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支持,而融资效率问题一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桎梏.本文通过构建投入产出、企业内外部融资环境变量指标评价体系,以创业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2015-2019年财务数据进行整理研究,利用DEA-Tobit模型对企业融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纯技术效率更能影响融资效率,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同质环境下,内部融资环境变量、企业资产总额、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和有利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流动负债率上升会降低融资效率;外部融资环境变量科技经费投入和经济水平对企业融资效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03,(7):45-45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很快,厉无畏把这样的势头归结为中小企业发展五度空间的日益扩大。他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市场好比一个箩筐,箩筐里的大石头是大企业,小石头和沙子则是小企业,随着大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大石头也越来越大,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蒙慧 《大众科技》2008,(3):127-129
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对滞后于大企业,因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如何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进行探索,借助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帮助中小企业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创造高绩效的组织、有效地配置人员、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加速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广东中小企业创新现状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社会效益和企业成长等四个维度建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和分析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实施效果,并从扩大创新基金规模、优化基金结构和资助方式、完善基金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创新基金的使用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成了未来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基于2011—2019年我国工业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构建了Tobit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聚集和企业规模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产业聚集还是企业规模都可以有效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三大区域都可以通过工业产业聚集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只有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优势来提高能源效率;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单阈值效应,当聚集程度超过阈值,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对能源效率并没有明显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4年深市中小板中的165家科技型企业数据为研究依据,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构建融资约束指数,在Richardson投资支出模型改进的基础上测度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效率,并对融资约束对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效率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非效率RD投资主要源于RD投资不足;RD投资不足企业融资约束的加剧会降低其RD投资效率,RD投资过度企业融资约束的客观存在可有效缓解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提高其RD投资效率;较好的财务能力能够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国有性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RD投资效率较低;规模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更高的RD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云贵 《大众科技》2012,(5):106-107,100
由于目前市场发电用煤供应紧张,各电厂普遍面临煤种变化大,实际燃用煤质较设计煤种变化较大,直接导致锅炉效率下降,电厂整体经济性下降。同时各发电企业为提升企业经济性、提高企业效益,积极寻求更加合适的新煤源,通过积极和经济的技术改造适应煤质变化。结合茂名热电厂200MW机组掺烧印尼煤的情况从运行实际出发,分析解决了由于煤质不稳定或者煤质偏离设计煤质及锅炉设计上的缺陷对锅炉的正常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12):84-88
基于构建的融资效率计算模型,采用全国425家制造类非上市中小企业20032009年财务数据进行动态因子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提出影响融资效率的六个组合因素。研究发现,企业自身素质和主营业务情况影响较大;企业盈利能力、短期外源债务资金来源及其规模与流动性、企业偿债能力影响一般;商业信用融资成本影响不显著。全面分析了非上市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科技金融政策的作用机理,并借鉴不同层面的创新效率评价范式,构建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天津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政策投入的具体量化,并利用DEA-BCC模型对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但迫于规模约束,投入冗余情况较为严重,尚未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导致企业整体创新效率水平低下;随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推进,企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相比传统行业而言,处于新兴行业的企业资源利用水平更优;国有控股背景的企业在整体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生存分析-以湖南省工业企业为样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湖南省1998-2007年新成立的54573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下的工业中小企业数据具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主要的研究方法为生命表方法和加速失效时间模型等生存分析方法。研究主要发现:我国湖南省地区中小企业死亡危险随时间呈"U"型关系,企业在成立9.5年左右时死亡危险开始增大;企业原始规模、企业所在行业的行业规模以及工业增加值率、销售利润率与产值利税率三个效率指标都与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行业成长、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生存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垄断企业的生存状况更好,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较差,区域集聚地区中小企业具有更大的死亡危险;利率对中小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基于城市层面的GDP增长率对中小企业生存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私营企业,湖南省地区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生存表现更差。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化管理的中小企业人才聚集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影响了人才聚集效应的发挥,制约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潜力。在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打破传统人才定义,将人才以虚拟角色为单位进行划分,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复合虚拟角色,最终实现虚拟人才的功能实体化,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扩大企业人才规模,使之达到并超过实现人才聚集效应的最低规模要求,进而通过对虚拟人才的管理、激励,实现人才聚集效应,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以2009年30家上市钢铁企业作为样本,研究了钢铁企业规模同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较规模而言钢铁企业组织管理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实证结果基础上,通过对规模经济性的深入辨析,提出:①管理和技术是钢铁企业获取规模经济性的关键要素;②钢铁企业合理规模边界的划定需要同时考虑企业自身的要素禀赋及外部市场条件;③不当的企业规模扩张会成为产业规模经济获取的障碍,相关政策需放松单纯的规模强调,鼓励有利于效率的产业重新配置,以实现合理规模和有效规模基础上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四川农业规模效率的两阶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要素规模的扩大与农业的生产效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的农业规模与其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先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对四川的农业进行规模效率的实证分析;再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四川省农业规模效率的主要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面积和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的变化与规模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机械总动力的变化与规模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阐述企业规模和企业产出间关系相关理论的发展,指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从衡量企业创新产出的标准出发,分析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受到人们重视的原因。并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深入揭示我国企业规模同其创新产出总量间的正向关系,但对创新产出更加科学的测度方法也证实中小企业在创新效率及部分行业创新产出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通过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对自主创新产生了不同的经济效应。在对收入分配前后消费者需求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及运用全国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与自主创新之间存在着"倒U型"曲线关系,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创新水平的提高,但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则将抑制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收入不平等提高了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而后者所引致的创新产品需求规模的扩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动力;第三,收入不平等抑制了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得低收入阶层对创新产品难以形成有效需求,市场规模的缩小则降低了自主创新水平;第四,收入分配改革中的"提低"和"扩中"策略能够有效地培育创新产品的市场规模,因而更有利于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8-2017年《北京市统计年鉴》和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北京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鉴》的数据为样本,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北京市2008-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研究和分析了重点产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结果表明:在技术进步视角下,第三产业最具竞争力,第一产业具有较弱的产业竞争力;在纯技术效率视角下,第一产业由于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导致管理混乱、企业效率降低;在规模效率视角下,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对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等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发展第三产业时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和营业规模。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匡兴华  吴鸣 《科学学研究》2004,22(5):513-516
作为知识型企业的主要投入品,知识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无限复制性、极易变通性,改变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和规律,使知识型企业具有了新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文章通过知识型企业与工业行企业的对比分析,给出了知识型企业新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形式,并对由此导致的知识型企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进行了说明,最后认为知识型企业应该立足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8.
以中小企业或传统产业的经营策略来说,因为经济规模小、资金不足、人才匮乏,且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并不顺利。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起飞时期也出现过“高速增长的大企业与落后的中小企业的经济双重结构”的矛盾。但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大量存在,几乎都占本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  相似文献   

19.
孙红芹 《内江科技》1994,15(4):36-38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创造名牌在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意义,纷纷制定创造名牌的目标和规划,认真研究创造名牌的策略,精心组织名牌战略的实施,努力创造一代名牌。但在实施名牌战略中,众多的中小企业面对大企业、大公司雄厚的资金、技术、规模、实力优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尽管作  相似文献   

20.
规模扩张与收缩:国际企业发展新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企业发展,表现出规模扩张和规模收缩相互交织的特点,即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并存。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购并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则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