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历史教学》杂志近期相继刊登了两篇高中《中外历史纲要(下)》"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设计.北京王老师的设计以学术之争"革命说"与"非革命说"为主线贯穿全课.江苏严老师的设计立足教材,紧扣课文.在笔者看来,严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初三化学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老师,老师要重视"绪言"课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但是有很多老师觉得"绪言"没有什么内容可讲或干脆不讲;有些老师讲也只是演示几个实验和讲一些上化学课的要求敷衍了事.我们认为,"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定要上好"绪言"课.  相似文献   

3.
本人于2009年5月8日,在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参加了"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八次课题研讨会,听了四位教师精彩的研究课,其中两节课分别是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何豪明老师和浙江省黄岩中学李柏青老师上的"数学归纳法".通过这次研讨,对数学归纳法的教学加深了认识,本文对此内容的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仕龙:今天我们研讨的话题是"常态"课向"优质"课的转化.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一学期上的课感觉有一大半都是平平的"常态课",最羡慕自己也能像智慧型教师一样上出更多的出彩增效的"优质课".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质量课堂"需要大量的"层出不穷"的"优质课",需要更多的老师超越平庸、实现提升,构建有自主特色的"优质课".下面,我们结合所听的一节常态课的教学片段,来谈谈各自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微课"一词最早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斯提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正逐渐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什么是微课,业内并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微课要具备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等特点.时间短、情景化、有具象视频可供观看,将微课的这些特点融入德育,是否有利于缩短学校德育由理论到实践的落地时间?又能否变"触不到的"德育为"可感知的"德育?怎样才能让德育"微"起来?编者甄选四位老师的探索实践分享于此,希望于读者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笔者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孙建锋老师执教的<白鹭>,感受其"对话"教学的独特魅力,获得巨大的美感和无限的享受.白鹭是美的,孙老师的课也很美.美在师生互动的"对话",美在"对话"中的情、"对话"中的趣、"对话"中的味.  相似文献   

7.
通用技术教师部分是由物理或化学老师转行而来,笔者就是化学老师转行,在化学的教学中做"实验"是经常的事情,但改教通用技术以后,之前做"实验",现在要改为做"试验",如果没有正确区分这两者的正确意义,就会把"试验"课上成"实验"课,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学课程课标的进一步修订,数学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渐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认识方程"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公开教学和教学展示中常选的课题.这样的经典内容,如何在立足"双基"的基础上观照"四基"的有效达成呢?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一位老师所上的"认识方程"一课让我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9.
在杭州举行的"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于萍老师执教了"问题的解决"一课.于老师从一道练习题入手,在探究情境、探究过程、探究反馈时进行了有效引导,生成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有限课堂空间的无限"升值".  相似文献   

10.
一、引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改革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呢?从我园嘉兴市"双高课"获奖者宋吉芳老师的课中就可窥见一斑."生活即教育",课程回归生活,学习源于生活,教学基于生活,它揭示了生活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要素.在教学中,宋老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帮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聆听了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深深地为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大气"的教学设计所折服.尤其是华老师创设的"小明寻宝"的教学情境,它简洁、深刻、清晰、流畅,成就了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段] 听学校一个老师执教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执教老师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后,出示了三组角,让学习比较大小.  相似文献   

13.
人物访谈:一个咀嚼教学细节的年轻人 记者:肖老师,我听过你的一些课,发现你常常在课堂上依托文本的某个"细节"生发展开教学,能否就此谈谈你的思考? 肖绍国: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我的理解,教学细节有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和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细节之分.  相似文献   

14.
感谢<小学教学>编辑部的领导与编辑们给我机会,使我能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郑桂元"观察的范围"这一课.听郑老师讲课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享受着郑老师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美丽,享受着学生在探索道路上演奏出的那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这些享受都源于郑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恰当引导.郑老师的课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同里实验小学校长张玉平老师上的"圆的周长"一课,被张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朴素的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浓厚的数学文化气息深深吸引.张老师这节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数学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领悟思想方法的过程,更是学生丰富情感体验、提升数学素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课前思考对于"24时记时法"这节课,我们见到的大多数课堂都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何至于此呢?通过教学观察,我们发现,除教师组织的教学素材零乱、教学结构散乱、教学主线模糊外,对这一课所涉及的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日,有幸聆听特级教师潘小明"周长与面积"一课.潘老师朴实的教学语言、扎实的教学功底、平实的教学风格、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原编者按:在"第五届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武夷山会场,来自台湾的吕玉英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探究"一课,磁石般地吸引了与会的专家和教师代表.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开放有度,牢牢地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一个又一个亮点,向大家诠释了她对教学的个性化理解及其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为了展现该课精彩的教学过程,本刊编辑部编发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飨读者.在整理过程中,对于不太影响理解的名词术语、叙述方式,我们尽可能保持原貌.  相似文献   

19.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上,于漪老师又一次强调了"语文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记得多年以前,于老师上<事事关心>一课,我有幸能够聆听并参与评析.我当时所得到的印象是,于老师的课,富有立体感,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评析,题目就是:<课,应当是立体的>.这次听了于老师的报告,联想到于老师教学的许多特色,我又一次对"课,应当是立体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反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词语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图从于老师的一些经典课例中窥探其高超的解词艺术。一、读一读——风定池塘自在香【案例】《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对"有气无力"一词的教学: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