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力量.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培养主体上,重学校轻行业企业;在培养目标上,重形式轻内涵;在培养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范式上,重教书轻育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发生了转向,培养目标从单一导向转向多元发展、培养内容从"双基论"转向"核心素养"、培养范式从"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实践家".基于此,从积极心理学研究视角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追寻职业意义,树立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意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兼顾情感和智力培养;增加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反思实践家;建立积极保障制度,促进主体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为"国重"),是中职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规模定位仅次于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中职学校.本文以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为例,就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创建"国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对策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三语"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实验,是民族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民族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是新世纪培养民族创新人才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三语"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研究的目标、内容、实践操作方法,分析介绍了实验三年多来取得的科研效益、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支撑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通过梳理"双师型"教师的政策嬗变,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实践困境,提出"双导师、双岗位、双晋升"的"三双共培"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学再现世界"命题源远流长,有多种表述形式,当下受到后现代语境的挑战.新世纪文论两种主要的因应策略是重释"再现"与重释"现实(世界)".它们都及时吸纳进后现代思想的元素,但也有模糊不清和意义矛盾的地方,根源在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深刻断裂及其调和的困难.本文主张运用"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世界"内涵的细分化,并提出"文学表现世界"的命题,进而阐述其合理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论证<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广(庵)即景联句诗中所用"三尺"典故源自禅宗二祖慧可立雪齐腰、断臂求法的故事,从而对"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的诗句含意进行了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从国际视角评价美国数学改革障碍"报告(以下简称"改革障碍"报告)针对"数理"和"算法"教学的选择争议,评析了美国数学教育改革的五大障碍,从中提炼了关于美国数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诊断性建议.本文将其与我国数学教学的特色和长处相对比,提出了三个教育隐喻,一是跨国教学的一致性趋势;二是教育的学科发展问题和什么是"好"的教学标准问题;三是教师培训的学科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具有三重主题意蕴:优化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大学的权责关系,实现大学外部治理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优化大学治理中各利益相关人的权责关系,实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规范大学内外治理模式中各治理主体的行为,实现大学内外部治理模式运行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作为对三重主题的回应,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则必然应该有三重路径选择--建构基于绩效协议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大学伙伴关系;建构共治型的大学各利益相关人的权责关系;塑造官僚科层制中的"结果导向"与"顾客驱动"的组织气质。  相似文献   

9.
曹阳飞 《文教资料》2009,(21):128-129
中共八大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但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经验主义,八大路线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迷雾;受"军事共产主义"生活经验的影响,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陷入理想主义的误区:新中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环境诱发了争于求成的"赶超思想"等原因,中共八大路线发生了中断.探究其原因,对更好地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红  陈陟 《教育与经济》2021,37(6):38-43,61
本文基于"内卷化"的基本要义和关键特征,分析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内卷化"现象以及"双减"政策所能起到"破卷"作用的内在逻辑和路径.文章指出义务教育发生内卷化的三个关键原因:教育的窄化与隔离、教育资源的过度叠加、效用假象的误导.内卷下的教育呈现出"华丽而苍白""复杂而单调"的教育样态,表面繁华的背后是内涵的缺失,其实质是对教育改革的柔性抵抗,其危害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停滞."双减"政策发挥效能首先就要"破卷",遵循破卷逻辑,发挥"破卷"功能,令教育回归健康而有内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