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2006,(15)
第一,根据我的了解,韩国人好像是不怎么买日本车的,他们很支持自己国家的商品。第二,国外有些国家的公民综合素质比较高。我爸爸曾经去过新加坡,他回来后对那里的社会环境赞不绝口。不过,并非国外所有的地方都是很漂亮的,有不少国家还是脏乱而落后的啊!生活在中国,其实感觉也挺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是个美似花园的国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新加坡在立法周详,执法严明,社会文明安定方面的成就同样值得称道。就笔者四次去新加坡小住,耳闻目睹颇具印象。简单得笔触几例,介绍如下。1.非法集会,法轮功信徒被判罚2000年12月31日,60多名新加坡境内外法轮功信徒在某公园集会,他们无视新加坡法律,集会需专门批准的规定,被人举报。警方当即包围集会场所,勒令解散,但其中15人拒不撤离,当即被拘留。他们按无准证集会和阻碍警方执行公务的二项罪名,被控上法庭,经过一个多月的审理后,宣判罪名成立,每人罚款1500新元(折合人民币约7000元),境外人员勒令立即离境。这是法轮功在国外非法活动被依法判罪的第一例。  相似文献   

3.
孙晖 《教育》2011,(13)
笔者的儿子刚刚结束在新加坡一所邻里小学一年的学习。一年的时光,不算长,但从他的切身体会以及和其它家长、老师们的交流中,笔者逐渐了解了一些新加坡小学教育的状况。和中国的小学教育相比较,笔者发现有几点问题:课时安排不科学不知是何缘故,新加坡小学都是上半天课,所以全部内容都压缩在半天的时间里。这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孩子都是不利的。笔者的儿子是早上上课,个人觉得他的课程表很恐怖:7:30升旗;8:00至9:30第一节课通常是英语或华文;9:30至10:00课间休息,可以去食堂买饭,吃东西;10:00至13:30第二节课,包括英语、华文、数学、音乐、艺术、公民教育……只换老师,孩子们不动。有时上华文或艺术之类的课程需要换教室,那走路的几分钟就是孩子们难得的休息时间。13:30下课,孩子们就要去赶校车。到家已经14:00。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生去新加坡读研究生,一般都选择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这两所大学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数量很多,理工比文科要多,而留学生最多的是中国学生,几乎可以占到全部研究生的1/3。  相似文献   

5.
2009年年初,新加坡理工大学邀我去讲学。借此机会,我参观了汉合学校,据我所知,这是我国内地在国外举办的第一所进行学历教育的中国国际学校。汉合学校是北京汇佳教育集团经新加坡教育部批准举办的  相似文献   

6.
沈老     
新加坡的报纸陆续刊登了我讲学的一些报道,他看到了,托一位古董店的老板来找我。带来的话是:很早以前,胡愈之先生曾托他在香港印了一批私用稿纸,每页都印有“我的稿子”四字,这种稿纸在他家存了很多,想送几刀给我,顺便见个面。这是好愉快的由头啊,我当然一口答应。他七十多岁,姓沈,半个世纪前的法国博士。在新加坡,许多已经载入史册的国内国际大事他都亲身参与,与一代政治家有密切的过从关系。在中国,他有过两个好友,一个吴晗,一个华罗庚,都已去世,因此他不再北行。他在此地资历深,声望高,在我见他那天,古董店老板告诉我,陪着我想趁机见他一…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一个以服务业为经济龙头的国家,由于该国家政策和教育政策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新加坡留学,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MDIS)、东亚管理学院(EASB)和PSB学院都是比较好的留学选择,学校不仅提供学生实习机会,还有一个行业领先的酒店模拟实践中心用于教学实践,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理论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2002年10月,刚刚年满15岁的乔媛就有幸被选中来到新加坡学习。第一次远离祖国和亲人,我不但思乡情切,也思念亲切的汉语。我那些没有机会去国外留学的中国同学都开玩笑似地告诉我:千万别忘了汉语怎么说,汉字怎么写。现在三年过去了,我不但没有忘记汉语,英语也大大超过了大多数中国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当我回头看看这既漫长又短暂的路程,才发现新加坡在语言教学方面确实独具特色,实在值得国内的教育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与学习评价等方面,对中国和新加坡初中地理课标的自然地理部分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和新加坡初中地理课程目标都关注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领域;中国和新加坡初中地理课标自然地理部分的差异体现在编排理念方面,中国以地理学科逻辑为主,新加坡则是围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这一中心议题,结合探...  相似文献   

10.
在新加坡读大学刚到新加坡,沈冰就获得了“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下属的《联合早报》的奖学金。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最重要的报纸,沈冰也因此经常利用暑假去《联合早报》实习采访,因为学的是财经,所以在报社实采访的也是财经新闻,在实际工作中既锻炼自己的写作水平,又挣到了稿费。因为有奖学金,所以在学习和生活上沈冰不用为钱发愁。为了深入了解新加坡,融入新加坡社会,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一起去新加坡读书的同学都回中国了,而沈冰选择了留在新加坡学校里,利用假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成绩依然优秀:南洋理工大学选举…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到国外去,或者外国朋友到中国来,言谈中觉得他们对中国的情况比以往了解得多了。这自然与中国地位的上升有关, 也是我们注重对外推介的结果。谈到中国的文化艺术,经常有外国人提到"茉莉花",有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报纸近来报道:现在出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国大陆正以可怕的速度及规模迅速崛起。对于这一点,区域国家既爱又怕。爱的是中国的庞大市场可能会在必要时,发挥将区域国家拉出泥淖的功能;怕的是中国快速崛起的经济力量,可能有朝一日“吞没”区域国家。这一点,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早已提出。他说,每年到大陆访问,都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在大陆,书店和图书馆里都挤满了人,买不起书的就在书店里阅读。这种现象是新加坡所没有的。李光耀说,中国大陆拥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和低工资的工人。他举例说,在苏州的一家新加坡公司…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朋友携子到新加坡读书。他儿子参加了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智力测试,成绩非常好,教育部允许他的孩子报考最好的11所中学。这种做法,在中国恐怕是行不通的。中国人相信的是人在智力上平等,每个人都能做伟人、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等等,只要后天努力。通过一项智力测验,就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可笑的。但是,新加坡的做法真的可笑吗?新加坡承认人有不同的智商,因而有不同的潜能。他们  相似文献   

14.
去维也纳很方便。我从北京起飞,8个小时后到达芬兰赫尔辛基,等候转机。赫尔辛基机场比较大,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机场服务台里居然有中国服务员,专门为中国来的旅客服务,大概是中国人出国的比较多吧。在那里等了三个小时后,又乘机经过两个小时飞到维也纳。一出机场就遇到了Schoeberl教授,他接我去他家。Schoeberl教授非常热情,已经帮我找到了一处公寓,但我要在12月1日才能搬进去,所以头几天我都是吃住在教授家里,每天坐Schoeberl教授的车和他一起到学校,然后在下午一起回他家。第一天晚上,教授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他女儿从下午就开始…  相似文献   

15.
陈志浩今年15岁,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小男孩,不笑的时候有点酷,微笑的时候便流露出一丝稚气。两年前他来到新加坡,先读预备班,之后通过考试进入新加坡华侨中学,今年读中三(相当于国内的初三)。陈志浩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但没想过要出国读书。有一天,爸爸问他愿不愿意去新加坡读书?还拿了有关李光耀的书给他看,小志浩看了以后被这个美丽的国度吸引,再加上他希望自己未来可以跟别人不一样,于是就决定去了。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小志浩原先在国内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他感觉生活很吃力:我对很多东西都没办法适应,包括这里的语言习惯和食物。我很不习惯新…  相似文献   

16.
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国际合作办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国际分校、特许经营、课程衔接以及联合学位/双学位等多样化合作办学模式。国际合作办学不仅帮助新加坡成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本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而且使其逐步树立了地区教育中心的优质品牌,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到新加坡学习,使教育成为出口创汇的手段之一。不仅如此,新加坡还大力支持和推动本国高等教育机构积极走出国门,去国外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活动,实现以教育输入促进教育输出的目标。总结新加坡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中的经验,将对我国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有着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中学时就有了出国的想法,当时觉得在国外不管是求学还是工作的环境都比较好一些。而且,父母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父亲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去过美国,我母亲也跟他一起去过。  相似文献   

19.
周悦 《大学时代》2005,(5):46-47
新加坡应该是国人比较熟悉的地方了,去过没去过的人都可以随便说上几句,比如花园城市、美食之都等等。在同学送别的聚会中,我甚至说:“嗨,我去的地方就跟中国南方似的,哪叫出国啊!”如今,我却要说,正是在这里,我得到了另一片温暖、健康的成长天空。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中两地官方提供的估计数字,目前在新加坡求学的约5万名外国学生当中,约1/3来自中国,人数介于1.3万至1.5万。中国学生在新加坡学成后,英语、中文皆通,现在中国正需要这方面人才,他们回国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加上新大、南大等多所大学毕业文凭得到国际认可,便于中国留学生走向世界。此外,新加坡政府近年来积极吸纳中国人才,成绩好的中国学生毕业后可继续留在新加坡工作,这也是吸引中国学生选择留学新加坡的因素之一。我们采访了现正在就读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请他谈谈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