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被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原因主要有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自身稳定性、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劳动力市场发展滞后等,变被动适应为主动适应的措施是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早期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联系薄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二者之间逐渐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当代美国劳动力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表现为劳动力在不同产业和职业间流动,表现为技能需求方式发生了变化,更深刻的是表现为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市场的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当代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主要是由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劳动力的数量需求推动的。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量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期,普通高等教育也进一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并且伴随着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高等教育应该变被动的就业教育为主动的创业教育,满足大学生在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足和发展的需要.在崭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教育市场存在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劳动力市场已在逐步开始发挥着调节人才或使劳动力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功能;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正谋求与劳动力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传统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培育和建立高等教育市场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市场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市场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王善迈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与此相应,中国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也将从计划行政配置转向劳动力市场配置。作为高层次劳动力培养的高等教育必须在招生数量...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探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扩张,在缓解民众旺盛的教育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与教育过度发展的潜在危机和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吻合,专科教育没能形成特色以及就业市场的条块分割。本文认为,主动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达到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平衡,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突出专科人才培养的特色,增强不可替代性;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能够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需要调整的客观背景,其次讨论了劳动力市场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对策,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美国高校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推动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协同发展:实施基于工作的学习范式,为学生提供获得和保住工作以及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帮助学生毕业后向劳动力市场过渡;强化对学生进行市场化技能教育,并将其融入课程设计与专业建设;拓展成人的高等继续教育,增加对劳动力发展的参与;基于未来工作的性质和特征,确定未来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据此重构美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市场需要的产物,经营和管理并重是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民办高校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必须在生源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充分发挥自主经营的优势;同时,确立科学、系统、全面、民主的管理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使经营与管理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趋势。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是抬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向市场调节转化的趋势。商品经济观念对市场的思考已经或正在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高校作为提供知识、教育服务、培训劳动力的机构,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在高度商品化的社会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同样必须进入市场,积极参与竞争,向社会“开放”,出售其独特“商品”,即走向市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主要面临以下五大市场:①生源市场(或教育需求市场);②科技服务市场;③劳动力市场;④信息市场;⑤商品经济市场。这五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质量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因此,要从以下方面加强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衔接:采取“订单式”培养,与企业联合办学;依据劳动力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握劳动力市场动向,实重视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生物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专业设置盲目、专业特色缺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钩、人才外流严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未能很好地衔接等,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希望能为改变我国生物技术专业的办学现状、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办学水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毛峰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5):105-107,110
目前,我国旅游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混乱、教学质量不高、人才供需错位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旅游高等教育要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与产业对接,就必须紧扣市场需求,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4.
面对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围绕"职业化、区域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建设,就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物流人才的输出机构,高校的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物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从分析我国高校物流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偏离度入手,指出当前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规模小、人才产出率低、人才层次低、人才素质与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在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物流专业招生人数的基础上,提出扩大物流专业招生数,尤其物流管理、加工贸易等相关专业;提高物流人才产出效率;建立"物流实训基地"等建议来推动两者的匹配,为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储备合标准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的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单一的高等教育结构,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其规格与类型却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致使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对部分高等院校实行改革、改组和改制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市场对高职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带来了高职物流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高职物流人才“不好用”和“相对过剩”的问题.这主要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缘故。在分析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专业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郭海燕 《高教论坛》2007,(4):46-48,26
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是通才型人才需求趋缓,"知识存量型"人才过剩;实践性、复合型人才紧缺;"求职难"与"求才难"的状况并存.在市场需求作用下,加强实践性和复合性教育是高等教育应对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宽容学生对知识的多重选择,培养个性化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的根本准则.推行双原制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则是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地质人才需求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绚 《中国地质教育》2008,17(3):112-116
本文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背景,分析了当前社会的矿业形势对地质人才需求迫切的状况,并通过一个模拟“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模型图”来说明地质人才短缺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这种人才短缺是如何愈演愈烈的。最后在上述分析论证下,提出通过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实现职工教育培训等方式,改变地质人才短缺和断层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论北京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高等教育已有相当规模,但在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观,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北京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相协调,人才供给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协调,研发功能要与市场经济建设相协调,运行及管理体制要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及竞争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