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完这篇散文后,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范美忠,在他的人生中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他会怎么说?我想他会直言自己并不后悔,狗很亲,但是人更亲——一如他在这次地震中的  相似文献   

2.
看完这篇散文后,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范美忠,在他的人生中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他会怎么说?我想他会直言自己并不后悔,狗很亲,但是人更亲——一如他在这次地震中的逻辑:尽管别人的生命很重要,但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散文这种体制是最富有个性的艺术。它最重要的要件,就是作者将自己个人的人格色彩,浓厚地表现出来。正如有人所说:“散文是‘我’的文学,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所以散文就是自我,是赤裸裸一丝不挂的本来面目的自我。我们仔细读一篇大家的散文就可洞见他的人格。作为散文大家的梁实秋,深得其玄机。他不但多说道:“一个人的文章就是他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文章不是好文章”、“有个性就可爱”、“文章背后要有一个人,不可是个傀儡”,并在其散文中顽强地表现着他的个性,坦露着他的人格,读梁实秋的散文,你会发现他人格的动静深刻地描绘在散文里,他人格的声音锐利地歌奏在散文里,他人格的色彩浓厚地渲染在散文里,一个温柔敦厚、旷达潇洒、洁身自爱的梁实秋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4.
韶光易逝,与郝贵平不见已经十年。看到他的散文集《大漠拾韵》和《沙海行旅》出版,艰辛苦学有了成果,作为他中学时代的老师,我很激动,禁不住深长漫想,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感到欣慰呢!细读郝贵平的散文,我心潮澎湃,很艳羡他笔下描绘的大漠风情。和我读过的一些散文作家的作品比较,他的散文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借用司空留《诗品》中的话,我认为,他的散文表现出一种“劲健”高亢的艺术境界。一个作家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与他从小所受的文化教育、艺术熏陶、生活环境和语言习惯有关,更与他的志趣爱好、胸怀抱负、思想认…  相似文献   

5.
正刘志成的散文属于西部,属于有着久远历史,在新的时代虽背着沉重的负担,却奋力而行的西部人,他出于西部,书写西部,但精神上超拔了西部,他以自己的追求证明,持久的艺术冲动,是保持散文创作活力的重要保证。他有篇散文叫《裸坦的渴意》,我觉得较好地概括了他的散文。散文是一个人经历、思想的直接记录,最见人的性情和情感,读刘志成的散文,觉得他确实是在"裸袒"着他的内心,对自己经历  相似文献   

6.
废名先生在《泪与笑·序》中这样写道:“若从秋心在散文方面的发展来讲,我好象很有话可说,等到话要说时,实在又没有几句.”是啊,如果梁遇春不是英年早逝,如果他能以更多更好的思致飞动飘逸的散文馈赠后人,如果他能象其他革命作家那样斗争、生活与写作……那么以其才气和笔力,其知名度似乎应比现在高出许多倍,有关他的研究资料就不会是寥寥无几了;然而遗憾的是:梁遇春毕竟是梁遇春,其薄薄的两本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在现代散文园地毕竟难与其他  相似文献   

7.
周涛从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以来的28年间,从一个创作者成为了中国著名诗人,继而又成为一个散文大家,其散文的成就已经超越了他的诗歌。他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军旅诗人,他又是个极具天才灵性的诗人,从诗人到散文家,周涛找到了一个更能表现自己才华的领域和便捷表现生命感悟的文本,其独特的创作对当代散文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他的散文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深刻体现了诗的精神:自由、抒情、哲思、想象。他的散文如贝多芬的音乐,如书法中的“狂草”,像那些巩乃斯的群马,在做一次亘绝千古最写意的狂奔。  相似文献   

8.
表达的欲望     
关于为什么写作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家一般走上写作道路首先是兴趣。从本质上来说,这兴趣是表达的兴趣。因为许多人在他的生活当中都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对作家来说,我觉得这个表达是比较神奇的。他写作的整个行为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面对的对象其实是个虚拟的空间,并不是面对一个人或一群人,这种表达不被打扰,自己的思维、想法,可以一泻如注,创造一个供自己一个人徘徊的世界。它恰好是一种最自由的表达。一方面它满足了我内心的扩张,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表达的欲望。写作最有意义的一面对我来说是,它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我常喜欢说…  相似文献   

9.
杨朔是“十七年”的散文大家.作为一名散文家杨朔为我们留下了200多篇的散文,出版了几个散文集子。以大量的文学实践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奠定了自己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杨朔散文的追求呢?1959年深秋,杨朔在《(海市)小序》中说:“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还记得我是孩子时候,有一个深秋的夜晚,天上有月亮,隔着窗户听人用高朗的音调读者《秋声赋》,仿佛自己也走进诗的境界。一当然,我喜欢散文,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散文是中西文化碰撞、融汇的一个“宁馨儿” ,它是对传统散文的扬弃与超越。朱自清以他独特的思想特色、艺术特色和风格特色成为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在思想内容上 ,他的散文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及个性特点 ,显示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正义感和爱国心。在艺术上 ,他的作品以漂亮、缜密著称 ,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在诗与画的交融上达到很高成就。在风格上 ,朱自清的散文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文采 :一种是工笔画式的精雕细琢 ,达到出神入化的美的极致 ;另一种是追求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 ,力求达到“用笔如舌”的极境。  相似文献   

11.
吴伯萧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可贵的是,虽属业余写作,成果却颇为丰烧。吴伯箫是一位散文名家,他的散文已经结集的有《羽书》、《潞安风物》、《黑红点》、《出发集》和《北极星》,《烟尘集》则是前三种的选辑。作者根据自己工作、生活的条件,选择题材,坚持写作,反映了三十年代以来各个革命时期社  相似文献   

12.
我最初读汉明先生的散文是在 1996年 ,那时因有编一册散文集的机缘 ,读过汉明先生的《山中日记》一文 ,是他从自己众多的日记体的散文中选出的三则 ,让我先品为快。时隔 5年 ,汉明先生的散文集《山中日记》出版了 ,说起来 ,自然昔日所窥为一斑 ,今日方见全豹。作者在书的后记中交代了把书命名为“山中日记”的原因 :写山中之事 ,爱山和生活在山中 ,所有这些 ,本源于他是从大别山下走进都市的山里人 ,恋山的情结太重。像他写自己在鄂西神农架的生活和见闻就是很典型的 ,他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山中景色和生活的喜爱 ,实实在在地表现了山友、山…  相似文献   

13.
一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一八五五年,当排字工人惠特曼唱着《自己之歌》从阴暗潮湿的印刷间走向美国诗坛的时候,他的一位女同胞爱米丽·狄更生也在歌唱。不过她是在用另一种声音悄悄地、不为人知地低吟浅唱:我是一个小人物,你是谁呢?莫非也和我一样默默无闻?咱们是心心相印——你可别说出去,说出去他们会排挤我们。(《我是一个小人物》)  相似文献   

14.
我喜爱杨朔的散文。他独具匠心地把诗和散文结合起来,以精巧的构思,浓烈的诗情,凝炼的文笔,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鼓舞人们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几年,我们常常呼唤着杨朔的名字。对于象他这样已经走向成熟,已经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我们自然怀着一种热切期待的心情,希望他能够重新拿起那支彩虹似的画笔,描绘祖国的春天。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但是,艺术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他用生命的力量创造艺术,因而只要艺术存在,他的生命便也存在。读着最近出  相似文献   

15.
文如其人     
我的印象中,商洛作家群几乎都是幽默的,如贾平凹、方英文、陈彦、孙见喜、何丹萌等,甚至连做学问、写评论的刘炜评也十分幽默。他们才情勃发,言谈机智,发文幽默。似乎形成了商洛作家群一个共同的特色或者说是标志。如果有例外。似乎有一个,这就是京夫。京夫虽也是商洛籍,但他为人作文的风格,却显得严肃甚至还有些忧患。李育善我没有见过,读他的散文,觉得他与已然形成的商洛作家群整体风格有别。在散文写作中,商洛作家普遍地以幽默机智见长,以贾平凹、方英文为领军,似乎个个在比拼谁更幽默,谁更机智。散文是一种最能显现作者性情的文体,读李育善散文,感觉他是一个宽厚、实诚的人,他的散文也以真诚和质朴取胜。我在这里也幽默一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是不是山中质朴,出山就豪华了?  相似文献   

16.
丽尼在现代散文发展上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来说是不会忘记的。他是以一个悲哀与忧伤的歌手,出现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的。他的散文大多是写童年的寂寞,个人的哀怨,以及赞美殉道的死者,歌唱对旧世界的反抗和对光明未来的憧憬。他的散  相似文献   

17.
河流的秘密     
苏童是当代具有强烈唯美写作倾向的先锋小说家,他以令人惊异的想象天分,为我们充分展示了枫杨树故乡小说(如《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和"新历史小说"(如《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独特的美学气韵。苏童的散文起点也很高,一上手就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力,呈现了小说家面对世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方面的另一种真实。苏童的散文细腻柔韧,文字典雅优美,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苏童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的散文写得很怀旧,很温润,带有江南小镇独特的印记和情调。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童年的人和事。苏童以惯用的童年视角,娓娓道来,细致但不琐碎。代表作品如《童年的一些事》《雨和瓦》等。二是世态。这类文章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代表作品有《说茶》《饶舌的益处》等。三是谈艺文章。苏童以一个作家的眼光,谈自己对写作本身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作品有《想到什么说什么》《虚构的热情》等。从艺术上看,苏童散文想象奇特,飘逸洒脱。他的散文一般没有所谓的点睛之笔,但构思灵巧,总能把我们带向一个又一个开放的想象空间,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意外惊喜。意象绚丽是苏童散文的又一个特点。他常借用影像艺术的整体感、画面感和情节律动,构筑扑朔迷离的意象,从而为散文叙述增添新的质感,给人以愉悦的享受。苏童散文为我们所熟悉的有《自行车之歌》《雨和瓦》《三棵树》《飞沙》等。本期我们选载了他的散文《河流的秘密》。这是一篇充满感性色彩和伤感情调的抒情散文,从对河流的崇敬和忧虑写起,在字里行间,河流优美的诗意与隐晦的象征浑然一体,表达了作家内心一种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真实。  相似文献   

18.
<正>散文是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世界的反映。教学往往严重脱离生活,散文教学是如何脱离生活的?具体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  相似文献   

19.
心存敬畏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遂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那庙宇宫殿、山林隐士、文化巨擘。读秋雨的散文,就是随他一起领略和膜拜精深博大、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但是,当我读到他的《行者无疆》时,我突然觉得无聊了。那个曾经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俞波 《生活教育》2012,(13):48-51
有一首歌唱得好:“每个人心中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颗呀一颗种子,是我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的确,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小学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也许他正在歌唱,正在嬉闹,或者正在沉思,正在苦恼……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因为真实而成为了一种美丽。因为真实而展现了一种个性。每个小朋友就像一亩独特而肥沃丰腴的心田,而辛勤的老师又像一个探索者,一个开垦者,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要用智慧和理性去努力探索一个个斑斓的世界。世上没有两亩相同的田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