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词语,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扣住文眼,走进依依惜别之境1.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课文描写了哪几个送别场景?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依依惜别)【意图":看景藏情""举杯话别""目送吟诗"三个场景组成送别的全过程,展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依依惜别之情"是文本的基调。扣住这个文眼,学生就能不断深入感受离别之情,让"依依惜别之情"在孩子的心田荡漾。】二、互动探究,研读三个送别场景  相似文献   

3.
【目标预设】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流程】课前放送别音乐。一、词语再读,链接古诗1.朗读词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黄鹤楼送别》,今天我们再来读读(贴题,学生读题)。对这些词语还有印象吗?谁来读读?  相似文献   

4.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文章饱含别情,诗文情真意切,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5.
孙瑛  柯玉蕾 《贵州教育》2008,(23):24-25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课文表达方法,并仿写。【教学重点、难点】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奠定赞赏"奇松"基调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昂扬向上的感情。2.了解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抒对白杨礼赞之情的语句。2.整理并理解文中与白杨树有关的四字短语。【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词语积累。课前同学们预习课文时整理了白杨树的四字词语,这些典雅的四字词语是西北高原的白杨树留给作者茅盾先生的印象。请大家齐声朗读(PPT):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饱含感情地诵渎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称的来历,根据课文内容,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之情.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知、体会蝴蝶谷的美.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境,感悟文章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学生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读熟了课文,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还记得吗?(课件出示词语)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六.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乡村的风光及生活,激发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表达清楚地介绍乡村生活或景物. 教学重点:运用在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之情真实、清楚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11.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盛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点睛之笔,表达的是诗人对好友孟浩然的依恋、眷恋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足盛唐另一诗派--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结尾之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武判官离别后的无限依恋、怅惘之情.  相似文献   

12.
【目标预设】 1,有感惰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13.
●李少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陈荒煤已被广玉兰诱人的幽香所吸引,对广玉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喜爱之情,那么除此之外,广玉兰还有什么令作者对它情有独衷呢?二、精读2~5节1.请大家打…  相似文献   

14.
知识目标: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学习几个难记字。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了解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镇的发展与变化,体会作者对小镇的早晨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学习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画出文中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了解孟浩然其人及诗作风格。2.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探究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3.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名心退尽道心生,迷津空有羡鱼情是后人对孟浩然的评价。人们  相似文献   

16.
教学重点、难点: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预设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设置悬念1.师: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亲人”。(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有救命之恩的……)2.揭题:亲人(齐读课题)师设疑: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激起情感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2.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向老师、同学请教。3.全班交流。课文…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北大荒的秋天》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作者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宜以诵读为主,通过充分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炼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根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1.布置预习…  相似文献   

19.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课文诗文互照,以“情”为主线贯串全文,表达了李白、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 2.学习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并通过典型事例、生活片断、人物言行以及从不同角度去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3.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学习作者语言准确、细致、简练的特点,培养辨析关键词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本单元是新学期的起始单元。又是本册课本的重点教学单元,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课本都有简要的说明,这是在教学上应当也值得花气力的。 2.对于初一同学来说,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生词、重要词语和关健词语是至关重要的。这是阅读课文的第一步,教学中要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