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可是,再普通的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特点呀,你说对吗 ?  我的特点就是乐于助人。这是因为在我小时候,老是听爷爷给我讲一些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的事情。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形成了一种思想,我一定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上小学了,我也因为具有乐于助人的性格,使得老师和同学经常夸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同学李苗苗在准备做作业时找不着钢笔了,向我借。当时,我就只有两支钢笔,一支是我常用的,一支是妈妈送给我的,妈妈送我的这只钢笔我一次都没有舍得用,可是,当我看到她着急的神情时,还是毫…  相似文献   

2.
畅敏 《西安档案》2007,(6):33-34
大家好,我叫畅敏,是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普通书记员。可能大家会发出疑问,我、档案、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当我看到“纪念《档案法》颁布二十周年”这个演讲题目时,我也在想,我能讲什么呢?我能做什么呢?思绪良久,我才意识到从进入法院的那一刻起,我、档案、法律就紧密地、明显地联系在一起了。首先,我是一个社会性的人,与生俱来就建立了各种档案。其次,我是一名法律工作者,知法、懂法、守法是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应用、传播法律。最后,我是一名人民法院书记员,是一名诉讼档案的立卷人,严格依法收集、保护、建立法律档案是我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一只黄鹂鸟     
我是一只黄鹂鸟,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里,这里有高大挺拔的树木,这里有翠绿娇嫩的小草,这里有平静清澈的湖水,这里有奔流不停的小溪。生活在这一片大森林里,我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是不幸发生了。一天我正在找虫子吃,我的好朋友小喜鹊慌慌张张地飞来告诉我:森林那边的树都被人砍了。我大吃一惊,急忙飞过去看,好端端的一片树林,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个树桩,而且人们到处捕猎,好多动物都成了他们的盘中餐。我害怕极了,生怕这种悲剧会降临在我身上。但是越怕什么,什么越来得快,没过多久,人们还是把我的家给毁了。我和小喜鹊无助地在…  相似文献   

4.
失去的岁月     
周国平 《出版参考》2009,(12):34-35
上大学时,常常当我在灯下聚精会神读书时,灯突然灭了。这是全宿舍同学针对我一致作出的决议:遵守校规,按时熄灯。我多么恨那只拉开关的手,咔嚓一声,又从我的生命线上割走了一天。怔怔地坐在黑暗里,凝望着月色朦胧的窗外,我委屈得泪眼汪汪。年龄愈大,光阴流逝愈快,但我好像愈麻木了。一天又一天,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于大海。蓦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一万多个昼夜,它们都已经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5.
一截小蜡烛     
一天早晨,我在清理书桌抽屉的时候发现了一截三四厘米长的小蜡烛。“这小小的蜡烛,会有什么用呢?”我走出门去,把它随手丢进装垃圾的簸箕里。 竟有这么巧的一件事:恰恰就在那天晚上,突然停电了!正在埋头写论文的爸爸、在写数学作业的哥哥和在写作文的我,都急得乱吵吵。 忽然,我想起了早晨我扔掉的那截小蜡烛头。我来到门外,幸好,簸箕里的垃圾还没倒。我在簸箕里找了一阵子,终于摸到了一段圆柱体的东西。在月光下一看,我不禁脱口而出:“啊!小蜡烛头,我可把你找到了!” 我把小蜡烛头点着,放在桌子上,一家人借着烛光,继续…  相似文献   

6.
翠翠     
我刚在A市办完档案业务培训班又回到省城的翌日,一进办公室,同事就给了我一封信。我接了这信,捏在手里,起初还以为是一位我认识的学员,请我解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但翻转信背一看,却是家乡赵家村的赵某某所发,我立刻就想起了那位好学不倦,处事谨慎,面貌清秀,多年不相闻问的高中老同学。  相似文献   

7.
想北平     
老舍  张京 《出版参考》2004,(11):34-34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相似文献   

8.
祖国妈妈     
江日 《出版视野》2004,(5):46-46
扎根在你富饶的土地,我是一棵幼芽;盛开在你春天的田野,我是一朵小花。亲爱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我永远热爱你——我的祖国妈妈。  相似文献   

9.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丙成年正月初七,我冒着寒风去送别一位生前曾留给我笑容的逝者。在戴白花的人流中我寻找着昔日我们共同的同事,有的找着了,有的没找着。我感到了一丝失落,原以为大家都会聚在这里,死去的和暂时还没死去的,这里是双方最后的一次聚会。  相似文献   

11.
宠物     
我小时候在农场呆过一段。那时没有任何玩具,我爸就抓了两条四脚蛇给我,用绳子拴在床脚上。我对这贼头贼脑、滑溜溜、冷冰冰的家伙不感兴趣,高兴就拿树枝抽它们,也不喂东西给它们吃。反正过两天我爸就会把它们炸了,脆蹦蹦特别香。所以我虽然不喜欢它们,但对它们有感情。有一回,我看见一条小蛇钻进荆棘堆里,就大声叫我爸。我爸让我在上面赶,  相似文献   

12.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3.
不知道何时我的生活停顿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却总感觉百无聊赖,好像丢失了自己,丢失了灵魂,丢失了一切。对着电脑傻笑的我,真的很傻,很无聊!一向最讨厌做无聊事情的人,但这一年多来,却一直在做着最无聊的事情,而且乐在其中。我是谁?我在干吗?我找不到以前的自己了!  相似文献   

14.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我跟您和母亲在一起散步,是在现在的世界银行附近的约瑟夫广场上,我谈到那些饶有趣味的事情。我说话时露出愚蠢而又自鸣得意的神色,我态度高傲、冷静(这是假的),并且一如平日我同您谈话时惯有的常态。我言语冷淡(这是真的),说话结巴,我责备你们,你们一直让我懵懵懂懂,因此不得不由同学来照顾我。我还说,我曾濒临过莫大的危险(在这里,我按我的方式,厚着脸皮撒了个谎,以显示我的勇敢,其实,我生性懦怯,并不知道那“莫大的危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邂逅总编辑     
陈晓 《新闻天地》2007,(8):32-34
我是一个很要强的漂亮女人,虽然离了婚,为了给年幼的女儿一份更好的生活,我辞去了清贫的教师工作下海做图书批发生意。我拼命挣钱,凭我在大学学中文的功底,虽在竞争残酷的生意场上历尽艰辛,但几年之后我终于在市郊阳光小区有了一套漂亮的住房,光装璜就花了十多万元,这是在我当老师时想都不敢想的事。离婚5年来面对种种诱惑,我固守感情的城堡,从不轻易将真情许人。然而,爱情却在一个春意昂然的日子猝不及防地到来……  相似文献   

16.
放飞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在集市上看到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鸽子。那是一只黑色的鸽子,全身羽毛发亮,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像在看着我,小小的鼻子,几乎看不见。我拿出仅有的5元钱买下了这只鸽子。鸽子买回来的那一天,正是我弟弟的生日。阿姨买了生日蛋糕,我把生日蛋糕的盒子做成了鸽子的小屋,还拿了很多小米和水来喂它。可是它好像心事重重,大概是想念它的亲人了吧,一天都不吃不喝,还不停地走来走去。第二天我来看鸽子的时候,鸽子一直对着我叫,好像在说:“请放了我吧。”我看到这些,就不由得想到了它也是一个小生命啊。我不能因为…  相似文献   

17.
母亲与麻雀     
《新闻世界》2007,(12):49
小时候,我最爱去磨坊帮母亲干活。磨坊在我家的西南角,有朝阳的一门一窗,说是门窗,其实是门洞和没窗架的窗口而已。这磨是我妈的磨,是我外公给我妈的唯一的陪嫁。  相似文献   

18.
两元钱     
我书桌上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破旧的两元钱,每当我看到那两元钱的时候,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那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姥姥。在路上,我只嫌车开得太慢,恨不得长出一对翅膀飞到姥姥家。终于到了姥姥家,我飞快地跑进姥姥的家门,走进屋子,一把抱住姥姥。吃过午饭后,姥姥把我喊到屋子里,从枕头下拿出一个手绢,从里面拿出一张两元钱。这张钱又脏又破,“哼。”这张钱扔在地上都没人捡,别人的姥姥都是上百的给,哪像我姥姥那么小气。我越想越气,把钱揉成一团,扔在地上。妈妈把我拉到另一间屋子,深情地说:“你姥姥在乡下,连鸡…  相似文献   

19.
罗西 《出版参考》2009,(12):48-48
我该以怎样的一种姿态活着,我该以怎样的一种方式走过人生,我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来看这个世界。总会在空闲无聊时,总会在驾车漫过街头的时候,偷偷在心底暗自问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适当的答案,给自己一个最合适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在省军区召开的新闻报道会上,我的一位好友突然提出要为我写一篇文章寄给《新闻与成才》。我当时没有给面子,直言谢绝:对不起,一是本人写别人可以,而别人写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二是本人在军营搞新闻报道虽然已经15年了,可总是成绩欠佳,实在没有经验可传。今年7月份,当我看到《新闻与成才》第六期刊登的《“我与新闻与成才”征文启示》后,很是激动,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与《新闻与成才》特别有缘,可以说,在我当兵的历史上,尤其在新闻报道之路上,是她扶我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如果我不参加这次征文,就有愧于她。1980年11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