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当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地方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做股东,日常的典当经营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并不精通,处理典当业务非常随便。王氏族人见此情景,都认为有机可乘,不约而同地把家中一些无用的东西拿来典当。并且过高地估定价格,伙什又不敢得罪他们,寿苎也心不在焉,不加阻拦。就这样,没过两个月,典当的资金就被诈骗得差不多了,一家资金充足的当铺破产了。…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把受骗叫作“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地区有一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了,就把资金存入当铺作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营业事务全交给一个名叫寿苎的年轻人来主持。寿苎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后,王氏选外人主持业务,自己做股东。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寿苎(zhù)的人主持着当铺业务,寿苎酷爱读书,喜欢校刻书籍,对生意  相似文献   

4.
上当     
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西。清朝末年,清河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  相似文献   

5.
<正>"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可后来人们把受骗叫作"上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这么一个故事:清朝末年,清河有一个大户人家姓王,世代经营当铺,家大业大生意兴隆。生活富裕了,各房的族人开始懒于经营,都把资金存入当铺做入股的股东,日常的典当事务全交  相似文献   

6.
“上当”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名词,它的原意为去当铺典当东西。 相传,清时有家姓王的富户,在城里开了一家当铺,生意很红火。但王家各房族人都不愿经营此业,就另选外人主持业务,自己做股东。到了清朝光绪年间,一个叫寿蒙的人主持着当铺业务。此人是个读书人,并不精心于业务。王氏族人贪图眼前利益,都从家中拿出一些闲置物品,到自家当铺来典当,并自定高价。当铺伙计见是自家股东,只能如数付钱。时间长了,当铺原本充盈的家底渐渐所剩无几,只得宣告破产。当时人们为此编了一句顺口溜:“王族自上当,自家当铺自己当。” 后经长期流传…  相似文献   

7.
“上当”原指去当铺典当东西,可后来人们把受骗叫作“上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8.
马金江 《河南教育》2004,(12):48-49
人们常把受骗叫做“上当”。其实“上当”的原意是指到当铺去典当东两。  相似文献   

9.
话说乾(qián)隆(lón)皇帝来到了江苏通州,看到这里繁华热闹的景象,命随从快快准备笔墨纸砚(yàn),大笔一挥,写下: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可是下联一时却想不出来了,便把这事儿放在一边。一天,乾隆皇帝又带着几个随从上街游玩。他发现通州这个地方虽不大,当铺却不少,一个挨一个,生意红火,进进出出,尽是典当东西或到里面购买便宜货的人。一个随从说:“老爷,这是什么地方?”另一个随从说:“傻瓜,这都不懂?当然是当铺了。”“那当铺是干什么用的?”“当东西呀!你这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不和你说了。”乾隆皇帝听了他们的对话,禁不住双手…  相似文献   

10.
据说,在旧社会,典当是生活无着的穷人们糊口活命的最后一招了;把仅有的家当裹巴裹巴,往当铺高高的柜台上一递,心惊胆颤地等着看货先生给价.而不管你典当的东西质地、款式如何优秀,看货先生的评价都是千篇一律:鼠啃虫咬、掉毛缺领老羊皮袄一件……写大洋伍毛!爱当不当,反正就这价钱.  相似文献   

11.
此外,诬蔑巴黎公社在社会方面立法也是凡尔赛分子的工作之一,这方面有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他们对于取消面包工人夜班制的法令(4月24日公布)是这样评论的:可恨的巴黎人早晨再也吃不到软面包了,他们被迫吃硬面包;第二个例子是他们对于把典当给当铺的东西归还给巴黎市民的法令是这样评论的:这个法令使穷人更穷了,因为这些穷人再也不能典当自己的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典当行     
昔日,"当铺"是穷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把自已值钱的东西低价变卖.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典当"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人们应急融资的新渠道.典当行也将迎来新一轮投资热潮.  相似文献   

13.
当铺     
“你去当吧!你去当吧,我不去!”“好,我去,我就愿意进当铺,进当铺我一点也不怕,理直气壮。”新做起来的我的棉袍,一次还没有穿,就跟着我进当铺去了!在当铺门口稍微徘徊了一下,想起出门时郎华要的价目——非两元不当。包袱送到柜台上,我是仰着脸,伸着腰,用脚尖站起来送上去的,真不晓得当铺为什么摆起这么高的柜台!那戴帽头的人翻着衣裳看,还不等他问,我就说了:“两块钱。”他一定觉得我太不合理,不然怎么连看我一眼也没看,就把东西卷起来,他把包袱仿佛要丢在我的头上,十分不耐烦的样子。“两块钱不行,那么,多少钱呢?”“多少钱不要。”他摇摇…  相似文献   

14.
校园幽默     
绝妙对联语文老师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征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只有一人对得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时一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这有何难,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  相似文献   

15.
逗你乐     
对联语文老师在台上讲解对联,举例说:“从前某报社曾公开征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的下联,结果投稿信件很多,有一句对的很好,就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时一位调皮的学生突然叫道:“男学生女学生男女学生生男女。”  相似文献   

16.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是乾隆皇帝南巡驻通州时,联系通州地名出的上联,没想到才思敏捷的纪晓岚马上以“东西”对“南北”方位,以“当铺”对“通州”地名,对出了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君臣共创一千古佳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岳飞墓前的一幅对联,对比地将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民族英雄奉于忠勇谱上,也将奸佞之臣永远地钉于耻辱柱上。通过以上两幅对联,我们形象地理解了对联这种文学形式。对联(又叫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  相似文献   

17.
东栅的民俗馆很多,可以按门票上的介绍慢慢寻找。有收藏民间各式精美木床的江南百床馆;有雕刻渔樵耕读、梅兰竹菊、龙凤呈祥的木雕馆;有旧时人家去典当东西的当铺;还有著名作家茅盾的故居,故居对面就是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18.
好心情当铺     
过年了,小白兔嘟嘟去镇上的海皮爷爷家做客。海皮爷爷开着一间当铺。嘟嘟在家的时候曾经问爸爸什么是当铺,爸爸这样跟嘟嘟解释:"穷困的人有时候会把属于自己的某样东西拿到当铺里,从当铺老  相似文献   

19.
一、结合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启发想像1.抓住较为概括的句子启发想像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概括抽象 ,理解语言文字 ,需要跟具体事物联系起来 ,才能深入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如在教《三味书屋》一课中鲁迅“天天奔走于当铺之间”这句话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于”“之间”“奔走”这些词的意思。接着 ,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连起来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想像这句话所描绘的忙碌、艰辛的具体情境 :鲁迅急急忙忙地赶到当铺去 ,当掉东西拿到钱以后 ,又急急忙忙地赶到药铺去买药 ,把药送到家里 ,然后赶到私塾来读书。如果 ,当铺里拿到的钱还…  相似文献   

20.
六册语文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词和句的训练,连句成段、概括段意的训练;七册在此基础上,以句、段的训练为重点向以篇的训练为重点过渡。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还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抓好“段”的教学 第七册语文教学除应完成相应的识字任务(163个)外,重点应放在“段”的教学上,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能力。 1.关于字、词、句的训练。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会了使用工具书,因此,在进行字、词教学时,应以自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字典,词典并联系课文理解字义词义的能力。 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是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四年级的学生还应作为重点。如《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首先让学生了解“当铺”的含义,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了解:当时鲁迅家境困难,没有钱给父亲买药治病,所以每天上学之前,他母亲总是找点家里的东西,要他拿到当铺去典当,换了钱到药铺去买药,然后到书塾去读书,天天如此,这也是他迟到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