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50名4岁和5岁儿童为被试,用访谈法和实验法研究他们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发展,结果发现: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是随着年龄发展而提高的;对死亡三个特征的认知表现出不平衡性,死亡不可逆性的理解最先开始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72名5~6岁儿童对于"力和运动"的认识,并要求儿童以绘制运动轨迹的方式作答.结果发现,5~6岁儿童对"力的合成"的认识类型可分为4种,其中以"优势力型"居多;对"平抛运动"的认识可分为5种,其中以"竖直下落型"居多;对"匀速圆周运动"的认识可分为6种,其中以"封闭圆周型"居多.最后结论表明,5~6岁儿童对于"力与运动"的认识总体上还比较朴素,与科学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4.
儿童的自发绘画是他们自由地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运用线条、色彩等艺术语言进行的美术创作活动。在5岁~6岁儿童自发绘画中,有大量的重复现象。  相似文献   

5.
6.
一向乖巧听话的宝宝忽然变得任性起来,让他往东偏要往西,什么都要对着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任性?这样的困惑,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宝宝开始变得任性、固执,不服管教,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哭大闹。  相似文献   

7.
郑荔  刘书元 《早期教育》2013,(11):26-29
绘本是早期阅读的主要材料,对画面的理解在绘本阅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无字绘本为阅读材料,选取30名5岁~6岁幼儿为调查对象,运用口头叙述(oral narration)的方法让幼儿叙述绘本故事,并将幼儿的叙述转录成文字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幼儿能够准确理解画面,但是对背景和细节的关注不够;幼儿对单幅图的理解较为正确,对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幼儿阅读画面富有创造性,能够自如地续编故事情节;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画面理解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3~8岁儿童假装理解和绘画理解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理论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领域。近十几年来,研究者对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较多地转向了对假装的研究,尤其是对儿童假装理解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认为儿童对绘画的理解与对假装的理解也一样可以看作是一种表征行为。本研究对120名3~8岁的中国儿童进行研究,验证了Lillard2002年的研究中的一些结果,同时发现在本研究中的各问题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儿童和欧洲儿童的通过率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内容的谈话训练对5~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训练的方式,考察关注行为和关注心理状态两种内容的谈话训练对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经过谈论行为内容和谈论心理状态内容训练后的儿童,其分享行为明显增多,但两种训练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与儿童谈论与他人行为或者心理状态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明显地促进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可能在其中起了桥梁的作用.成人应多利用生活中偶发的事件与文学故事,与儿童充分讨论其中他人的行为或心理状态,以促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自编的三地点任务,考察了5、6岁儿童对该任务中的错误信念问题及随后的未知信念行为问题的理解。发现:(1)5岁儿童尚不能有效通过三地点任务中的错误信念问题,6岁儿童能够有效通过该问题。(2)通过错误信念问题的绝大部分5、6岁儿童在随后的未知信念行为问题上会认为故事主人公如果在原地点没找到物品会先去现存放物品的地点寻找。说明5、6岁儿童即使通过了错误信念任务,其信念理解能力仍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儿童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可用于衡量儿童的语言和社会性发展水平.本研究基于CHILDES语料库的语料,从年龄、性别差异和总体情况三方面,对3~6岁儿童在母子互动情境中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相对于3岁儿童,6岁儿童更倾向于指出对方的行为错误或否定对方的行为.(2)女孩在“反对并阻止对方行为”方面的能力显著高于男孩.(3)3~6岁儿童在母子互动情境中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关性不高.据此,研究者建议,教育者宜多关注儿童使用否定语句的情况,帮助儿童优化否定语句的表达策略,为儿童创造使用否定语句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杨恒  李霞 《学前教育》2009,(6):44-45
声音是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儿童对声音的来源、传播等问题也充满好奇,虽然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很可能不同于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于科学的理论,但却能折射出儿童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笔者以5~6岁儿童为访谈对象,预设了5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力图探讨儿童的“朴素声音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门艺术,是通过声音思维的。音乐思维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进行的形象思维;思维主体对音乐的感觉、体验、理解并表达出来的能力,是音乐思维的体现。对于从胎儿时期就已接触音乐的幼儿来讲,利用多种音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感,活泼开朗的性格,更能发展其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其智慧及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1,(1):146-146
这一年,他的语言能力发展很快。这个时候.不必再用夸张的语言和他说话,只要清晰就可以了,用词要尽童准确,这可以帮助他理解更多的词汇。  相似文献   

15.
教育作用 1.初步学习一一对应. 2.体验与同伴、老师、爸爸、妈妈游戏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田昊 《家庭教育》2005,(4B):55-55
快3岁的蒙蒙是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刚上幼儿园几个星期。因为不爱说话,班上的小朋友都不愿意跟她玩,有几个稍大的孩子甚至还欺负她。一天,叔叔来做客,看见蒙蒙抱着娃娃玩,就随口问道:“蒙蒙,幼儿园好玩吗?”谁知道,平时非常安静的蒙蒙这时突然狠狠地咬了一口手里的娃娃,然后一把扔在地上再用脚狠狠地去踩。旁边的妈妈和叔叔都看得面面相觑:“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妈妈始终也没想明白。  相似文献   

17.
夏娟 《幼儿教育》2012,(Z3):65-69
本研究选择幼儿园中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各60名作为被试,通过四种图表任务的测试考察儿童图表理解能力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5~7岁儿童对表格、饼状图、点状图和柱状图的理解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从中班到大班这一阶段是儿童图表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8.
韩波 《早期教育》2015,(2):17-21
儿童自言自语是幼儿园自由游戏中存在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辅以访谈收集资料,对发生在幼儿园自由游戏中5~6岁儿童自言自语的状况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儿童自言自语的内容可以分为与游戏活动有关和无关两大类;自言自语作为游戏中的材料和工具丰富着儿童的游戏,对于儿童游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第一、第二学段的概率内容一再调整,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数学老师普遍反映概率部分的内容难教,要么太容易,要么太难,对儿童的理解很难把握。学习概率,儿童要从已经习惯了的确定性数学思维方式向随机性数学思维方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随机选取某幼儿园96名3~5岁幼儿,运用情境实验法考察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在3岁时已具有一定的区分内外情绪差异的能力,4岁左右这种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且在积极和消极情境下发展趋势较一致,幼儿性别与情境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在策略运用上,平静化策略出现频率最高,掩饰策略次之,夸大和弱化策略的运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