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最美的月亮     
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母亲的手术是8月12那天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他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印象难以磨灭,母亲的世界更难忘怀。在南阳县的一个乡村,周同宾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对农民、对农村那个母亲世界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情思。后来,他走进大学,走入城市,一往情深地选择散文时,也同样一往情深地确定了他所要表现的对象——农民。翻阅周同宾的散文,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篇什描写的都是农村和农民。这种情绪使我想起一句深情的歌词:为了母亲的微笑……  相似文献   

3.
一位公司的老总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有人问他在走向事业成功的过程中是什么影响着他。他说,是母亲的教育。那年,他十二岁,母亲三十五岁。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四年级时,孙红雷得知,家里要推迟两个小时吃晚饭,因为母亲下班后,要去捡破烂贴补家用。一天,母亲轻言细语地对他说:"三郎,你放了学也和妈一起去捡好吗?""不,我要做作业。"他飞快地答道,不敢看母亲的眼睛。这以后,孙红雷开始变得孤僻、沉默。有一天,孙红雷放学回来,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母亲正背对着他站在走廊里。"请问,家里有人吗?"孙红雷听到  相似文献   

5.
两年前客寓北京,两位来自遥远北国的年轻人敲开了我的房门。他们作了自我介绍,其中一位叫王俊,他说他正在编一本书,是献给他母亲的,希望我能在书前写几句话,代他表述对母亲的这番心意。这事我听起来有点奇怪,忙问编的是什么书,他说是当代文化人的一些手迹。我问,这是他母亲所爱好的吗?他说他母亲没上过一天学,却一直支持他做这件事。我问他自己的文化程度,他说很低,只有中学。这几句问答把我深深感动了。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小时候家乡已经很少有人识字,但不管是老大娘还是小伙子,只要是见到路上有字迹的纸张,都绝不踩踏,总是恭恭敬敬拣起来送到庙里焚烧,焚烧炉上写了四个字:“敬惜字纸”。我在王俊母子身上看到了这种行为的延续。他让我写几句话,是因为看  相似文献   

6.
抱一抱母亲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  相似文献   

7.
重庆组织唱红歌者进京演出。其中有位名叫易如国的成员,临出发前,其9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易某于8日向亲友托付后事,9日凌晨将母亲遗体送上灵车,毅然上车赴京。换言之,他没有参加母亲的丧礼。对着媒体他这样解释:这次演出,我代表的是重庆三千万人民。如果在这时请假,整个团队肯定会受到影响。从大局出发,我不能拖后腿。  相似文献   

8.
田锡如 《档案》2014,(11):46-47
偶翻档案,发现一张抗战时期的宣传画——二十四孝图,生动地再现了汉文帝为其母喂汤药的故事。史载,汉文帝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敢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而且一病三年,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刘恒,他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看到母亲睡了之后,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相似文献   

9.
写这个题目,是有感于对一则新闻的争论。这则题目为《张县长哪儿去了?》的报道,发表于1990年2月13日的《邯郸日报》,篇幅不长,全文如下: 张县长哪去了? 肥乡城里城外无人知晓。那几天,找他的人接二连三,但一个个都吃了闭门羹。办公室里找不到,家属院总该有人吧,走近一看,两把“铁将军”把着门。那时,不但下属机关的找不到他,就连他的副手——5位副县长也不知他的去向。他们的心里也在嘀咕:老张哪里去了?怎么也不给打个招呼?每当有人问到这事,县委书记连书臣总是说:“他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时隔3天,也就是正月十三晚上,当张学勤县长的身影出现在县政府大院时,人们才发现他的右臂上戴着一块黑纱,仔细打听才明白,他母亲去世了,这3天他原来是为母亲办丧事去了。正月十一,当张县长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后,当即向县委连书记请了假,赶回老家大名县,匆匆同母亲见了最后一面。老母亲去世后,他向同行的司机交待:给连书记说一下,  相似文献   

10.
罗茜 《新闻爱好者》2011,(4):156-157
1999年,当代文学批评家梅蕙兰女士在《母亲:永恒的生命底色——田中禾创作论》中就说过:"在不知不觉之中他接受并神化着母亲的生存智慧与历史眼光,母亲成了他心目中的巨人。这一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地潜入了田中禾的生命中,并直接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11.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重提这段经历,心依然有被撕裂的感觉。1997年初夏,母亲得了绝症,发现时已是晚期。经历了一番奔波之后,母亲终于住进了北京一家有名的医院,主治大夫是同事推荐的,据说他有精湛的医术。能如愿找到他,对我们全家来说就有了一丝希望,“也许,他有回天之术,能使母亲的病情得到遏制。”然而,一天、两天,很快三天过去了,看不到大夫有任何治疗的意思,甚至连到病房都不见来,有时候看见大夫从门前经过,满怀希望他会进来安慰一下母亲,没有。在这满怀焦虑和猜疑的时候,住院部走廊上写的不许医生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决定     
结婚后她一直给他做洋葱吃:洋葱肉丝、洋葱焖鱼、香菇洋葱丝汤、洋葱蛋盒子……因为她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拉了她的手,和善地告诉她一虽然他从不挑食,但从小最爱吃的是洋葱.  相似文献   

13.
戴笠的母亲在戴笠7岁时替他在当地的私塾里报的名。9岁时,私塾老师毛逢乙指点他通读了“四书”,次年戴笠便开始了习作。到11岁时,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使他进了当地的小学,也使他养成了忠孝之心。  相似文献   

14.
典身救母     
他大学毕业那年,母亲查出了乳腺癌,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治疗,就将有生命危险。 八岁那年,父亲因一场车祸被夺去生命之后,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而今母亲病了,让他感到一下子地覆天翻。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人说:"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英勇、牺牲和忍耐贯穿它的主旋律。"对于开国少将李中权一家来说,当年在母亲的带领下举家参加长征,5人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的事迹,就正如他母亲王理诗的名字所寓意那样,为革命的理想信念谱写了一首英勇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16.
文摘     
李肇星——诗人、国人、家人外交部长李肇星是山东胶南人,今年64岁,至今仍然留有浓重的山东口音。他幽默地说:“山东口音也确实难改,因为它是孔子、孟子、墨子、孙子的口音,历史的积淀太重了。”幼年的贫寒生活使李肇星性格朴实、执著。而作为诗人外交家,他又是个情感丰富的性情中人。因为外交事务繁忙,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没有能守候在她身边。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回家”。这句话,让李肇星永生难忘,这个“家”,也许仅仅指他胶南的家,还有一个名叫“中国”的家。他在为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而作的那首诗里写道:在昨日的创伤里,/在今日…  相似文献   

17.
开篇:父母的"善意谎言" 2008年5月,在深圳市下沙派出所做协警的王赓新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告诉他,自己要做一个手术,需要人照顾,让他和父亲商量一下. 此时的王赓新已经有近两年的时间没和父亲通过电话,自2006年被父亲从传销窝点拉回家关了一个月后,王赓新一直没有回过家.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手机     
春节回家,临返城时,像有心思,几次嗫嚅着,欲言又止。我问:“爸,你咋啦?”母亲答过话来:“别理他,这老头越来越像个孩子,真是老  相似文献   

19.
放牛娃的搏     
右边照片上的人叫郭土改,不用问便知是土改时生的。他出身贫寒,年轻的父母刚从战争与饥饿交织的旧中国挣扎出来,即逢盛世,又得一子,欣喜之余,给他取了这名字。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七岁那年,父亲被“大跃进”时期的一场洪水吞没了。此后,他便跟着母亲开始了漂泊不定的生活,不少时候,母亲不得不把他寄养在亲戚家中,他只能在为亲戚家放牛的间隙里,断断续续地念些  相似文献   

20.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精神世界的直接表述,它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展现新闻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陈祖芬在《祖国高于一切》中,有一段描写王运丰与外商谈判,受到威胁时的心理描写: “不过他这时倒冷静了:其实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值得大惊小怪的一部分。当初轰炸柏林时,年轻轻的都不怕死,何况现在?人要是能死在他所爱的事业上。那也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我是个科学家,一个热爱祖国母亲的科学家。母亲可以一时错怪她的孩子,但我不能不爱母亲。让我们感谢祖先传给我们的这样默默的献身精神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