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推敲》是一篇介绍诗人贾岛如何仔细斟酌诗句的一个动人故事。“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是贾岛写的《题李凝幽居》中的一句话 ,他为用推字还是敲字反复琢磨 ,连骑毛驴走路时也在做推门敲门的动作 ,以至于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他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韩愈 ,韩愈认为用敲字好 ,贾岛遂改为敲字。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 ,感悟推敲两字到底哪一字更为妥贴 ,这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位老师巧妙地把辩论赛引进了课堂中 ,她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 :贾岛遇到了韩愈 ,他是如何把事情经过告诉韩愈的?谁愿意做贾岛上台表演?(学生顿时脸…  相似文献   

2.
“推敲”的故事是一个难于证明其真假的故事,但“推敲”二字在原诗中的更替却使贾岛背叛了本性;如果故事是不真实的,则是后世文人迫使贾岛背叛了本性.从而通过贾岛使中国古代文人背叛了本性。  相似文献   

3.
《推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根据"推敲"这段佳话改编的课文,写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和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推""敲"二字的故事。《推敲》教学除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感悟贾岛这个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联系文本,品悟诗中"推""敲"二字的秘妙之处,明晰"推敲"语言文字的方法,结合积累词语提升学生"推敲"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刘公嘉话》记载:贾岛首次进京赶考,一天在驴上作了这样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想用“推”这个字。又想用“敲”这个字。反复思虑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于是在驴上吟咏起来,并不断地作手势比划着。走着走着,恰巧遇上了当时吏部任上的京兆尹大文学家韩愈。在韩愈面前,贾岛如实将驴上作诗的经过进行了详细的陈述。  相似文献   

5.
学习了《咬文嚼字》,许多师生可能还沉浸在“推”和“敲”选哪个字好的深长思考中。朱先生说,“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贾岛当时显然知道,但为什么还是难以取舍呢?而韩愈这位文苑巨擘炼字高手经过长考,为他这一“用字的难处”作了一个取舍,并得到普遍认同。可是韩愈是怎么想的文章却不接着直接解说清楚,是不是朱先生也弄不清贾岛无法确定哪个字好的道理呢?  相似文献   

6.
贾岛“推敲”故事纯系后人创作。但为何选定贾,为何用“推”、“敲”二字作素材,均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7,(9)
【教材依据】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课。【设计理念】《推敲》这篇课文主要讲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对千古流行的"推敲"典故中选择"敲"字提出了质疑。不管是韩愈还是朱光潜,都给贾岛的这首诗下了"推无声而敲有声"和"推无人而敲有人"这两个预设的前提,抛开我们的思维定式,这两个前提都可以推翻。去掉思维的定势,似乎"推"更符合诗歌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招数指津】有两个经典的例子,一个是贾岛“僧推月下门”被韩愈一锤定音为“僧敲月下门”,另一个例子是王安石绞尽脑汁,换词数次,才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敲定,这两个例子都成为文坛炼字佳话。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语言使用中,离不开语句的表达,而词语则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段落、篇章的基础材料。因此,词语运用得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文字的魅力,往往在一字之中尽可体现,而一些以一字之妙传神的佳话至今仍为我们所乐道。贾岛的“推敲”故事一直被大家传为美谈。当时贾岛正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将“推”改成“敲”,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于是韩愈和他探讨起来,最终确定用“敲”字,“推敲”二…  相似文献   

11.
张献珍 《宁夏教育》2011,(10):46-46
写好作文不光靠的是灵性和天赋,还要靠作者的耐性和毅力。写好作文贵在改上。古今中外的好文章大都是作者经过多次修改改出来的精华。《红楼梦》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它却是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结晶,而不是他一挥而就的杰作。诗人贾岛为了修改好"僧推月下门"的诗句,在马上做"推敲"姿势,撞上了大文豪韩愈,得到韩愈的点拨,便有了"僧敲月下门"的佳句,也流传下了诗文创作史上的"推敲"佳话。  相似文献   

12.
《推敲》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第5、6、7自然段讲的就是贾岛与韩愈推敲诗句的过程。两次教学,我分别进行了以下的处理。第一次教学:感受人物形象目标定位:进入故事情境,读好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形象;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平时的作文中自觉地推敲字词。  相似文献   

13.
徐军 《中学教研》2002,(12):30-31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唐代诗人贾岛所写的名句,相传贾岛写诗时对用“敲”还是用“推”字好犹豫不定,骑在马上反复思考,正撞上了大诗人韩愈的马车,韩愈问清情况后,认为还是“敲”好,因为  相似文献   

14.
近日,有幸观摩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推敲》一课。贾老师儒雅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学智慧,自不待言。听贾老师的课,我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一、开放的课堂《推敲》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反复斟酌诗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但它凸现的文化底蕴却是  相似文献   

15.
《寻隐者不遇》和《夜宿山寺》是唐代优秀的山水诗,描写的都是祖国山水的奇情壮彩。其诗清新俊逸,韵味隽永,倾注了诗人的浓情厚意,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寻隐者不遇》的作者贾岛,字浪仙,范阳(今北京市附近)人。贾岛青年时曾作过和尚,号无本,后受韩愈的影响而还俗。大家熟悉的“推敲”典故,就是出自他以诗谒韩愈的故事。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苦吟诗人”,历史上曾把他和同时代的诗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先生在《咬嚼字》一(高语二册)中阐明了“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并“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推敲”的典故最早当见于唐人韦绚撰《刘公嘉话录》(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又见于五代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宋人计有功《唐诗记事》、阮阅《诗话总龟》。阮阅之言最为简洁:  相似文献   

17.
贾岛改诗     
贾岛是唐朝有名的诗僧,韩愈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作家。因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名句,引出一段二人推敲诗句的文坛佳话。贾岛的原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2)
1故事播讲站唐代诗人贾岛,一日骑驴上京城,路上为诗句中的一个字在苦吟。这两句诗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他拿不定主意,便在驴上用手比画。沉吟之间,撞上韩愈出行的马队。韩愈听说后,立马良久,劝贾岛用“敲”字。所以后人写作文要锤炼语句,都说:“推敲推敲。”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以说是炼字的典范。没有艰苦的付出就没有震烁千古的华章!大凡成功的作文都拥有美丽非凡的语言。没有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想写出出彩的文章是很难的。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诗意、鲜活、灵动。缺乏文采的文…  相似文献   

19.
时间:唐朝人物:贾岛(刘毅轩饰)、韩愈(朱晏民饰)、百姓(陈文倩等饰)、差人甲(祝玉扬饰)、差人乙(陈映璨饰)。道具:1.贾岛、韩愈等人的衣服。2.毛驴一头(纸糊)。3.官轿(纸糊)。布景:1.长安郊外,李凝家门前。2.长安大街。旁白:唐朝时期,有两位诗人:一位叫贾岛,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另一位叫韩愈,在长安城里做官。他们之间因为一首小诗里面的一个字,传唱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这是怎么回事呢?请看课本剧《推敲》。第一幕[布景1:长安郊外]贾岛:(骑着毛驴出场,边走边说)我叫贾岛,法号无本,要去拜访朋友李凝。天色已晚,我得抓紧时间赶路(做…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之中.我们务必要领会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文学故事.并吸收这种态度与精神.使双方均能攻坚克难,在教与学的环节中有所突破,实现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