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电影《华尔街》(1、2)为缩影,探讨了现阶段美国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认为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是美国文化中的主流,而这种主流的社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甚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美国主流传播研究具有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和多元主义社会观等特征。从美国主流传播研究的生成看,美国主流传播研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是美国经验主义文化霸权的渗透,美国利益集团的因势利导,以及美国传播研究奠基者们对实证研究和工具理性的迷信等共同形塑的结果,是美国社会统治力量选择和培养的产物。美国主流传播研究是一种带有强烈意识形态性的知识生产方式,其研究成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评论的呈现状态、理论依据和发展契合点等入手,对中美主流报纸评论进行比较研究.中国党报评论履行着党的喉舌职责,其理论依据是稳定理念;美国主流报纸则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意见的自由市场,其理论依据是平衡理念.中美主流报纸评论各具特色的呈现状态和理念,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两者可以在互相借鉴的过程中找到未来发展的共同契合点:公众利益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媒正处于文化环境的多元时代,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共生共存构成当今社会的文化格局。任何媒体不管自身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一般说来都是在这种多元文化格局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都应该同时具备主流文化意识、精英文化意识和大众文化意识。三种文化构成当前社会的文化整体,三种文化意识也都应成为媒体文化意识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主流文化意识更多的是一种规范意识,精英文化意识更多的是一种超越意识,而大众文化意识则更多的是一种趋近意识。一、主流文化的规范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已成为社会的主流机构,媒体对构建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印第安民族作为北美最早的原住居民,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印第安人在其民族发展上受到制约以及欧洲外来移民对其文化和传统的猛烈冲击.美国印第安文学一直没有受到美国文学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由于多元文化观深入人心、美国的民权运动高涨、印第安裔学者及活动家的推动,以往一直不为美国主流文化所接受的印第安文学迅速崛起并保持繁荣兴旺的势头.美国印第安文学奠基在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植根于悠久的文学传统之中;他们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不但表达本民族对有关社会人生和自然的重要问题的见解,在近些年更是呈现出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和分析这一特点从而开创了美国印第安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新的全球化、国家战略发展和媒体融合等三大局面共同构成中国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环境,共同形成中国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总体背景。在新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形势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创新发展。面对发展新形势,中国主流媒体只有高扬文化自信、发挥独特优势、探索融合创新,才能不断彰显主流价值、放大主流声音、壮大主流阵地。  相似文献   

8.
郭恬宇 《今传媒》2020,(2):40-42
美国经典室内情景喜剧不论是在娱乐产业迅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还是在英语学习热潮正盛的中国,都是极具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文化现象。本文从《老友记》主题曲《I’ll be there for you》入手,结合发展历程、大众心理和传播理论,分析美国室内情景喜剧步入电视荧屏主流的社会文化、时代趋势和大众心理背景,并且介绍其在发展过程中运用的拍摄技术和演出安排等外在传播形式与手段,借此为当今的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家、省、市各级党报、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开展的各类活动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效、媒体的形象。因此,"提升主流媒体活动的文化品位"应当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离不开文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同样离不开文化。所以,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0.
主流媒体平台聚合各种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政府管理资源,逐渐从主流舆论阵地走向治国理政平台,媒体内容治理也将走向综合社会治理。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回顾2019年中国传媒产业继续繁荣发展,各类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寻找差异化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传统媒体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与媒介融合转型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探索了更多内容变现方式,确立了广告收入以外的变现渠道。  相似文献   

11.
程雁 《青年记者》2016,(24):103-104
大众传媒文化成为美国的一种主流文化范式,是传媒技术进步、社会生活“泛媒介化”和文艺消费日常化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大众传媒文化的自由发展,影响了20世纪后半期以来美国的文艺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嬗变:文艺生产的旨趣指向了世俗文化和中产阶级趣味,文艺内容迎合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文艺的承载形式凸显出“数字化”的趋势.与此同时,文艺生产被整合进大众传媒文化体系中,资本与技术被大众膜拜,文艺作品充斥着视觉听觉盛宴和普遍的享乐情绪,而忽视了独立性思考,淡漠了终极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国家、省、市各级党报、电台、电视台是主流媒体,主流媒体开展的各类活动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活动的成效、媒体的形象。因此,"提升主流媒体活动的文化品位"应当引起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当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力量。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离不开文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同样离不开文化。所以,  相似文献   

13.
现象/话题     
本刊讯(记者延琳)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和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共同出版的《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在日前举办的美国图书博览会上,成为本杰明·富兰克林奖最重要的综合奖项之一——艺术类成就奖的入围作品,同时由于其独特的设计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的内文版式设计大奖。《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国家出版走出去项目“文化中国”丛书首批进入美国图书市场的重要作品之一。这本图书获美国权威的专业图书奖,说明“文化中国”丛书得到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这对于我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是一个初步成果。是什么使得“文化中国”出版项目能够获美国主流…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与传统宣传工具不同的一种意识形态,尽管电影当中的真实世界是完善的,但电影话语是对现实世界和社会环境所反射出来的产物,美国西部片就是一种对美国主流白人文化的表述,他们的意识形态和观点都灌输到了西部片当中。  相似文献   

15.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16.
马可 《今传媒》2013,(1):53-54
本文通过早期恶搞现象与当下恶搞现象的对比,从文化角度分析恶搞文化的现实走向。认为,恶搞文化在恶搞主体、客体、恶搞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现实路径为:前期发展阶段,边缘文化为了靠近主流文化采取迂回的方式颠覆主流文化;当下发展阶段,边缘文化突破主流文化的限制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主流文化局部自身的瓦解。  相似文献   

17.
崔家勇 《青年记者》2022,(17):65-67
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转型常面临技术性发展困境,这与网络社会、媒介化背景下社会关系与文化实践的变革有关。为了适应新的媒介与社会文化环境,地方主流媒体可通过参与社会治理、拓展文化服务业态、创新组织平台化实践、赋能地方社会发展等方式,探索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其思想来源 ,主要在欧洲 ,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 ,主要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 ,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 ,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9.
《父亲和光荣的后代》与《华女阿五》是早期美国华裔文学的优秀作品。这两部作品给美国主流读者呈现了华人的勤劳、节俭、诚实、乐于助人、重视教育等优良品质,树立了华人的正面形象,成功地解构了美国主流文化中丑陋、愚昧、邪恶的华人形象。然而,在美国东方主义话语的影响下,作者有意无意地用东方主义的眼光来审视父辈和中国文化,固化了"模范少数族裔"这一新的华人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意识形态、族群电影以及身体政治等方面展示发生在美国本土新闻娱乐产业中的一场文化战争,并分析概述在这场战争中日益破碎的美国文化身份.首先,本文通过描述显现于新闻娱乐业的意识形态之争,概括美国内部文化战争的基本内涵.其次,通过好莱坞院线的黑白大战,揭示身体政治如何成为相关影片不容忽视的主题和突出特色.最后,以卡梅隆的《阿凡达》为例,说明美国主流社会在肉体的疲惫中,企图通过超验主义超越种族矛盾,却又端起文化剽窃的钵盂,落入文化殖民的樊篱.而引发这场文化战争的原动力,一言蔽之,便是崇尚竞争的美国社会“胜者为王”的基本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