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选婿     
这是清道光年间的一个除夕,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吃过饭,一个人在院子里踱着步子。又是一年即将过去,听到夫人埋怨自己对女儿的婚事从不过问,林则徐知道,自己是该过问一下二女儿林普晴的婚事了。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选婿     
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除夕,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刚吃过饭,夫人便埋怨他对女儿的婚事不上心.二女儿林普晴长得如花似玉,曾有不少官宦之家来提亲,林则徐都没答应.夫人的埋怨不禁使他想起自己被岳父选婿的经历,觉得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道光年间鸦片走私猖獗,大臣们纷纷上奏支持禁烟,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揭开了禁烟运动的序幕。本文拟对道光皇帝应允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的原因进行初步考察,以史鉴今,以期对今天禁毒工作的开展有益。  相似文献   

4.
河南武陟县城东南十多公里的黄河边上,有一座始建于清雍正二年的规模宏大的嘉应观。康熙年间和雍正初年这一带曾数次决口,以后塞决筑堤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6.
叶钦 《兰台世界》2013,(12):87-88
林则徐(1785-1850)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近代外交开创者,他对我国近代外交活动的贡献在于:定义了公正公平的外交原则、辨别了区别对待的外交策略、破除了陈旧的外交旧习、开创了新颖的外交视野.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记载林则徐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并着力于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对清代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推动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林则徐关心维吾尔族生活、妥善解决其困难、谨慎处理其官民争端并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表明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关注少数民族的生计等.  相似文献   

9.
现将馆藏宫中档案中所存道光十五年(1835年)及道光二十八年户部汇造的各省民数、谷数清册刊布,供研究清代中晚期社会史参考. --编选者 丁进军  相似文献   

10.
杨以增(1787-1856年),清山东东昌府(今聊城)人,字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死后谥端勤.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曾历任贵州、湖北县、府、道知事,再授河南开河道,转两淮盐运使,后擢任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权陕甘总督,总理粮台,转江南河道总督.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是近代史上第一位与西方列强正面交锋的中国官员,林则徐在外交活动中,充分意识到翻译活动的重要性,并且组建了最早的外事翻译班底,从事外事翻译,此外林则徐的翻译班底对于传播西方文化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汉学以乾嘉为盛。从道光朝,汉学开始另一个发展阶段,汉学地域扩展至全国,新的治学领域蓬勃发展,汉宋调和逐渐取代了汉宋对峙,为汉学延续在学界的正统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旧的学术格局被打破。道光年间汉学的新发展对晚清学术的整体发展颇具影响。因此,道光年间是清代学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11,(8):34-35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14.
林则徐行文,或先破后立以退为进,或于立言之处巧设伏笔,或化被动为主动力陈主见,或同一题材详略结合、重复使用、强化受众印象,突破了一般公文布局谋篇时的写作传统,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深刻地彰显了文章之主题。  相似文献   

15.
早年读林则徐,记忆中两个场景历久而不灭:一场景是虎门销烟,林则徐一声令下,无数熟石灰纷纷投入销烟池,池内顷刻便如汤沸,民众欢声雷动,洋夷失色,林则徐神色坚毅;另一场景是西去路上,满目荒凉,林则徐青衣小帽,面色沉郁,壮怀难酬,蒙冤远流,  相似文献   

16.
漕河泾位于上海县城西南十八里,是明代中叶兴起的一个市镇,“以布米渐聚成市”。进入清代,沿今漕河泾白东至西分布有东镇、中镇和西镇三部分,中镇最热闹,“巨商集于此”。漕河泾与蒲汇塘在镇中垂直相接,东通龙华港,并可进入黄浦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积极学习西方科技,探求富国强兵之路。他曾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文书报,收集西方国家资料,促进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的兴起。以下本文通过介绍林则徐翻译的主要译著,探讨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国图志》的编著者只有魏源一人,但林则徐对该书的编著功不可没。《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基础上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9.
杨以增(1787—1856年),清山东东昌府(今聊城)人,字益之,号至堂,晚号东樵,死后谥端勤。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曾历任贵州、湖北县、府、道知事,再授河南开河道,转两淮盐运使,后擢任甘肃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权陕甘总督,总理粮台,转江南河道总督。他为官伊始,先教化后行政,有两汉循吏风。  相似文献   

20.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