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城》是一部相当严肃的悲剧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主人公方鸿渐在爱情、事业、婚姻等方面的悲剧命运,还刻画了以方鸿渐为中心其他人物的悲剧,展示了人性弱点与人心的自然欲望之间的冲突,贯注了作者对知识分子人生悲剧的深沉关切和严肃批判。  相似文献   

2.
《围城》中方鸿渐求学、觅职、恋爱,失业到婚变的失败经历说明方鸿渐已进入“神仙难,凡人更难”的人生因境。而从其家世、学历及人生际遇诸方面考察悲剧性格和命运的成因,我们更可以发现方鸿渐形象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士阶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方鸿渐的悲剧,表明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浮躁的中西文化冲击下,已被逼入了危险的处境。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及有关文章所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进行综述后,多层次论证了:“A--↑A-A”和“-↑A-A--↑A”,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过程的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表达否定概念的方式非常复杂,在理解,翻译,使用上存在很多困难,其中部分否定和全部否定表现的尤为突出。于是本文对这两种用法作了较详细的总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指三个相邻事物或事物的自然发展阶段,而是指矛盾从潜在状态到矛盾的展开、对立尖锐化阶段,再到矛盾的解决、产生新事物这一必然过程和发展趋势;否定之否定规律在人类历史运动中表现为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异化的产生和异化的扬弃,表现为"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和确立"有个性的个人";否定性的辩证法生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中,实践本身就内含着否定性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性辩证法以实践观为基础,并同历史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不同于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也不同于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6.
《围城》的悲剧性在其主人公方鸿渐身上得到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方鸿渐的悲剧性具体体现为他的爱情婚姻悲剧、人生命运悲剧,实际是一种性格悲剧,也是一种社会悲剧。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其悲剧命运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否定观从辩证的否定只能是事物的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出发,否定外力否定的辩证性,从而把辩证否定的形式单一化。这既不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上也难以自园其说。本试图从“联系与发展”这一辩证法的总观点及对立统一规律之内外因关系出发,阐明辩证否定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围城》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个人悲剧表现出来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旅途先后经过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家庭)这4大阶段。小说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最基本的人生4大阶段在方鸿渐身上逐步破灭的过程,并以此反映出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灰色的人生。 尽管方鸿渐并不可恶可恨,但也算不上是一个正面知识分子形象,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乡绅的纨袴子弟。他在爱情生活上,一方面,追求纯真、朴实的爱,厌  相似文献   

9.
从广义上讲,述无、反说、否认、贬抑、拒绝和劝阻均属"否定"范畴。不过语法学家对于否定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句子的谓语形式,所以有些语法学家把对否定句的探讨限定在带有否定主谓关系的陈述句范围内。而实际上,一些包含否定代词、否定副词、否定介词或否定连词的句子也可以视作否定句。退一步讲,至少他们表达了否定概念。本文拟从词、词组和句子三个层面对英语和汉语的否定结构作以描述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否定观念是客观世界否定性本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否定范畴则是否定观念在语言中的投射;否定和肯定相生相伴。本文分析了它们的联系与差异,从而凸显出汉语否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学角度对肯定、否定、事物、两度否定三个阶段等概念进行了系统分析,对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等命题进行了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12.
英语的否定     
否定是关于陈述句中个别词语或整个陈述的否定过程和结果。否定可分为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语义否定是否定句子表达的命题的真实性,即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语用否定指的是对语句的适宜条件的否定,否定的是语句的隐含意义或言外之意,即非真值的意义。它是利用语境手段而实现的否定,其实现的过程需要人类的认知参与。在日常话语中,语义否定往往结合使用语用否定.使话语意义更加确定、完善、丰满。  相似文献   

13.
否定一向是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对否定的研究不断深化.在第一代认知科学中,否定常用转换生成理论、语用假设、命题表征和情境模型等多个理论解释,其中否定被认为是一个抽象逻辑符号,被外显地表征.在第二代认知科学中,否定的经验模拟观则认为否定是一个动态的模拟过程,是被内隐表征的.否定的经验模拟观为否定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的意义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围城》的意蕴,大半来自方鸿渐形象的塑造。如何理解方鸿渐,成为解读《围城》和钱钟书的关键。论文一方面对方鸿渐的精神内质进行独特的审美观照,自然深入钱钟书的“喜剧”小说叙述,抵达其所深藏的“悲剧”人生体验。另一方面,论文意在探究,钱钟书在方鸿渐形象中所寄寓的深切理解与同情,使钱钟书本人,与其笔下的方鸿渐,形成某种有趣的“互文”关系;二者相互阐释,共同显示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情态:自由的秉性,和对人生社会的悲观。  相似文献   

15.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认识领域都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上升性和周期性。境界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对传统境界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自我修养的上升性、周期性、过程性和层级性。在其本质上,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韦钰婷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79-82,71
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正处于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转变的交接期,现代读者如果对其中的语言现象不甚了解,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否定结构句型为参照物,分析其与现代英语中的否定结构在否定词、句型、否定范围以及否定语气加强等方面有何异同,发掘其语言现象及用法,以达到帮助理解莎士比亚原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辩证的否定观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每个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到否定,然后从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辩证否定观是当前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哲学基础和内在动力。我们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挥辩证的否定观的选择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功能,努力走出一条既能体现现代世界文明水准又有自己民族特点的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方鸿渐的情感生活的层面切入,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方法,从方鸿渐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力图从传统文明和西方文明对方鸿渐的濡染,探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成因。从与方鸿渐有情感纠葛的五个女性剖析方鸿渐情感悲剧的规律。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归结与他同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情感悲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论文试从"意义载体"、语义关系、预设和否定词"没""不"分别与"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关系这四个方面来界定"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其目的是:一方面使我们对"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的概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区分"语义否定"和"语用否定"。  相似文献   

20.
《围城》作者以调侃戏谑的笔调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极深刻地表现了人生如同围城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主题。小说所展示的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就象生活本来的样子,既没有催人泪下的曲折故事,也没有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但作品在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蕴含了深沉的生命意蕴,一种生命的孤寂与悲凉、痛苦与无奈。而这一点在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悲剧中表现的尤为深刻。方鸿渐曾先后与四个女人有过情爱纠葛,如果说和鲍小姐的调情、和苏小姐的应酬只是喜剧,和唐晓芙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