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九龄的岭南诗歌主要从三个方面书写岭南地域文化:描绘岭南壮美的山水景色,吟咏岭南珍奇的动植物,展示岭南独特的乡土风情。在岭南大好山河和独特人文的激荡下,诗人和岭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他以诗歌为载体,在其岭南诗歌的地域文化书写中寄托了自己独在异乡的怀人之感、仕途之思和归隐之情,为岭南地域文化增添了一份人文魅力,对构筑岭南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宰相卢怀慎     
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卢怀慎晋升为宰相。薛王舅舅王仙童,贪赃枉法,暴虐百姓。御史台调查掌握了他的罪行,已经申报立案。这时,皇上却又下诏书命中书省、黄门省覆核查实,意欲开脱了事。卢怀慎宰相与他的副手姚崇,联名上奏说:王仙童罪状十分  相似文献   

3.
张九龄的仕宦生涯和为官风格都深深烙上了他那个时代的岭南地域所禀赋于他的喜好、个性的印记。而他之所以罢相并坟归故里亦与他所处的时代和地域所赋予他的个人禀性不无关系。张九龄的个人经历反映了唐代江南特别是岭南士人在唐中央任官处境的艰难,折射出唐初岭南社会有所发展,但程度有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岭南名相张九龄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天资聪颖,文才出众;为官清正,敢于直谏;独具慧眼,明辨忠奸。张九龄的命运和大唐国运息息相关,张九龄罢相标志着唐玄宗开始走向昏庸,大唐国运开始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5.
宰相的肚子     
这天,宰相来到理发铺理发,剃头师傅怕得两手发抖。 没等理完发,剃头师傅便停下手来,神色惊慌地望着宰相的肚子发呆。 宰相问剃头师傅为什么盯着他的肚子。  相似文献   

6.
7.
《家教世界》2014,(2):13-13
吃货“财相”刘晏,把我们带到公元8世纪70年代的长安城。  相似文献   

8.
宰相论     
任命宰相统管一切日常政务,是中国封建君主的一大发明。中国的宰相为数众多,可分如下几类:开国宰相;太平宰相;出将入相的宰相;权相;贤相;奸相;贪相;无所作为相;傀儡相等等。举凡良相,都善于抓大事。劣相们也有一些共同特点。中国君主制下的宰相制,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总结。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冯道传(节录) 冯道。于后唐、后晋任宰相。栋梁之材也。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白道始也。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宰相称谓有22种之多,可分为正式宰相、参知政事、参知机务、同平章事、同三品等五种类型,后两种类型是唐朝首创的。它经历了一个由少变多,再由多变少的发展过程,最后统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一种称谓。唐朝宰相称谓的这种变化规律,是与当时盛行的使职差遣制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2011,(3):28-30
一起听故事:有一天,我说:金蝉会脱壳,明珠擅脱身。有人天真地问:“明珠也是昆虫吗?”听到回答“不是”后;人家再问一声:“那是夜明珠吗?”不得不再次回答“是人”后,对方紧接着来了第三问:“那他是谁?”  相似文献   

12.
韦杜两姓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在唐代已各自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集团。两大家族的优秀人物活跃于国家的政治舞台,且许多人担任国家宰相一职。通过对韦杜家族29位宰相人物的分析对比,总结其特点之异同,为我们深化对唐代韦杜家族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方叔,南宋末大臣,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那时,正是大宋国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日渐显现出来。谢方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走上了历史舞台。1251年,宋理宗授予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辅佐赵昀掌管军事机密、边防事务,与宰相同议朝政。接着宋理宗拜谢方叔为左宰相,同时授予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担起了负责大宋军国大事的重任。谢方叔上任后一方面关心庶民百姓,另一方面不断与宦官、内侍作斗争,但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以自己坎坷的一生陪伴南宋王朝走完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袁静哲 《良师》2011,(12):62-62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难断并不说明不能断,就看断者的智谋是否高强了。宋真宗时,宰相张贤齐巧断皇亲国戚之间的财产纠纷,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宰相制度的变化,主要分为五个阶段,总体的特点是继承与前朝的三省制度瓦解,三省之政合归于一;宰相受到枢密院、三司、省官员等机构制约,宰相权力受到分化、削弱;统治者选择与宰相及其背后的士大夫阶层共治天下,稳定了宋代的统治秩序,使其被称之为"看不见篡夺的时代".同时,宰相还能凭借自己掌握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使皇帝无法任意妄为.总而言之,宋代宰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博弈并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参知政事最初仅仅是作为宰相的辅佐而设立的。后来,随着环境的变迁,皇帝有时以其分宰相之权,其地位和职权不断发生变化。于是,作为制度的一种变异,参知政事时时侵夺宰相职权,甚至代行相权。反过来,宰相则一直努力将参知政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一般情况下,参知政事要依赖迎合宰相,以巩固自己的位置。参知政事与宰相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和而不同”是两者关系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上载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7位宰相,而《裴氏世谱》却记有24住宰相.两书所记差距颇大.本文根据史料逐一考证,认为裴氏家族在唐代共有18位宰相,不是17位,也不是24位.  相似文献   

18.
吴潜为南宋名臣,关心国事,节用爱民;为人豪迈,不附权要。屡次上奏,表达对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军事策略及用人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措施,因而在理宗后期曾两度为相。但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君臣、臣相间复杂的关系与争斗,吴潜的一些建议并未实施,或是实施而效果不大。他罢相的原因主要是同僚的排挤、台谏的攻击及自身的性格等。  相似文献   

19.
岭南中草药合理开发利用科普教育对保护岭南地区药用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该主题科普教育的特点和现状,从内容、渠道、形式等方面探讨适合于各类学生的科普模式,推动该主题科普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谦是我国明朝的诗人,出生在浙江一个官宦之家。在于谦七岁那年,有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见他生得面相庄重,谈吐有致,便主动为他相面说:"此儿长得出奇,将来一定是个救世的宰相。"僧人虽为附会之言,却在他那幼小的心灵中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