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朱宝军 《科学中国人》2014,(3S):230-230
一、反复吟咏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灵性是古典诗词的一种鲜活气脉,故非吟诵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口诵心惟,咀嚼体悟,共鸣感奋,润养身心,化育灵魂,铸造人格的支柱,积蓄精神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漫话题壁诗     
古代没有报刊和出版机构,文人写了东西,没有公之于世的传播媒介,题壁文学因此应运而生.当时的酒楼逆旅山亭水榭就成了旧时骚人墨客借以发表作品的场所. 题壁文学以诗词居多,且佳作迭出.而散文之类则有如凤毛麟角,只不过是题壁文学的点缀品罢了.这大约是诗词语言简练,形式短小,寥寥数语,便可直抒胸臆,且易于传诵之故.  相似文献   

3.
辽代诗词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格局、体裁与文化意识的转折和流变,其间儒家意识随着辽代国家制度的完善与臻于渐进而逐步推广,并深刻地作用于其诗词创作中。辽代诗词的发展伴随着儒家意识的增强,并深刻的反映出这一变化规律。其间发展与觞变的过程,于今仍具考证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代诗词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格局、体裁与文化意识的转折和流变,其间儒家意识随着辽代国家制度的完善与臻于渐进而逐步推广,并深刻地作用于其诗词创作中.辽代诗词的发展伴随着儒家意识的增强,并深刻的反映出这一变化规律.其间发展与觞变的过程,于今仍具考证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磊 《科教文汇》2007,(7X):165-166
辽代诗词于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格局、体裁与文化意识的转折和流变,其间儒家意识随着辽代国家制度的完善与臻于渐进而逐步推广,并深刻地作用于其诗词创作中。辽代诗词的发展伴随着儒家意识的增强,并深刻的反映出这一变化规律。其间发展与觞变的过程,于今仍具考证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推陈出新,探讨了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提出了在诗词教学中,学生应该"学而时习之",领略诗词精华,陶冶自身情操。  相似文献   

7.
正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入门手册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指南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8.
崔侠 《科教文汇》2020,(1):151-152
诗词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起来朗朗上口。诗词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商周时期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再到近代诗词,留给学生的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而楹联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广义的楹联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因为诗经中有很多对仗的语句,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狭义的楹联从五代后蜀主孟昶开始就已经非常普遍了。而到了明清时期,对对联的风俗非常盛行,对对联成为文人士大夫们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说,诗词和楹联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之一。因此,小学阶段朗诵诗词楹联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儿童阅读古诗词,重点不仅在于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还在于理解诗词背后的情味意蕴,由此在学生心中生发出一种情感,诗词阅读教学应该努力给儿童留下一些长久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成歌 《科教文汇》2008,(32):274-274
人说文学和音乐是姐妹艺术,诗歌和音乐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国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借鉴古代《诗经》里的《蒹葭》一篇创作的歌曲《在水一方》将音乐和诗词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如诗如画飘渺朦胧的唯美,也体现了诗与音乐的和谐统一。一首好诗词,体现的不仅仅是它崇高的文学价值,更体现了它的音韵美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1.
梁岚  白玲 《百科知识》2023,(12):69-70
<正>中国典籍翻译是对外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媒介,而古典诗词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结晶,语言凝练、节奏整齐、意象丰富。意象是构成诗词的元件,也是诗词生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意象的解读是古诗词学习的生命和灵魂。成功的诗词翻译在于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2004,(5):10-11
光控窗帘:这种窗帘由日本研制而成。它是在窗户玻璃和窗帘之间安装一种感光器,当光线达到一定程度时,便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使窗帘自动提升或降落,从而保证室内始终处于适宜的光亮环境。  相似文献   

13.
袁博 《科教文汇》2009,(11):237-237
元曲之所以无愧于"一代之文学"的美誉,就在于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人文精神;或者说,元代的人文精神找到了元曲这种最适宜的艺术寄托形式。这是诗词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我们很难得出结论,说唐诗、宋词、元曲之成就孰高孰低,诚如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有一时之秀,不容为人轩轾。"诗庄、词媚、曲俗,曲之所以"俗",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或是社会的长期动荡,或是严格的等级思想,或是广大的文人学者觉得没了尊严,"俗"成了他们排解郁闷的突破口,于是"俗"也成了一门艺术,不光在其内容更在其形式上。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作为金代诗词创作的高峰与方家,其遗民诗词风格形成与其身世与遭际志节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于历代评价间,元氏遗民词怀溯故国而境界发越,体现出多重矛盾的士人心态与彷徨伤痛的思想感情,元好问词与修治《金史》的举动相映衬,体现出气节的操持与心理变化的历程,于金元诗词文史间具有重要的词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作为金代诗词创作的高峰与方家,其遗民诗词风格形成与其身世与遭际志节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于历代评价间,元氏遗民词怀溯故国而境界发越,体现出多重矛盾的士人心态与彷徨伤痛的思想感情,元好问词与修治<金史>的举动相映衬,体现出气节的操持与心理变化的历程,于金元诗词文史间具有重要的词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我总觉得,含蓄的忧愁,淡淡的、蕴藉的忧愁,让人会去体会——而不是得到某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命神韵,乃是中国占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当属此列。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知识窗》2014,(13):16-18
我要做,便要做一棵在风中摇曳的树,也美丽,也芬芳,却可以经冬历夏,始终坚定地站着,站成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打动了许多爱好诗词的人,而节目现场巨型环形屏幕里的10幅背景画更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精美绝伦的画面竟然是一位叫林帝浣的摄影师一笔一划手绘出来的。林帝浣是中山大学教传播设计课程的老师。业余时间,他喜欢拍照旅行,从珠峰到西湖,从林海雪原到南海,那些属于中国的色彩和四季流转的诗意都被他一一捕捉。他用一支丹青妙笔勾勒出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发明》2005,(10):14-14
再也不用担心因为电视遥控器没电而看不成电视剧了。这个遥控器拥有自己的充电底座,能确保充电电池始终精力充沛,而这并不是全部,这个通用遥控器上还带有一块彩色屏幕和USB接口,能够连接电脑进行编程 。  相似文献   

20.
贾九荣 《科学中国人》2014,(8S):232-232
曾读过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我们老师也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学生。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学生成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学生眼瞅着越来越让人失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