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从今年全国十八套语文试题来看,作文命题思路依然延续最近几年的模式,缺少亮点,缺少突破,各方诟病的大陆作文命题诸如凌空蹈虚的“文艺腔”“禅意”和“伪辩证”“伪崇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培养现代公民意识的试题不是干呼万唤不出来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从命题上看得出,命题人的教育观依然是“国家主义”和“社会本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写作观得到了命题者的温情眷顾,但这种眷顾依然受制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的世纪性思考》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本世纪语文教学在宏观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并提出了包括“考试应以考查作文为主”在内的三条改革措施。有些理论问题,自然可以继续探讨,但作为长期置身于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来说,我感到改变目前的考试命题方法是当务之急。我国语文考试自80年代初引入国外的标准化命题模式以后,经过命题组年年来“新”求“变”,到现在题型确实到了花样百出、诡通莫测、陷井密布的地步。逼得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从一年级起,就得考虑如何训练学生成为题海中的弄潮能手。于是人们钻研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编写的(语文…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命题和学生命题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发现 ,每逢教师布置完作文题目 ,学生总是愁眉苦脸 ,感觉没什么可写。我又从批改中发现这样的事情 :有个别“大胆”的学生 ,不用教师出的题目 ,而是把自己命题做的文章交了上来。开始我曾以“不符合题目要求”为理由不予批改 ,可是作文发下之后 ,我发现教师改过的作文几乎连作者本人也懒得过目 ,而那些被教师判为“不符合题意”的作文 ,却能在班里广为传阅 ,并且这种现象有增无减。这不能不归咎于教师出题的统一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 ,形成了恶性循环 ,使不少学生视作文为枯燥乏味的苦事 ,在心理上形成…  相似文献   

4.
芮瑞 《学语文》2005,(4):6-27,21
从1999年到2005年。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唯一的命题形式,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回顾这种命题形式的出现,命题者的“开放”初衷是非常明显的。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高考作文的主角是限定文题、文体的全命题作文和注重审题立意、讲究“引、议、联、结”的“供料作文”,它们因为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诸多限制。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话题作文以其对种种限制的突破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也丰富了作文命题的形式。人们认为,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开放”。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实体即主体”这一命题可以说是黑格尔哲学的秘密所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写道:“照我看来,——我这种看法的准确性只能由体系的陈述本身来予以证明——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黑格尔是在扬弃从笛卡尔到谢林以来的近代哲学的过程中提出这一命题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新学”以其独特的体用结构,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传统旧学,也有别于西学的文化模式。近代新学特有的构成因素和体用结构,规定了它文化模式上的独特性。这是旧学和西学都不具备的特征。中西学术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的命题之中,并从观念形态上完成了中学由旧学到新学的转变;戊戌变法之后,风行于世的“新学”漫及社会各个层面,成为新学制取代旧学制的理论依据和舆论工具,并在“中体西用”的模式中完成了新旧之间的学制转型。  相似文献   

7.
一、“沿果索因”题型的命题方式及答题策略1.“果”在原文中直接出现,命题者据“果”设问,要求考生索的“因”或在“果”前,或在“果”后,或前后均有。2005年全国卷Ⅰ第15题第一问即为这种命题方式:“‘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我不信了春天”在文章里出现了两次,作者先说明原因,然后说“我不信了春天”,学生能够发现,“因”在“果”前。要解答这个问题,至少要回答出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从第4、5两段中可以概括出来,第二个要点从第7段中可以概括出来。2005年全国卷Ⅰ第16题也是这种命题方式:“‘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  相似文献   

8.
命题趋势一:全命题作文纵观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全命题作文从比例上看,占据半壁江山,势头依然强劲;从内容上看。变化较大。以前两年中考命题为例,在笔者收集的47道全命题中,出现“我”字的命题便接近一半,如“我很幸运”、“我心中的风景”、“让我们奔跑起来”等就是代表;2011年的情况则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模式处在不断的改革利变化之中,自99届“3+2”高考模式以来,经过2000届、2001届两年“3+文综”、2002届一年“3+大综合”和2003届以后又恢复了历史单科命题“3+1+1”模式。随着2005年秋季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这种模式到2008届又将有新的变化。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2006、2007年的高考在这样一种课程改革与考试改革的态势下,适应这种变化的趋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
王有声 《广西教育》2005,(7A):16-17
我没研究过作文教学史。“老师命题学生写”,这种做法不知多少年了。一代代学子都从这独木桥上走过,心惊胆战,无可奈何。这陈旧多年的古道,是到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几年,“快乐作文”像春风一样吹过万里城乡,作文课上学生露出了笑容。这是大好事。近来听了一些课,使我这执教半个世纪的退休教师也激情满怀。教改的方向明确了,新课标的要求下达了,中青年教师行动起来了,实在令人高兴。  相似文献   

11.
高考“3 X”综合测试已经实行三年了。据闻,理大综合的模式在少数省份试行后产生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估计理科分开的“3 X”模式还要稳定一两年。考试改革的核心是命题改革,几个学科综合在一起,如果各科命题没有变化,那么这种综合形式就缺乏实质意义。综合测试的命题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跨学科综合为辅。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历史试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课题与文题     
那天,青年教师小贾随堂听我的语文课。那节课的内容是教《鲸》一课的第三节。课后,她提出的问题要求我解释一下。当时在讲授写法时,我就课题问学生:“请大家想想作文课,命题是什么?可以用《鲸》当范文?”学生习惯了,积极作答:──“命题可能是《我了解的一种动物》。”─—“也可能是《我喜爱的一种动物》。”─—“《我们的动物朋友》,也行吧?”——“我想,命题是《从电视荧屏上认识的动物》也可以。”我表扬了这些发言的学生。就是这两分钟的教学环节,引起了小刀的注意。她问道:“您把课文题目与作文命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历史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原则和试题模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三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命题指导思想在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拨合格的新生,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的原则上,有了新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有利于中学教学改革。两字之差反映了形势发展的要求,强化了高考的导向作用,表明高考命题不再是要适应、照顾中学教学的现状,而是要促进、引导中学教学的改革。第二个转变是命题原则从“依纲照本”向“依纲用本”的转变。“用本”就是要求对教材内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具体到试题答案的要求上.就是不拘泥某一教材的文字表述,而要充分理解有关内容,善于归纳概括,善于提炼观点。第三个转变是命题模式从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向重在考查学科能力的转变。近几年选择题对知识深层次的考查,材料解析题型的出台和问答题难度的增大等,都显示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古代文论的“乐之本在诗”之说,到西方现代诗学的“一切艺术的本质是诗”的命题,对“诗性”的把握到指向关于艺术精神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重建当代中国诗学,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文形式大解放作文形式上的“解放”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命题由“一枝独秀”到“雁阵格局”再到“三足鼎立”,2007年高考作文将沿袭这种轨迹,即“主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这种演进,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必然,没有这种“演变”与超越,也就没有2006年高考作文的壮丽宏阔。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曾经有过异化为时事政治教材的历史。我想,对于这一点,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不会再有人持异议。这种异化,发展到“文革”,可谓达到了极致———干脆取消了中小学的语文课本,语文课成了“老三篇”、“语录本”、“最新指示”的世界。这种中小学语文课程异化为时政教材的问题对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我以为,这是一个专门的且待深入研究的课题。经过了历史反思和拨乱反正,人们对这种异化虽然有所认识,但是,这种异化并没有根本绝迹。近两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命题,这种异化有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分层备课,分层命题。根据学生写作基础,把全班学生分成优、中、后进三层,为各层次学生分别备课,分层命题。打破“全班一个题,要求一个样”的旧模式。从命题上,为各层次学生铺设了坡度不同的路子。   二、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因命题不同,要求各异,所以必须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如组织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各层次作文题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等,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量力而行,自选题目作文。讨论发言时,各层次学生好像自然分开,都为自己想作的题目积极发言。作文时,我选读各层次的优秀草稿,为相应层次的学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  相似文献   

19.
这似乎是一个“话语狂欢”的时代,大众媒体的兴盛发达使得长期以来处于“沉默的大多数”地位的平凡民众都能找得到适合表达自己话语权的渠道,“我要说话”转变为“我能说话”。而这种话语权“飞人平常百姓家”的时风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从事教育工作。从最近几年的中考的命题趋向已经可以窥见其影响了。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构想厦门市在2001年将“学生自主命题”作为考题正式纳入了全市初三语文质检和中考中,在全国独树一帜,为初中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模式。遗憾的是,这项实验只在初三应试的学生中开展,学生为应试而去阅读,阅读功利性非常明显,阅读的心理是紧张的。我认为,“自主命题”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的方式,很有必要从初一年级进行尝试,利用“自主命题”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筹划了这次自主命题的阅读活动———为课文找朋友。二、操作流程第一步:寻找好朋友(利用五一放假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