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难点解析]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加深:《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争夺加剧,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俄国,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地区。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直接干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清政府传统的"羁縻"政策已无法达到"驭夷"的目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逐渐推行了一种新的制夷政策,即"以民制夷"政策。这一政策于林则徐发动民众反抗英国侵略开始,伴随战争进程而不断发展,到广州拒入城运动取得胜利而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清末外务部之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外务部自设立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其自身就一直处于不断嬗变的过程之中。通过清末官制改革,外务部自身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适应了近代外交的要求,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魏光焘担任云贵总督时期,云南中外交涉繁杂。面对出现的教案、界务和铁路交涉,魏光焘均以保全中国利权为主旨,在中外谈判中尽力与之抗争,尽管有些问题并未获得成功,但毕竟对于外国列强的侵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史学界就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与中国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原因进行对比研究,展开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同志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得利于近代亚洲第一次民族运动的高潮,这场运动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与干涉,客观上对倒幕维新的成功给予了种种的支援,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欧美列强虎视眈眈的险恶环境中进行的,国际环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维新”与“变法”的成败。也有同志认  相似文献   

6.
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铁路利权是其扩大势力范围的一个最重要步骤.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后,它们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到资本输出为主,即除了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外,还必须争夺资本的投资地;除了一般经济权利的攫得外,还加上势力范围的划分,而铁路权的夺取又是帝国主义争夺投资地盘或势力范围最首要的一个步骤.从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在我国攫夺铁路利权的各种事实中,我们可以认识下列各点:首先,通过对铁路修筑  相似文献   

7.
民办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周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民办高校诞生于晚清中华民族救亡图强的运动中。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宗教、灌输侵略者的政治思想,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面对衰微的国运和列强的疯狂侵略,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洋务派人士发起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运动,一批新式洋务学堂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8.
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没有近代市政机构,近代化的市政机构是夹杂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涌入中国的,它同时具有先进性和侵略性.在清末新政前中国自主意义的市政机构已经开始零星地出现,而清末新政中警政、自开商埠和地方自治的实施推动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市政机构的大规模出现.  相似文献   

9.
京汉路的赎回是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标志性成就。邮传部对京汉路的回收十分重视,持续努力,终得将之赎回。其中的主权意义,十分重大。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成就背后所隐藏的问题,那就是代价。在今天看来,不计代价的利权回收运动并不可取,学界一味对之颂肯,是缺乏理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后,由服式变革引发的利权外溢问题日益严重。为维护本国经济发展,以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为契机,学界发起学堂操衣用土布行动。在官方与民间合力推动下,学界行动转化为官、民共同参与的仿制替代活动。倡用土货运动也蓬勃展开。同时,社会在发展土货问题上国家意识日渐增强。以1911年5月苏州学界发起组织推广国货公社为标志,清末国货运动正式兴起。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纷纷对我边疆地区进行侵略。有的用武力直接霸占我边疆领土,有的则在侵占我国邻邦后利用这些国家为跳板对我边疆地区进行侵略。英国企图通过缅甸侵略我国云南,是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阴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侵略,为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铁路、矿山的争夺日趋激烈,中国人民收回利权的斗争也逐步推向高潮。其中,河南人民反对英国福公司的斗争,是一场有广泛社会阶层参加的规模较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场斗争和全国各地收回利权运动相呼应,推动着辛亥革命的到来。本文拟对这场斗争作一考察,从一个侧面透视辛亥革命前的河南社会。英国殖民者垄断河南矿业的野心  相似文献   

13.
在外有列强侵略、内有农民运动的险恶情境中,洋务运动为维护清朝统治展开了一场自救运动。作为地主阶级,他们不可能超越阶级局限而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法律影响着社会,但法律本质上又是回应社会的一种结果,其内容与作用受社会的制约。清末的刑法改制是在因列强的侵略而被迫进入近代以后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回应,如果说法律与近代社会的脱节是清末刑法改制基本原因的话,那么捍卫皇权则是法律变革的直接动因。法律改制导致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法律理念与制度规则,《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近代化的标志,但它又可以说是简单移植西方法律的结果而与中国的“本土资源”相差甚远,这样的法律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与社会的脱节。清末刑法改制中的法律与社会的互动考察对出箭由图确&南1锄脚肿.建;夸南当者生漆刻确直呆  相似文献   

15.
清末白话文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文学改良运动,还是清末各种政治派别对自己思想言论的宣传运动。试图从清末各种政治派别的国家、国民观入手,解析不同政治派别运用白话文对民众在思想领域的争夺,从而探讨清末这场运动教育层面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互保”是在义和团运动发展到高潮,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和侵略的条件下,以刘绅一、张之洞为首的东南督抚与以英国为主的帝国主义列强,出于各自的需要而相互利用的产物。“东南互保”活动虽然是一场本质上体现清末的妥协、退让政策的政治赌博,但在妥协、退让中也蕴含着一种抗争和抵制。评价“东南互保”应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不应否认其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谢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学者。其著作大致可分为游记、政治、经济三大类,共170万言。特点在于:是清末至民初时期的当代史;对东西列强侵略中国高度重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对贪官污吏和军阀危国殃民的痛恨。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蔡锷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并积极探寻反帝救国的途径,提出了一系列反帝爱国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当时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美国颁布了一系列针对华工的排华政策,作为回应,中国国内民众在商人阶层的领导下发起了一场空前的抵制美货运动。传统民族主义的分析认为这场运动是民族主义觉醒的良好表现,抵货运动也可以看作是国内民众对清末社会格局嬗变的回应。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市民群体逐渐兴起,不同阶层的市民群体在抵货运动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话语意识,作为市民群体成长的标志,在抵货运动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受列强威逼,先后开放数十个口岸。开埠通商对中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发展经济,引进西方科技文化,又可能开门揖盗,给列强侵略中国提供便利条件。在通商口岸中,租界与治外法权是最具象征意义的存在。列强利用租界及其市政当局,干涉中国司法行政,严重侵犯中国主权,是近代通商口岸的通病。如何兼顾通商与维权,取开埠之利而避其弊,成为近代国人思考的重大问题。在这方面,宁波作了积极尝试。开埠过程中,宁波当局自定章程,坚持不设租界,在采取措施促进通商贸易的同时,将已由外国人管理的巡捕房收回自办,体现了鲜明的对外开放和抵制列强侵略的民族主义意识。"宁波模式"不仅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新开口岸的仿效楷模,对今日改革开放中有效处理对外通商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关系也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