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能够引发全民追剧热潮,离不开一个好剧本.编剧周梅森对原著主要进行了如下改编:增加了大量的生活性剧情,并穿插到查案的情节中,使叙事节奏有张有驰;增添或修改了部分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合理;在一些关键场景中,对人物的对白进行精心打磨或重新设计,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奠定了基础.这些改编适应了小说与电视剧在传播媒介、表现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其经验和技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已有一年多,在众多关于新《红楼梦》的讨论中,笔者选择从电视剧中的文化元素来分析。本文共三节,第一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的"梦幻结构"分析,梦是中国的文化之一,对《红楼梦》中"梦"的改编可看出导演在剧中对文化元素的处理;第二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人物形象看电视剧拍摄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是新《红楼梦》电视剧中的中国文化分析。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能为名著翻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琨 《传媒》2018,(6):74-76
影视改编是影视创作的重要形式,2015年的"小戏骨"系列古典名著改编作品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小戏骨红楼梦》最具有代表性.为此,笔者从该剧剧情编排、人物诠释和语言运用几个方面分析了该剧改编成功的因素,以期为当前的影视创作提供新的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马攀可 《东南传播》2012,(7):129-13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对外传播中古典小说虽然凭借体裁优势吸引了一部分国外读者,但是存在着翻译困难、优秀译本少等问题,并且古典小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传播存在差异。优秀译者的欠缺以及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不力成为阻碍古典小说对外传播的两个关键性因素,而培养优秀译者、普及中华文化成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是西方的一部著名的戏剧文学,在经过了我国影视艺术家的创作之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国内外的文化、社会背景在主客观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一些改编剧中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剧本更改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国大多数的国外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本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显然也发生在其他国家改编我国文学名著作品中。本文讨论的文学作品与其影像化作品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这部经典所蕴含的为人修养的普适性真理,对于现代干部的修养问题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力图揭示此主题之核心。  相似文献   

8.
《大观周刊》2006,(35):16-17
“胡玫?……” 如果上街随便拉住一个观众。马上向他说起这名字,被问者很可能会眼前一懵并且非常陌生;可只要我再一改口提及新近筹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雍正王朝》或者《汉武大帝》。被问者可能又会眼前一亮.然后说:“噢!想起来了……是个女导演?” 就是这个女导演。已经热播过的两部大戏无论《雍正王朝》还是《汉武大帝》播出之后都反响强烈而且争议巨大。可一到这时.胡玫又会主动躲到幕后,安安静静地观察、关注所有观众的反应。当她接任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关注时,媒体上又恰恰最难找到她的踪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韩阳 《出版参考》2006,(11X):10-10
本刊讯 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秀活动近日在各大分赛区陆续启动。11月16日,一部由权威红学专家撰写的系统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普及性读物——《话说〈红楼梦〉中人》由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崇文书局出版并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销售。  相似文献   

10.
三百年来,关于小红帽的故事不断地被言说,其中,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童话《小红帽》流传最为广泛;电子媒介出现后,众多导演将其改编成影视作品,为《小红帽》增添了新的魅力。2005年由柯瑞·爱德华兹、托德·爱德华兹、托尼·里奇联合导演的动画电影《小红帽后现代版》可算其中的优秀范例,它在人物塑造、叙事模式、声画元素的运用、精神内核的表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改编才能。本文将以此为研究对象,探讨它对格林版小红帽的颠覆性改编,以此探讨经典童话转换成动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冉 《声屏世界》2021,(10):80-82
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在媒体空间视域中已成为作品传播与受众接受的有效连接途径.在忠于原著人物特质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以电视媒介的语言、表意和接受规律为准则,对原著加以创造,融合电视创作者的风格和当下受众的审美期待,是能够满足市场与艺术的双重需求的可复制的规模化生产途径.  相似文献   

12.
禾刀 《声屏世界》2010,(10):69-69
败笔之一:铜钱头。据说,李少红导演的造型团队参考了原著和传统戏曲中昆曲的元素,用这种头饰来标明身份:有“铜钱”的表示小姐的身份,没有的则是丫鬟婆子等下人。但如果只是为了区别主仆关系。弄得众多女主角们没有一点个性.真是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这铜钱头一上场,就给观众一种疏远感。因为这种扮相,太像戏曲中的人物了。  相似文献   

13.
苏虹蕾 《视听》2016,(12):61-62
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电视市场的主流,这其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红高粱》作为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之作,在基本尊重和保留小说的叙述结构和框架的前提下,考虑到时代语境的因素,进行了艺术创造和发挥,融入了更多的商业元素,成功地将小说文本改编为电视剧本,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将采用文本阅读的方式,对照改编版电视剧,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情节等进行探究,从而反观影视改编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4.
武甜甜 《采.写.编》2023,(11):174-176
文学作品为影视剧创作提供了创作源泉,而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这一过程,完成了文化产品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转变,为文学提供了大众化转变的契机。在影视化的书写和表达中,《少年派》是一次忠于原著的改编范例。电视剧《少年派》2019年6月9日在湖南卫视首播,播出后因其真实的戏剧性叙事表达、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在小说文本基础上的酌情改编,再加上演员的精彩演绎,引发观者共鸣并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5.
王芹 《视听》2021,(2):44-45
本文基于IP剧《陈情令》及其原著《魔道祖师》,从叙事手法、人物角色改编以及主流价值观等方面,分析《陈情令》如何打破原有的桎梏,将原著复杂的故事线梳理清晰,给每个人物都赋予鲜活的生命,让非主流的思想以主流文化的形式升华.  相似文献   

16.
李清霞 《新闻爱好者》2011,(11):146-147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影视改编历时17年,芦苇改编的电影剧本七易其稿才通过审查论证。政治标准是影视改编的重要原则,但改编不能被政治概念拖着走。改编是创造性的劳动,既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有改编者的艺术创造.还要尊重电影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常虹 《新闻爱好者》2011,(8):149-149
2010年,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以下简称新《红》)的热映未有好评如潮却引来诸多争议,争议中尤以剧中的造型设计为最,新《红》在人物的服饰色彩搭配、妆容设计等方面无疑颠覆了中国观众传统的审美观,这种颠覆固然强调了设计者对经典的挑战,但是否合适,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李清霞 《新闻爱好者》2011,(22):146-147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影视改编历时17年,芦苇改编的电影剧本七易其稿才通过审查论证。政治标准是影视改编的重要原则,但改编不能被政治概念拖着走。改编是创造性的劳动,既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有改编者的艺术创造,还要尊重电影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洪水英 《东南传播》2012,(11):151-153
南、北方言下的处置式在表达主观性上有共性,也有个性。与北方方言相比,南方背景下的处置式常用"将"字处置式,少用"把";另外,在北方方言背景下,其处置式的主观性完善程度较高,口语化色彩更浓,"把"和"将"使用的这种不平衡发展现象当有其方言的背景,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张爱玲原著与改编作品的比较,对小说与影视作品在艺术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氛围营造、冲突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因不同媒体而产生的传播效果及影响力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张爱玲的个案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影视剧改编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要求,同时,令更多的文学名著与电视作品更好地结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