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音对立到宋元时期进一步消失;重纽的三等、四等韵的区别,原因在于来源不同,因此这两类字到了后代也走向不同的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
考察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中重纽反切的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以及重纽字作反切上字的情形,发现胡三省音注中重纽A、B类不互相用作反切上字,重纽A、B类都与唇、牙、喉音字以外的三等韵关系密切,而且胡注中重纽B类字与一等韵、二等韵、四等韵也有混切现象。胡三省力求恪守《广韵》的重组韵的区别特征,但也透露出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共同语的实际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静 《现代语文》2006,(12):124-124
《广韵韵图》(以下简称《韵图》)是方孝岳先生在对《广韵》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完全依据《广韵》中的反切、音系而拟定的等韵图.他把广韵学与等韵学融为一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广韵》,掌握等韵原理等问题的一个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重纽问题的研究一直是音韵学研究的一大难题。本文分别就重纽研究中的三个焦点问题简要地进行了论述:一是到底那些韵系存在重纽,除传统八韵系的观点外,各家的看法不尽相同;二是重纽韵舌齿音的归类,在用系联反切下字的方法难以解决的情况下,日本学者提出的“类相关”理论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是重纽韵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语音事实。  相似文献   

5.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中一个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所谓重纽,是指在同一个韵中的喉、牙、唇、音字反切上有对立,中古韵图分别列在三、四等的一种语音现象。《史记正义》中的重纽出现在支、脂、仙、宵、盐、等几个韵系中,这在同时期的语音材料中已算得上是分布广泛的了。因此,《史记正义》为我们研究重纽这一重要而复杂的语音现象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资料。张守节氏长于地理,精通音韵,积三十余年时间撰成《史记正义》(以下简称《正义》)三十卷,自宋人以“三家注”合刻行世后,多所散佚,已远非原书面貌,诚为可惜。本文音切从商务百纳本《史记》(1958)和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1985)两书中辑得。  相似文献   

6.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汉译《法华经》三种不同时期的陀罗尼译音材料进行梵汉对勘,得出了三个时期大致的韵母系统,并得出了中古汉语语音的特点:1.重纽三四等韵有别,重纽三等韵对译顶音,可能有特殊的读音;2.二等韵和三等韵在对译上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特殊的读音;3.《广韵》的一些韵,有合流的倾向;4.三等韵虽对译没有介音的梵音,但不表示其丢失i介音。  相似文献   

8.
重纽研究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也是至今悬而未决的问题。老一辈的学者如清代的陈澧、章太炎、黄侃,近代的陆志韦、董同和、周法高、李荣、邵荣芬、李新魁等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奠定了重纽研究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张琨、潘悟云、郑张尚芳、薛凤生、刘广和、竺家宁、王硕荃等新一代的学者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掀起了研究的新热潮。在国外,有坂秀世等一大批汉学家对此也多有涉及。然而时至今天,重纽问题特别是韵类对立和韵值构拟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才拙,对重纽问题也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只想就前修…  相似文献   

9.
清浊是中古汉语声纽的一个重要音素,也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唐以前谈音韵者对清浊的分析却是含混的,或以为清浊是声势的弇侈,或以为是韵的等呼。宋人始以清浊言声纽,《切韵指掌图》卷首列《三十六字母引类清浊图》,《韵会举要》则有纯清、次清、纯浊、次浊等名目。清  相似文献   

10.
运用重纽研究类相关法对玄应《一切经音义》中重纽韵的舌齿音作切情况进行考察,可以发现章组、精组、来母与重纽四等唇牙喉音关系密切,知组、庄组与重纽三等唇牙喉音关系密切。这一研究结果可与黄笑山对《切韵》中重纽韵的研究结果相印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韩愈古体诗用韵与《广韵》“同用独用”规定作对比,观察到二者在韵类的分合上有一定差异,认为韩愈古诗用韵较《广韵》更宽。  相似文献   

12.
张金泉 《家教指南》2001,(1):151-160
1989年敦煌莫高窟B59窟发现了古韵书《排字韵》二叶。此韵书不见载,与《广韵》等比勘,当为唐五代以后的韵书。《排字韵》残存二叶52行,分韵依稀106部,是《广韵》略本之一种,并以《广韵》作了校补。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颜师古《汉书注》音切声韵分别系联后考察师古韵类开合口和重纽的性质,认为师古音切韵类开合关系相当一致,唇音字不分开合;师古音切喉牙唇音重纽韵在反切下字上无对应关系,不能用师古的反切下字定被切字属于寅A类或寅B类重纽韵字。  相似文献   

14.
本依曾运乾先生正韵、变韵之说,分析了《广韵》变韵与《韵镜》排列等次的关系,认为《韵镜》中的独立二等韵是《广韵》变韵之侈音;独立三等韵是《广韵》变韵之弇音。  相似文献   

15.
重纽问题是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对重纽问题的解答不仅成为衡量整个中古音研究成果的标尺,而且对上古音及近代音及等韵学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前贤时哲对重纽韵系中舌齿音之归属的检讨,对今后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广韵》、《集韵》小韵异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韵》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广韵》是《切韵》最重要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集韵》是(《广韵》的官修增订本,成书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集韵》距(《广韵》的成书虽只有31年,但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二书所收小韵进行了考察,发现(《集韵》新增小韵676个,同时合并、转移和删除了(《广韵》的一些小韵。这些变动说明(《广韵》的音系是因循守旧的,而(《集韵》具有革新精神,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音在北宋初年的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陈澧考证韵类的基本条例、分析条例和补充条例,还不能必然得出“韵类考”中所示的三百一十一个韵类,在这三个条例之外,陈澧应该还采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研究《广韵》韵类。  相似文献   

18.
一、说明《广韵》行世以后,由于它是官修的韵书,收字又多,遂广泛流传开来,陆法言《切韵》及以前的韵书,遂逐渐亡佚.宋代以后,《切韵》就不再见于公私著录,大约宋代已亡佚了.而《广韵》卷首又明明写着陆法言撰本;刘臻、颜之推等八人同撰集,长孙讷言笺注,关亮、薛峋、王仁煦、祝尚丘、孙愐等增加字,于是一般人遂以为《广韵》的语音系统和《切韵》完全一样,不过《广韵》增加了一些韵  相似文献   

19.
《广韵》颁行31年之后又出现一部大型官修韵书《集韵》.二者虽处同一朝代,时间相隔不远,但在收字归韵、编写体例以及反映出的语音特征却表现出相异之处.作者从韵类的角度入手,通过《集韵》与《广韵》韵类的对比,揭示《集韵》在收字归韵上的某些特征,并初步探讨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前代文献中的反切相较,对《广韵》一书中的错乱反切下字加以辩正,从中窥见唐宋时期咸、凡两韵的音近关系,看到《广韵》博采隋唐韵书和字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