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我们会说:“西塞罗如何讲,这是柏拉图的道德箴言,那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但我们自己呢?我们说些什么?我们作何判断?我们做什么事情?鹦鹉也会照样学舌。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是什么?是未来可以陪我们上学,陪我们玩乐,为我们提供精彩小意见的忠实伙伴吗?还是可以驾驶无人机,为我们进入太空探险的科学领航者呢?我们的科幻世界里,  相似文献   

3.
Linda 《母婴世界》2014,(1):68-70
参加产前培训班,你是为了什么?做准备?拿证明?还是淘奖品?不管哪样。它是我们“好孕”路上的“必修课”。中国式的产前课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大洋彼岸的产期课程是怎样的呢?和我们的课程有何不同?今天。身在美国的L1nda将与我们分享美国的多元产前课。  相似文献   

4.
钟海飞 《考试周刊》2012,(44):55-55
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你一天要吃几顿饭?一天有几个小时?你都是几点做什么?做了多长时间?你今天收获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什么物品是什么价格?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天天要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数学的学习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爱,是每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我们身在此处?因为爱。我们来自何方?爱。我们如何创建世界和平?爱。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问题: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有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的感受?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有没有关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贾媛 《成才之路》2012,(23):31-31
当今社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很强却不懂感恩的学习型人才?还是重视培养拥有完善的人格以及道德素质高的人才?是人格道德更重要还是工作能力更重要?当我们在谈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更多的是对人们的精神发展和道德素质进行要求,而我们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前提必然是因为促进"和谐"因素的缺失。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而又充斥各种价值观的社会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培养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自身又该如何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又见巴黎     
王璐 《山东教育》2011,(5):46-47
而最生动和可乐的,莫过于小猪们一本正经的“纳闷”——我们只是想在草地上把手弄干,小女孩却说我们不守规矩,这不是很奇怪吗?我们只是看不清天使拿剑的样子,所以想爬上去看个仔细,警卫为什么一路老跟着我们吹哨子?连鸽子都被吓坏了!我们骑马飞跑的时候,有一个戴帽子的人在我们后面大叫“钱呢?钱呢?”,什么钱?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春风柔柔吹过,当时间来到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很想知道灾区的群众还好吗?我们的父老兄弟姐妹,你们好吗?你们需要什么?我们还能为你们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0.
吴洪娣 《考试周刊》2011,(33):121-122
邓小平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才能搞活经济!"同样,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需要开放,"开放"才能"搞活"我们的课堂,那么开放的着眼点在哪里呢?怎样的开放才是有效的?何时开放才能预约精彩呢?我们是需要局部的开放,还是整体的开放?是需要有限的开放,还是无限的开放呢?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德育为首“是否仅是一个交待式的口号和标榜式的标签?我们潜意识中是否分数硬件更硬,育人软件更软?我们可否己不正而欲正人?我们可否自贱而贱人?我们给学生的有多少真实,多少虚假?我们面对学生有多少真诚,多少虚伪?我们的道德目标是否过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离学生真实的生活到底有多远?我们的德育手段有多少科学成分?我们用多少诚意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上级评给的“德育先进”让我们沾沾自喜,我们可知道学生心目中对此有多大程度的认可?我们是否平心静气地倾听学生倾吐心中的苦…  相似文献   

12.
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学校是否良好?我们怎样知道学校是否有效?学校的“良好”和“有效”之间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要创建一所成功学校或者有效学校,我们该如何行动?我们怎样知道是否达到了目标?  相似文献   

13.
陈娟 《科学启蒙》2011,(2):32-33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同学们对这扇“窗户”又了解多少呢?为什么我们会流眼泪?为什么眼皮会跳?这些,你都清楚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眼睛这扇心灵之窗的另类表现吧。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下午第二节,我们正上语文课。 “报告,老师,有只麻雀。” 噫?麻雀?啥时进来的? 张老师一怔。我们也很纳闷儿,都将目光射向郝梦强:“在哪儿?在哪儿?”  相似文献   

15.
大学!这是我们现在每个“高三人”的梦想,可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也许不是我们都曾想过的问题…… “为什么要上大学?”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这个问题改成“我们想从大学生活中得到什么?上大学空间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人,其看法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邱波 《高中生》2014,(1):30-31
在解完一道题后,如果我们能认真思考以下问题:本题的解法正确吗?本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更一般的方法?更特殊的方法?更简便的方法?本题的条件可以一般化吗?或许我们会得到一些意外惊喜.长此以往.我们的思维水准,对待问题的习惯,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将出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儿童世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俗话说,三年一代沟,也许事实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对孩子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只是我们的一些主观臆断,我们所认识的孩子只是我们心目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鲍智辉 《新疆教育》2012,(7):128-128
现代的孩子需要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行吗?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做到了吗?我们家长怎样才能让下一代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都知道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可输入了多少就可以输出多少吗?输入了就一定可以输出吗?答案是不一定。为什么?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我们在阅读课堂上究竟输入了些什么?我们又应该在什么时候输出?  相似文献   

20.
爱的拼图     
下雨天。是谁总是悄悄将伞往我们的身边倾斜?出门前,是谁总是给我们温暖的嘱咐?天冷时.是谁不时给我们盖上严严实实的被子?起床时.是谁总给我们做好热腾腾的早饭?是她,这位最可亲可敬的人——妈妈。今天是母亲节.让我们一起说:“妈妈,您辛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