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是人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属性。人性可以分为五个层面,即物性、感性、理性、德性、灵性。由美的对象引发的愉悦感就是美感。美的本质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特征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理想二者之间的契合性。如果用更加形而上的语言来表达,那么美的本质就是存在的合理想性。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的自我欣赏,起源于对人类在模仿、表现、巫术、劳动、游戏等多种活动中显现出来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欣赏。艺术的本质是人类人性升华的感性方式。艺术的根本任务就是用艺术品的感染力去推动人性的丰富完善,推动人性自由和谐发展,以艺术品之美激活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创美,是塑造学生美的灵魂.对艺术教育的本质、应然与实终的差距、艺术大融合的课程理念三方面进行审美思考,试图进一步探讨艺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康德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不仅触及了艺术的本质因,也协调了他在对美作纯粹分析时提出的看似矛盾的理论。席勒的“人性论”和李泽厚的“建立新感性”理论更清晰地揭示了艺术与人的深层关系,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寻到了依托,也使“美的艺术”的探讨更为完整。康德发现了“人——艺术——自由”的艺术本质因,为艺术找到了人性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4.
试论现代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艺术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现代设计师们的基本设计理念.数字化时代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需要重新思考定位.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关系在新的时代依旧存在并更加紧密,而技术与艺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在高技术的背景下,现代设计更需要以精神统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关系,使艺术的精神层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戏剧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戏剧在莎士比亚、肖伯纳和贝克特的时代分别达到了三个巅峰。整体来说,莎士比亚之后的英国戏剧成就大不如前。戏剧的本质是反映人生、人性,而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复杂变动的生活和人性要求有新的戏剧思想和戏剧形式。追寻英国戏剧衰落的根源,可以发现,作品本身美的流失、接受者的变化以及世俗生活的多样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主题,一方面是对人性美的赞扬和讴歌,另一方面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社会黑暗势力的揭露和鞭挞,对通德和文明冲突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与<原野>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意蕴上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挖掘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人在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形态下人性的探索.两个作家透过文本向我们揭示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命题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但是真的人性应该是美的,总能找到复苏之途.  相似文献   

9.
张洁《拣麦穗》是一篇彰显人性美的经典之作,作家对这种人性美的展现是颇有意味的话题.本文旨在从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中,从选择的意象中,从对比手法的运用中欣赏《拣麦穗》这篇散文对人性美的完美呈示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文章从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观,音乐教育有促于道德与美育的和谐发展、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发展方面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万事万物因生命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正是有了生命力的存在才有了我们这个在动与静中循环往复的世界。人类天生有着发现美,创造美的原始本能,而这种美的本能源自对和谐的追求,追求的动力就在于生命力,充沛的精力驱动人们花更多的时间来创造艺术这种生命力的展现形式。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活动主体正是通过占有和改造活动对象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意志,进而加强自身的本质力量。艺术创造是人类精神生产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能体现人的生命力,人性本质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设计是人思想中形成的观念和想法,借助于人身体的技艺或现代技术将其塑造出来的过程.现代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艺术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是现代设计师的基本设计观念.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在新的时代依旧存在并更加紧密,而技术与艺术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在高技术的背景下,现代设计更需要以精神统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艺术的精神层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14.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在探讨美的本质研究的新路子,为此多方分析了美的本质研究中存在的病因,并究其实质,指出了在研究中应正确摆放美学这门科学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它是人类知识体系当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人类自由的表现,其根源和基础都来自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美学与人性与自由特别地贴近,它特别真率、特别直接地表现了人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废都》是一部以浓缩的现实社会为背景,强烈揭露丑恶社会现象的社会风俗小说。作品以主人公庄之蝶为中心巧妙地组织人物关系。此书的再版说明了时代观念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仍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犹存。为什么此书有如此大的魅力,原因在于此书有着与时代息息相关的艺术价值,真实反映了社会现状,再现了人性本质。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了人性管理的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人性管理是管理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教育管理中实行人性化,是当今教育的时代发展之必然.本文从人性的本质、教育人性管理的意义、内容、实施等几方面阐述了教育管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人类有意识地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存在物,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行为艺术从一出现就是和美背道而驰的,由于"艺术是真实情感的表现形式"这一定义的不周延性,我们很难区分真艺术与假艺术.从艺术的概念和本质要求方面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所谓的行为艺术并不是人类以真实情感所创造的美的精神产品,不是真正的艺术,将其称做一种行为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9.
人性问题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素质教育的提出,既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也是一种人性的回归。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唤醒人性,促进人性的完善,这既是教育本质的自然体现,也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