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十力轶事     
名字"十力"的由来 1922年,梁漱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五年之后,打算抽身自己办学.北大校长蔡元培让他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选.梁认为唯识学应该请南京欧阳竞无大师门下的高足来讲授.蔡校长让他代表学校去聘请.其时,熊子真已在欧阳竟无门下求学,又与梁有学术上的往来,最后梁选中了熊子真.由于蔡校长十分赏识熊在佛学研究上的创见,加上哲学系教授林宰平的揄扬,熊便成为北大哲学系主讲法相唯识之学的特约讲师.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是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他的性格脾气也令人印象深刻. 1922年,熊十力到北京大学教授哲学.考虑他在哲学界已很有名气,虽然不到40岁,北大还是对他十分礼遇,没来之前,就给他安排好了公寓和办公室,而且把炉子和燃煤都提前买好了.可没想到,熊十力到北大不久,便将炉子和燃煤全都上交了.大冬天的,这是为何?原来,熊十力冬天最怕暖气,天再冷,屋里也不生炉子.这个习惯让北大哲学系的同事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二十世纪最具传奇色彩和声誉的人物之一。从他的一生来看.有几个横断面让人惊羡:其一是1916年.梁23岁.当年9月在《东方杂志》发表《究元决疑论》。被蔡元培发现.聘请其到北京大学任教。且当时有传闻.之前梁欲考北大而不得:其二是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10月10日.梁漱溟由南京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相似文献   

4.
赵梦颖 《兰台世界》2012,(13):17-18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期针对传统陋俗发动了一系列较具深度性的改革,有效肃清了北大校园早期积弊。这一由校园文化开创出的资源从"道德"自觉的深度,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伦理觉悟的进程。蔡元培多被视为教育家为人所倚重,对其民初从事传统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中国各种哲学思潮起伏交错之中,能够较好解决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哲学思想,尤以熊十力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为主流,而郭齐勇教授长久以来的学术重点即是对熊十力哲学思想的研究。从熊十力哲学内容上来看,郭齐勇教授以本体——宇宙论为生命的万化之源、万有之基,研究熊十力先继承后批判的唯识佛学的思想过程,借传统儒学之经典复归初始,重新厘清了熊十力创制自我的特别气韵;从熊十力与现代其他新儒家的激烈文化冲突中来看,通过对中西文化之差别的深刻反思,摆脱学者主观情绪的偏见,分析研究了现代新儒者们真正意义上的“新融和”,以展现中国现代民族文化之新意。  相似文献   

6.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胡龙青 《兰台世界》2012,(28):24-25
蔡元培(1868年1月11 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等,浙江绍兴山阴人,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蔡元培前半生为翰林宿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近中年时由于时局激变转而研习西方文化,终成为东西方文化融合集大成者.蔡元培主张中西方文化之间应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最终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这种兼容并包的中西文化观在当时非常具有进步意义.担任北大校长时,蔡元培用"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了改革,从而开启了北大学术自由之风.  相似文献   

8.
秦素银 《中国博物馆》2007,15(4):98-104
作为二十世纪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人们记住更多的是作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蔡元培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贡献可谓尽人皆知,而作为中国博物馆事业先驱者的蔡元培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赞誉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人。”的确,全世界的高等学府成千上万,论历史的久远,北大既比不上牛津、剑桥,也比不过哈佛、耶鲁。然而,说到蔡元培校长和北京大学对我们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熊十力先生在《佛家名相通释》的《序》中曾 说:“凡读书,不可求快。而读佛家书,尤须沉潜往复,从容含玩,否则必难悟入。吾常言,学人所以少深造者,即由读书喜为涉猎,不务精探之故。”熊十力先生在这里讲的是读书方面的事,但这一段话对做编辑工作来说也是非常适用的。编辑审稿即是读“书”─—是读没有经过加工、修改与印刷、出版的“书”,其中必有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尤其不可求快,尤其需要“沉潜往复,从容含玩”。诚然,编辑审稿并不就是读佛家书,但若编辑审稿时都能拿出如熊十力先生所说的那种“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精探…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1917年1月4日到北大视事。实际未到任,蔡元培一到北京,就先访问医专校长汤尔和询问北大情况。汤说:“文科学长如未定,可请陈仲甫。陈君现改名独秀,主编《新青年》杂志,确可为青年的指导者。”因取《新青年》十余本示蔡。  相似文献   

12.
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起创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后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这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并集体研究新闻学的团体,开创了中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先河。蔡元培的新闻实践远不止集中在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其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系非常丰富,然而,正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魏定熙所说的那样,“蔡元培对于现代中国新闻学发展的贡献,尚未作为一个问题被整合进入其思想史中”。  相似文献   

13.
熊十力认为,民族兴亡与学术相关。他提出"哲史关系论"以期厘清哲学与史学的关系,从而明确学者的本质和使命。熊十力的学说对当代教育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学者自己写的新闻学著作,要数徐宝璜的《新闻学纲要》为最早。这部书写于一九一八年。一九一八年,由校长蔡元培创议,北京大学设立了新闻学研究会,请徐宝璜主持其事。徐宝璜当时任北大文科教授,兼任校长室秘书。他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这样赞誉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人."的确,全世界的高等学府成千上万,论历史的久远,北大既比不上牛津、剑桥,也比不过哈佛、耶鲁.然而,说到蔡元培校长和北京大学对我们国家民族的深远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却堪称无出其右,具体事例很多,"五四运动"前夕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17.
熊涛 《兰台世界》2013,(22):128-129
<正>蒋梦麟(1886—1964),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祖籍为浙江余姚,原名梦熊。他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获得教育学和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委托于1919年7月代理北大校长。后来政府正式任命蒋梦麟为北大校长。他在北大前后共26年,先后主持北大校政17年,所以,蒋梦麟是解放  相似文献   

18.
从大清翰林到洋学生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889年,蔡元培22岁时,参加乡试,考中第23名举人。1890年,蔡元培又入京参加会试.即由朝廷礼部举行的举人参加的考试。“中式”(合格)为贡士。主考官王颂蔚十分欣赏蔡元培的文章:初见蔡元培首场卷。觉得像八股文,十分奇怪:往后看了之后,发现“渊博无比,乃并前三场荐之,且为延誉”,将蔡元培列为第81名贡士。  相似文献   

19.
微记录二则     
正@史学边角料:蔡元培在北大校长任上先后多次辞职。他1917年1月4日到北大就职,7月3日就向黎元洪总统提出辞职,抗议张勋复辟。1918年5月22日,为抗议"中日防敌军事协定",又向大总统提出辞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为抗议逮捕学生,于5月8日提交辞呈,9日悄然离京。这次辞职引发广大师生挽留蔡元培大行动,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于5月13日齐上辞呈。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国内外几种主要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社会认识论、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情报交流论、知识交流论、知识社会学、中介论、唯识图书馆学,以及认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是一个学科群等学术观点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