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僧诗是整个唐诗中特殊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唐佛教兴盛、诗歌繁荣,并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其主要创作的诗僧主要出现于中晚唐的江南地区,有着士和僧人的双重人格。唐代僧诗以其独特的学品格对唐诗的繁荣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梵志诗是来自民间土壤的白话诗,它以广阔的社会内容、通俗的语言表达在唐五代诗中独树一帜。以唐代诗僧王梵志的诗为基本语料,对流行于唐五代民间的口语俚词从语义角度进行描写和分析,可初步展现唐五代俗语词的个中面貌。  相似文献   

3.
寒山是继王梵志之后影响最大的唐代白话诗人,"他的劝世化俗诗与王梵志诗的俚俗风格十分接近"寒山诗"语带诙谐而意严实严肃,外似平易而内藏机锋",寒山诗的用韵可归纳为二十四个韵部,其中只有八个韵部同王力先生"隋——中唐音系"的韵部相同,这可能同寒山诗多用俚俗口语有关。  相似文献   

4.
唐代隐逸诗僧寒山曾流传诗作三百余首,佛理禅机贯穿始终,赋予其诗意蕴悠远玄妙,气质超凡脱尘,风格清新脱俗。寒山诗因其特色迥异独行于世,尤其在美国风行一时,影响深远。斯奈德寓禅宗情愫于个人创作风格之中,从其生态思想出发,选译了寒山诗二十四首。综观其译作,禅宗生态美学思想氤氲其间,这种以"禅"解诗的译文,纵然与原诗之"禅"难免不失偏颇,然却已是别有洞天。  相似文献   

5.
仇惠 《文教资料》2009,(18):19-20
唐代诗僧王梵志继承魏晋以来通俗诗的优良传统,以生动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唐诗一派新风,成为唐代通俗诗派的先驱和代表.王梵志多将"贫困与富贵"、"生存与死亡"等社会性的命题,或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神色表情等生活化的事物进行对比,不仅深化了诗歌主题及人物形象,同时也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立场.本文对王梵志诗中是如何具体运用"对比"这一表现手法的问题作了着重分析,并兼谈王诗通过采用"对比"手法所达到的艺术功用.  相似文献   

6.
查明昊 《家教指南》2003,(3):100-104
前人在论述王梵志与寒山诗歌时 ,对翻著袜法未有提及 ,并以寒山体笼统地指称寒山整个诗歌的特色。其实 ,翻著袜法这一手法直接开启了唐代僧俗文人的创作 ,导引了宋代诗人所常用的翻案法。寒山体专就寒山诗表现禅悟之类诗歌而言的。寒山诗是诗僧文学中通俗诗风向清雅诗风回归的中介 ,回归原因之一就是唐代禅风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杜甫旅居陇右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主要包括一些遣兴咏怀诗、边塞山水诗和咏物诗,陇右诗无论同唐代其他诗歌相比还是与其前期作品相比,都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是其诗歌创作生涯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僧中,初以王梵志声名最著,影响最大。本文试从王梵志的僧诗中分析其对待生死、财富、名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僧中,初以王梵志声名最著,影响最大。本文试从王梵志的僧诗中分析其对待生死、财富、名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1.
皎然之所以成为诗歌史上以"诗僧"命名僧人诗歌创作群体的第一人,归因于他僧人本位的身份意识.这种身份意识突出的表现在皎然的诗歌理想、诗歌创作和诗学著作中,蕴含着其处于唐代三教争衡和禅宗内部宗派分化的历史背景之下,立足僧人本位对诗、禅关系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对"诗僧"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助益之功,诗僧的创作更是为"诗唐"增添了别样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诗情与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诗人,诗僧们不能回避诗歌的本质要素--情,而作为僧人,他们的创作又要引人见"性",但"情"与"性"对佛教修行者来说势如水火,因此诗僧经常处于诗情与道性的矛盾之中,僧诗的合法性也成为唐代教内外讨论的热点."诗情"与"道性"之间的张力,在僧诗题材的选取、物象的创设、意境的营构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文教资料》2009,(35):6-7
王昌龄是盛唐杰出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除了历来为人称道的边塞诗、女性题材诗以外,由于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他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独特的视角.鲜明的个性特征、浓重的自我色彩及强烈的感伤情绪,在唐代送别诗中别具特色,也是唐诗中少有的佳作。  相似文献   

16.
唐末诗僧皎然想给诗歌创作树立一个理想的艺术准则,于是创作了《诗式》,使之能“庶几有益于诗教”,能使“无天机者坐致天机”,但是《诗式》对谢灵运的诗歌评价与对唐代诗人的评价存在着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白话诗人王梵志唐代就被称为“菩萨示化”(冯翊子《桂苑丛谈·史遗》),现代也有研究者称他为佛教诗人。这当然很不准确,因为王梵志诗的精华恰恰是那大量现实性很强的世俗作品。但是不可否认,佛教思想确实也是王梵志诗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诗作大多是表现天堂地狱、因果报应的迷信观念,反映了唐代下层社会的思想意识中,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声诗是一门集乐、舞、声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到了宋代,唐代歌诗之法逐渐不传,音乐与诗歌创作逐步分离,它不再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了,而这项任务由大量的词来充当。于是大量的脱离了音乐的纯文学创作的诗歌出现了,音乐对诗歌创作有着内在的规定性。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分离对唐、宋诗风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皎然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僧和诗歌理论家,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诗式》一书,不仅总结了唐代诗学理论,还对诗学精神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成为唐代甚至整个诗歌史上一部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的重要诗学论著,对后世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堪可与《文心雕龙》相媲美的诗学论著,学界研究却显得十分落寞,既有研究成果只着重其中一般的诗格诗法研究,且大多集中于小篇幅的论文,  相似文献   

20.
张静华 《海外英语》2020,(7):154-155
寒山诗在故土诗坛上未留下经典地位,却在20世纪初东渡日本,后西行远游,经文化交融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寄予.该文着重探讨美国现代诗人史奈德译介中国寒山诗在译语文化历史环境下译者独特的寒山情怀,翻译的"创作"取向和创作的源泉.史奈德与寒山诗你我相遇、超越时空,写入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