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作品的本源》以"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成其本质"的存在主义立场、以"回到事情本身"和"直接呈现"的现象学方法考察了物、作品、艺术、真理、存在等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思想后期转向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与《荷尔德林诗的阐释》一道开启了海德格尔"思"与"诗"的对话,并明确表述了对艺术和诗所进行的本质的思考、本真的追问",乃出自一种思的必然性"。在哲学史、美学史上,《艺术作品的本源》有着重大的"事件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虚构作品中,读者可以聆听到叙述者和作家的双重声音。叙述者以直接叙述和心理描写或"叙述者干预"的方式向读者传达其声音和表明其对故事中人物及事件的立场以及自己的价值观。作家也可以介入到作品中以多种的形式传达其声音。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使用了"作家介入"表明了虚构作品中存在作家声音,并对作家声音的表现形式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情节与结构     
一、情节(一)情节是什么?文学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以写人为中心。人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发生关系,发生矛盾和纠葛,形成了社会事件。把这些社会事件反映到作品中来,便构成为作品的情节。情节是人生生活矛盾的反映,它是以生活矛盾为基础,但它不同于社会事件的自然状态,而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情节。在作品情节的选取中,除去了生活事件中的偶然部分,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情景还原"的作品研究方法,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从音乐本体分析出发,管见巴洛克晚期到古典风格的转型在织体、旋法、和声、力度等音乐特点方面的表现及其受到的人文思潮及历史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世达赖喇嘛传》通过大量"神异"事件的描写来彰显五世达赖的神通法力,为作品增添了不少文学趣味。梦作为表现高僧"神异"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作品中出现了数10次。通过分析这些梦,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刻画人物形象、彰显高僧大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灶神之妻》的三维叙事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恩美的<灶神之妻>既继承了<喜福会>中对异质文化冲突、母女关系、族裔属性等主题的探讨,又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述话语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作品中,谭恩美搭建起三维叙事空间结构,将华裔母亲和美国化的女儿之间的现实矛盾和冲突放在小说的开端;将一位饱经夫权压迫、战争创伤和种族歧视的华裔母亲放在小说叙事的"前景"地位,赋予她"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视角,讲述人生的经历;同时又将中日战争置于小说叙事的"背景"之中.第一个维度揭示出美国社会中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表现了作品的深度;第二个维度凸显华裔女性的形象和声音,体现出作品的力度;第三个维度以历史事件丰富作品的内涵,深化作品的主题,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度,并在西方读者中获得一种"移情"的效果.从形式技巧入手对谭恩美作品加以分析,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审美视阈.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学者理查森那里,"非自然"被视作是"反摹仿"的同义词。以阿尔贝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非自然"指那些在物理上、逻辑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通过细读《硬汉不跳舞》,可以看出梅勒小说故事世界的基本构成要素,如事件、人物、时间、空间都成了有问题的概念,丧失了稳定性和确定性,整个故事主线由不可靠叙事者马登进行叙述,支离破碎的事件之间还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可以说是一部将非自然完美融入叙事的作品。本文通过推敲小说中的非自然叙事因素,体会"非自然叙事"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18,(1):59-62
元朝至元七年,山东滨州刘平妻胡烈妇杀虎救夫。这一事件引起轰动,众多诗人纷纷题咏,创作了大量诗文。通过对相关诗文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元代作家对胡烈妇杀虎事件的熟稔,却也不乏谬误与想象。在叙事中胡烈妇形象不仅得到褒扬,更经过了改造,以实现批判俗妇、讽喻社会、宣传名教的意图。并借此梳理了胡烈妇杀虎在明清以至近代的传播,文末附元诗中涉及"胡烈妇杀虎"的作品名录。  相似文献   

9.
绘画的批判     
草刀 《大学生》2012,(Z1):124-125
第一次听说左晋是一位在加拿大定居的朋友告诉我的,他说姜昆和一个叫左晋的画家联合在那开了展览,姜昆展书法、左晋展绘画。后来,我在望京中央美术学院旁的一个画廊里偶然看到了左晋的绘画作品,对他的批判性的风格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左晋的作品中,有海、梦幻、人体,危机等系列,比如他的危机系列作品则来自生活事件。食品事件多发期间,他就以食品事件为由头,在绘画作品中刻画人类关系道德。作品蕴含思想,表现形式却很唯美。在现实生活中,左晋并不停留在批判,他做了不少实事。刚刚不惑的他拥有在全国排名前十的动画公司,开办有培训动漫的学校,高考的艺术培训班。他白天忙"俗务",几乎每天画画到午夜。2012年,他准备到中央美院进修雕塑。左晋还热心公益,资助贫困大学生。常有美院的老师来说,有个有才华的孩子,但家境  相似文献   

10.
杜甫什么样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诗史"呢?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首先,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主要是指那些反映了社会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强烈写实性的长篇叙事诗。其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应该是以叙事为主,带起抒情、议论的长篇巨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再次,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多从诗人自身经历的情境出发,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其中饱含了诗人的血泪和苦难坎坷的人生经历。第四,可以称为"诗史"的作品,必然熔铸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沉思考及忧国忧民的激情。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小说,集真实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是读者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有效途径之一。写历史小说,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予读者以审美愉悦,还要给读者以启示和教育。这类作品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虽然允许适当虚构、夸张,但必须有历史根据。骆正军《灞亭柳》是历史小说,它艺术再现了中唐社会的社会现实,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古柳"形象,可帮助读者走进柳宗元的心灵世界。"灞亭"是一典型环境,而"灞亭柳"是一株古柳,一个象征,是柳宗元人格的写真。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初,湖北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在荆州举行,笔者认真观摩了所有选手的作品,收获颇多,对其中一节获一等奖的"随机事件及  相似文献   

13.
星新一的作品是常读常新的. 日本作家都筑道夫说:"即使读他十年前的作品,也决不会有丝毫陈旧过时的感觉."这和星新一的创作方法分不开.他的作品常常不涉及具体的地点、环境、年代、事件和人名,剔除了那些可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趋陈旧的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星新一总是"通过作品来说话".他说:"与其写出故弄玄虚、深奥莫测的‘天书'来让评论家煞有其事地作一番解说,还不如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作品直接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评判."①所以,星新一的作品不仅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还能经受得住地域的考验.这使我以一位中国当代读者的身份来细读<喂--出来>,依旧共鸣颇多.  相似文献   

14.
一、作品比较以下面几篇作品为例:《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事件上昔日离去对比今日归来,环境上杨柳依依对比雨雪霏霏,主题上昔日乐景哀情对比今日哀景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再次诵读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依然立刻浮现出主人公满脸沧桑的艺术形象,耳畔会立刻回荡起主人公沉重的叹息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5.
以《刺青》为代表的谷崎润一郎早期作品中明显带有强烈的视觉审美效果,而中后期他又创作了《盲目物语》《春琴抄》《闻书抄》等一系列屏蔽视觉而强化触觉和听觉的作品,以此实现了对近代西方建立起来的视觉至上的感官秩序的颠覆。谷崎何以要进行这样的颠覆?在这个过程中,触觉是怎样体现其审美意义的呢?《柳汤事件》和《美食俱乐部》是谷崎文学中仅有的直接以触觉感受为对象的作品,并且这两部作品正好处于前期视觉重视阶段和后期视觉弱化阶段的过渡期和转折点上,具有关键意义。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解读,结合《荫翳礼赞》《恋爱及色情》等随笔作品中的话语,论述了谷崎文学中,触觉是通向"母体回归""极致审美"和"文化乡愁"三个审美境域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文体的课文主要分布在第二学段,且以传统的经典神话为主。笔者认为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神话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其次,神话故事情节性强,是指导中段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与"了解事件梗概、复述作品大意"的适宜材料;最后,神话天马行空的想  相似文献   

17.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事件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读者。但是现今报告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报告多"、文学"少的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报告文学作者的文学修养,让他们不仅会作"报告",而且还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朗读者》的“成长”书写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者>叙说了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的成长史,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文本.本文通过解读主人公米夏成长的失位和复位,进而探究隐匿于米夏成长事件之中的深刻的"历史寓言",并观照了作品对德国成长小说"宏大叙事"传统的承接与超越,以及作品所具有的诗性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9.
冯渊 《新高考》2010,(4):19-20
"历史沉思"在古代诗歌阅读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表达物是人非的叹惋,寄托作家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深沉感喟;在叙述类作品(小说戏剧)中,则以离合悲欢写今昔兴亡;当代散文中亦不乏以此为  相似文献   

20.
发生于江户时代中期的"源太骚动"集中地表现了社会伦理道德与人类自然情感的矛盾。上田秋成根据这一事件创作了《男子汉物语》,并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出导致悲剧结局的正是封建的伦理道德,由此表达了他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蔑视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