢的闽南人民,用心灵和智慧创编和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闽南童谣占有一定的比例,成为我们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班幼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认为你的孩子不懂事,那他只是在“沉睡”着。父母没有理由焦躁,更没有理由失望。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一天,他问正在雕刻一头小石狮子的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说:“看!以这头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小苏格拉底似乎不明白,父亲给他解释说“: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苏格拉底父亲深刻的教导,不仅启发了苏格拉底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还启蒙了后来的许多教育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将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领域,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了解闽南特色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园所视觉环境的创设开始,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择取闽南文化中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事物  相似文献   

16.
闽南族群源于中原,成于闽南,走向世界。闽南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的"和"、"礼"、"义"、"易",打造"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山海交融"的精神,弘扬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包容力、统合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7.
北宋年间,沧州城外有一座庙宇,年久失修,一天山门坍塌,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滚进了附近的一条河中。几年后,和尚重建山门,想起还有一对石狮子留在河里,于是雇船到河下游去打捞,寻了十余里,终无所获。感到很奇怪。这时,一位老船工路过这里,问明石狮子沉没的经过,便叫打捞者到上游去找,果然很快在上游三里外的河底找到了那两个石狮子。众人叹服老船工的指引,便探问缘由。老船工说:“石狮子很重,沉入河底后,河水难以冲动它,却把石狮子上面的泥沙带走了。天长日久,石狮子受水冲击的那一头形成了一个凹坑,坑越冲越大,当坑的深度超过石狮子的一半时,石…  相似文献   

18.
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笔者开展了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题研究。惠安方言文化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而独特。作为闽南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被誉为"语言的活化石"的闽南(惠安)方言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本文结合实践,从惠安方言文化概述、开发策略与利用实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惠安闽南语方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来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相似文献   

19.
正在闽南文化古镇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有一所拥有12年办学历史的民办学校,在2013年的高考中,本一率达37.27%,本科率高达90.04%,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晋江市子江中学。子江中学以学校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立足点,弘扬"博文约礼、格物致知"的精神,创新民办德育模式,走慈善办学之道路,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实践、会合作、会创新"的综  相似文献   

20.
对闽南红砖古厝考察,从人文、形式、寓意三方面来分析红砖古厝的材料、结构和装饰等客观美及其蕴含的智慧、心理特质等主观因素,意在促进闽南古厝"古为今用"的研究与应用,以保护闽南建筑文化,延续闽南建筑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