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Micaps基本资料,对2012年4月19日一次较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属于蒙古冷槽型,强冷空气的堆积及爆发导致沙尘天气的发生,同时涡度平流变化、高空急流的发展也是形成沙尘天气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地面自动站资料,对2012年4月19日入春以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一次范围最广、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时产生的沙尘暴天气,蒙古冷涡是造成这次强沙尘暴的主要高空系统,地面影响系统为蒙古气旋和冷锋,冷锋过境时,强烈的温度平流作用使得风力加大,垂直运动加强,将地面沙尘输送至高空,冷锋不仅是静力不稳定能量的机制,同时锋区内还存在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强,最终形成沙尘暴。  相似文献   

3.
利用柴达木盆地南缘4 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小灶火、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常规地面、探空资料及沙尘暴监测资料,对2020年6月29日至30日柴达木盆地南缘沙尘暴天气的地面及高空天气形势、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能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温度偏高、降水偏少,为沙尘暴发生发展提供了气候背景;高空槽及地面冷锋过...  相似文献   

4.
2003年3胃19日—20日锡林浩特市遭遇到一次由蒙古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沙尘暴天气过程,本文应用基本的观测资料、常规图表,从天气掌成因、动力机制、大尺度环流、垂直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地形因素,斜压强迫及高空急流引发的高层等熵位涡下传.使蒙古气旋强烈发展,为沙尘暴提供了动力条件;其垂直结构决定的动量下传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蒙古气旋引发的犬风、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巴彦淖尔市近30年来最强的两次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环流特征、气象要素对比、V-3θ图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两次过程都是出现在初春干旱的气候背景下,受蒙古气旋后部冷锋的影响出现的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大风发生前,θ、θsed、θ_*3条曲线在500 hPa或600 hPa以下与横坐标轴成直角或钝角,存在“顺滚流”和“超低温”;V-3θ图中大气层结干燥且层结极不稳定,不稳定能量只能通过大风来转换。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包头地区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强冷空气活动是本次沙尘暴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造成本次沙尘暴的高空系统是斜压性很强的蒙古横槽及槽后的偏北急流,地面系统是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从动力机制来看,沙尘暴发生时,由于高层辐合、低层辐散而形成的强烈下沉运动,使得高空偏北急流带的动量下传到地面,中低层波动发展形成的次级环流则使动量下传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颗粒物监测数据,采用天气学分析、轨迹分析等方法对2021年3月呼和浩特市一次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及传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3月27日—28日受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锋共同影响,呼和浩特市出现了大风、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天气,严重污染时间长达12 h,主要污染物以粗粒子为主;在严重污染时段,PM10增长速率远大于PM2.5,PM2.5、PM10均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PM2.5峰值出现在22:00,为1 062μg·m-3,PM10于28日01:00出现峰值,为5 037μg·m-3;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可知,此次强沙尘暴污染源均来自蒙古国。  相似文献   

8.
罗显发 《青海科技》2010,17(3):39-41
本文对2008年5月2日海西西部地区的茫崖、冷湖出现的特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分析,得出:500hPa高空锋区中不断加深的波动是此次特强沙尘暴天气形成的主要影响系统,与高空锋区相伴的高空急流南移,通过高空动量下传增大了近地面层风速,过程前期温度持续升高是此次特强沙尘暴天气产生的又一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杨海迪 《大众科技》2022,(10):48-51
文章利用气象高空、地面数据资料和GRAPES_MESO中尺度模式,对2022年3月13日发生在鄂尔多斯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是蒙古气旋的强烈发展以及冷锋过境所引起的,在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蒙古气旋发展东移,加之前期气候干燥,降水少,气温明显回升,近地层干燥,地表植被覆盖率低,裸露地表较多,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丰富的沙源条件。GRAPES_MESO中尺度模式对此次沙尘天气形势预报偏北,但对大风的开始时间和落区预报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分析资料,对2011年4月29日~3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市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前期降水偏少,地表植被稀疏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气流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高空、地面、FY-2E卫星云图、自动站常规、加密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格尔木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500h Pa高空槽前上升气流、700h Pa热低压为中尺度系统上升运动提供了动力,高原槽前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利于生成、发展高原对流云团,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系统的有利抬升条件,格尔木强沙尘暴发生在高空槽前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里。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19日青海省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和我国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2010年3月19日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西伯利亚冷槽强烈发展,为大风、沙尘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西伯利亚冷槽分裂短波槽的垂直结构为大风、沙尘暴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地面冷锋后部形成的大风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省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对2019年6月25日锡林郭勒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受高空槽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具备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合抬升条件等使强对流得以维持发展,分析雷达资料可知,前期65 dBz的强回波,较强的环境风切变等特征指示冰雹天气的产生;后期的强回...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资料,对2006年3月26日~27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地区的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冷锋后大风是沙尘的主要动力,前期持续增温使得低层大气不稳定层结,中低层强的上升气流及低层辐合,为沙尘暴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4年3月19日那曲地区500hpa高度场与风场、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资料,对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那曲上空的高原低涡;物理量场图上降水区域表现为正涡度与负散度。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沙尘暴天气过程中风速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李江英 《青海科技》2003,10(5):32-34
利用自记风观测记录,分析了沙尘暴产生时的起始风速、风速变化及沙尘暴持续期间的风速特征及规律,为研究、预报青海省沙尘暴天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多通道云图及TBB产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GFS 0.5°×0.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14年3月19日浙江大范围的冰雹雷暴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和卫星云图上反馈的强天气特征。并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反演TBB产品与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进行对流活动的追踪和比对,发现风暴南侧的TBB大梯度区是风暴新生的活跃带,也是反射率因子大值带,新生风暴-52℃TBB中心的出现比反射率因子强中心的出现有一定提前量。雷达反射率因子比TBB更能精确地反映中尺度对流系统内部的风暴结构和变化。-60℃TBB冷中心有效地指示了密集降雹的落区,且冰雹落区集中在TBB冷中心偏南一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9年9月4日~2009年9月8日为期5天的连续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水汽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对同一类型连续阴雨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侯文菊 《青海科技》2009,16(4):27-28
2008年10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果洛州全州发生大~暴雪天气过程。本文从该次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的演变、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T213数值预报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短期降雪天气预报提供了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利用MICAPS、自动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20年3月2日~3日锡林郭勒盟东部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条件是乌拉尔山高压脊和极地冷涡,而高空蒙古低涡、低空切变线和地面低压是这次暴雪的触发机制;"阶梯槽"的建立与维持使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与极地南下的冷空气在锡林郭勒盟地区交汇,为此次大(暴)雪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强降雪主要发生在地面暖锋一侧,降雪集中时段也同暖锋锋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此次降雪属于暖区降水;强降雪区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出口区左前侧,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显著,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卫星云图上,暖湿输送带从建立到维持直至消散的过程,对于降雪的强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