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有两家影响较大的<大公报>,即诞生于1902年6月17日的天津<大公报>和诞生于1915年9月1日的长沙<大公报>.但是,人们一般只知道天津<大公报>,而不知道长沙<大公报>.  相似文献   

2.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季羡林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大公报>--"<大公报>的100年可以涵盖中国的20世纪,从第一期到现在就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现代史"①方汉奇先生也曾说<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隆的一家报纸."  相似文献   

3.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是现代中国卓越的新闻家、著名编辑、爱国老报人.从1927年在北京<国闻通信>社当练习记者开始,历任天津<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重庆<大公晚报>、上海<大公报>和<文汇报>香港版的总编辑和总主笔等职,从事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
<大公报>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旧中国最负盛名的私营报纸.后新记公司以"吴鼎昌的资本、胡政之的组织、张季鸾的文章"开创了<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的盛景,开辟了中国报业史上文人论政的新时期.1941年4月,僻处西北一隅的重庆新记<大公报>,荣获美国著名新闻学府--密苏里新闻学院颁发的"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是时,张季鸾主持新记<大公报>言论已有15年之久.张季鸾的报人生涯,集中展示了一位自由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文章报国之志趣,其精神、思想贯穿于新记<大公报>的最初15年.  相似文献   

5.
1928年,对于任职于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吴宓教授来说,有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就是编辑在天津出版的<大公报·文学副刊>. 因为<大公报·文学副刊>,生活在吴宓的面前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唐振常(1922- )原是学新闻学的,1946年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到上海<大公报>工作.在<大公报>、<文汇报>前后从事新闻工作15年,后来却改了行,从事历史研究,主攻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较集中地研究了章太炎、蔡元培、吴虞三位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取得了一批较令人注目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了<章太炎吴虞论文集>、<蔡元培传>等专著和发表了<"四人帮"与青红帮>、<派性考略>等论文.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2010,(6):86-86
张紫葛(1919年-2006年10月1日),饱受争议的传奇式人物和传记文学作家. 湖北松滋人.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39年初到重庆,入<大公报>工作,曾任宋美龄机要秘书.其后任教于重庆国立教育学院、新疆大学、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院校,兼任<大公报>记者及专栏作家,一度主持当时新疆联合省政府主办的<新疆日报>.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在1945-1948年期间,<大公报>每年都于上述日期前后发表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1949年以后,<大公报>津、沪、渝版相继停刊).本文拟以年份为顺序对<大公报>的此类言论进行概述,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史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唯一一个拥有百岁高龄的报纸.它的发展经历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个历史时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研究它在不同时期的媒介特点和历史地位,可以见证中国媒介环境的变迁.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由英敛之创办,这正是维新运动失败,辛亥革命尚未爆发,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由君主立宪制向民主共和制过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0.
<大公报>(桂林版)是抗战的产物.1939年,新记<大公报>成立了桂林办事处.原驻粤办事处的王文彬,在广州沦陷前撤退到桂林,负责桂林办事处的各项事务.1941年3月15日创刊<大公报>(桂林版),每天出版一期,每期共四版.头版通常刊登广告,创刊之初曾刊登过一部分社评;第二版刊登社评、重要的国际和国内新闻,每逢星期一还专门刊登星期论文;第三版刊登专论文章、长篇连载通讯、桂林本市新闻、短评和部分国际新闻;第四版刊登副刊、广告和其他省市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是改变中国革命时局的大事.本文试图以南京<中央日报>、西安<解放日报>、津沪<大公报>与陕北<红色中华>对"西安事变"报道的比较,来分析不同党派、不同立场的报纸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评析它们在事件中的态度倾向及其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范敬宜和张季鸾也能相提并论?有人大概不以为然.毕竟,范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是赤胆忠心、鞠躬尽瘁的共和国新闻名家;而张虽亦为民国报坛元老,政治上则不太清白,新记<大公报>时期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之关系尤属暧昧.  相似文献   

13.
一战爆发以后,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给私营报业的成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尤其是1914年到1921年和1926年到上世纪20年代末这两段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民营报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一些颇具影响力的民营大报逐步现身: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天津的新记<大公报>和北平的<世界日报>等.  相似文献   

14.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5.
图书走进报纸、与报纸亲密接触,在中国已经有了不短的历史.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有<大公报>的"文艺副刊"、<申报>的"自由谈"、<文汇报>的"笔会"、<京报>的"副刊",以及左翼文化人办的<读书周刊>、<书与人>等,或开辟书评专栏、专版,或是纯粹评介图书的专业报刊.那时还出现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评家,如活跃于当时文坛的青年作家李健吾、常风等,就是以写书评名世的.  相似文献   

16.
一、小刀会研究开出艺术之花.它走出学者书斋,嬗变为大众欣赏的舞台和电影艺术 上海小刀会研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开拓的一个新课题,它由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而始.人们从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找到了上海小刀会.1951年6月11日,<大公报>发表了署名张乔兰的<小刀会打击法国侵略者>,之后出现大小论文,如王天奖<上海小刀会起义始末>(<历史教学>1953年11月)、罗尔纲<上海起义的小刀会上天王奏>(<历史研究>1955年第6期)和梁任葆<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关系的商榷>(<历史教学>1957年2月),以后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旧中国民营报纸的翘楚,1926年以前的《大公报》在新闻业务方面业已展示出诸多独特气质,实为《大公报》奠定了业务传统,其中很多做法亦值得今天的媒体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中国的首次销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百科全书之一,历史悠久,声名卓著,素以学术性强、权威性高著称,也是我国知识界最熟悉的百科全书,被公认为全球最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最近,本人在查阅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时发现:1906年11月下旬至1907年11月15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曾在中国首次大规模地销售.因此,这无疑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具有历史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 清末,伴随着"开民智,乃救亡图存的根本"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以启蒙大众为目的的白话报刊纷纷创办.据统计,清朝最后10年,完全采用白话出版的报刊达140余种.①另外,众多文言报纸还辟有白话专栏.<大公报>创办伊始,便附有白话论说一栏.查阅<中国近代报刊名录>晚清白话报刊的栏目设置,几乎没有哪家报纸不登小说.  相似文献   

20.
范长江,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无产阶级新闻战线上的杰出战士. 从1935年5月到1938年10月,范长江在<大公报>社工作达3年之久,发表文章共150篇左右.那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